你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想起来一个段子,是关于城市改名的。

就是兰陵王→枣庄王,那么,兰陵笑笑生→枣庄笑笑生,那这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名字是很有气质,还是有点逗比呢?

不过,兰陵不完全是枣庄,应该是临沂。


言归正传。

其实,你举的这个例子是笔名啊,并不是真名,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网名似的,都是随自己高兴起的。

古代人,特别是读书人,一般都会有几个名字:姓、氏、名、字、号等,当然写文章出书的,为了避免麻烦啊,还会有笔名啊,化名啊什么的。

比如: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这个东坡居士是不是很有气质?


比如说《红楼梦》的最著名的评点者——脂砚斋,是不是感觉这个名字很有气质?

这个应该就和你举的例子一样都是笔名,只不过现在都考证不出来是谁。


古人玩文字的都是读书人,而古代的读书人读的都是——语文呐。

所以,取的这些号啊,笔名啊什么的,讲究的最重要的是一个意境,或是阐明一个思想,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志向,所以都会非常高雅,有意境,有禅意。

不像现代那些有「气质」的网名,都有点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味道呀。


不过,你现在真的要起一个「东坡居士」的网名,人家一定会用奇怪的眼光看你。

所以说,时代不同了,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



只想出来一个人,鬼谷子,真名王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