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問題讓我突然想起來一個段子,是關於城市改名的。

就是蘭陵王→棗莊王,那麼,蘭陵笑笑生→棗莊笑笑生,那這時候你會覺得這個名字是很有氣質,還是有點逗比呢?

不過,蘭陵不完全是棗莊,應該是臨沂。


言歸正傳。

其實,你舉的這個例子是筆名啊,並不是真名,就好比我們現在的網名似的,都是隨自己高興起的。

古代人,特別是讀書人,一般都會有幾個名字:姓、氏、名、字、號等,當然寫文章出書的,為了避免麻煩啊,還會有筆名啊,化名啊什麼的。

比如:蘇軾,姓蘇,名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這個東坡居士是不是很有氣質?


比如說《紅樓夢》的最著名的評點者——脂硯齋,是不是感覺這個名字很有氣質?

這個應該就和你舉的例子一樣都是筆名,只不過現在都考證不出來是誰。


古人玩文字的都是讀書人,而古代的讀書人讀的都是——語文吶。

所以,取的這些號啊,筆名啊什麼的,講究的最重要的是一個意境,或是闡明一個思想,或者表明自己的態度或志向,所以都會非常高雅,有意境,有禪意。

不像現代那些有「氣質」的網名,都有點千篇一律,無病呻吟的味道呀。


不過,你現在真的要起一個「東坡居士」的網名,人家一定會用奇怪的眼光看你。

所以說,時代不同了,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



只想出來一個人,鬼谷子,真名王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