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谈求职与成长专栏,Shirley盛 原创

群面做leader反而挂?怕是对leadership有误解

正是秋招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或许很多学生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群面了,但还是有疑惑:

明明感觉能进的却没淘汰,感觉没戏的却进入了下一轮?

不想用力过猛却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现?

更有学生在贴吧留言:千万不要做leader,否则必挂

……

其实群面模拟的就是实际工作中的片段,要不要做」leader」关键在于你对它的理解。

没错,随著国内人力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领导力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这里的「领导力」定义比书本中要宽泛一些,简单来说,无论你是否有下属,都会有「leadership」的体现,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一种环境,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集思广益,而并非去做一个人解决所有难题的「超级员工」。

看到这里有些学生会奇怪,leader不就是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学校里,很多作业、课题、论文要你「独立完成」,偶尔有小组作业时还会被别人「搭便车」。

而工作之后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甚至很多时候是跨部门合作,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

曾经有个「超级鸡实验」,将生产力最强的鸡挑选出来创建鸡群,繁衍了六代后却意外发现,生产力远远不如普通鸡群。原来,高产的鸡通过挤兑同伴才得以生存。这就是 「鸡群效应」。

在人类的团队合作中同样存在著类似的现象。成功的团队绝不代表著每个人都必须是顶尖人才,高效的团队往往每个人都有同理心,这里没有人是主导,也没有人搭便车,给予每个人空间让观点得以碰撞。团队中形成的相互联系、信任的关系最终就会出现1=1>2的结果。

因此,有些人说,群面对于内向的人不公平因为展示的机会少,我是不赞同的,团队中需要不同类型的人,组织得当是优势,善于倾听也是优势,在群面中都会被展露。

基于以上分析,特别整理:

  1. Leader不是coordinator:

很多学生从各种渠道拿到一些「面经」学套路,上来就搭框架、问想法、做总结,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在实际工作的workshop中是coordinator的角色。

并非说这些方法是错的,这些都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需要掌握,但还需要:基于目前面临的问题/挑战,激发成员的头脑风暴,善于倾听并抛出key point,通过分析启发成员可能忽略的地方;

2. Leader并非只能有1个人

在真正的工作中的讨论和会议,基本不存在所谓的lead,更多的是需要每个人的added value;因此在群面中,所谓的time keeper,opinion contributor, recorder也并非各由1人承担,每个人应该多少都会承担一部分

3Leader发言不在多,在于有用

要求result oriented,我们最终要解决问题,而群面中时间就那么多,某个人过多的占用时间,就有可能耽误其他有价值想法的传递。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内向外向并不是关键,因为很多情况下你要善于倾听,倾听的同时不仅仅是简单的纪录,更重要的是分析,切中要害,抛出关键激发其他成员。

理解了这三点就基本会明白,为何有的leader顺利通过,有的leader就挂掉了。

在群面中至少应:

  • 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不局限
  • 善于倾听并总结分析
  • 找出关键,激发讨论
  • 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

而且,你也不用担心面试官的吸引力会被「明星队员」吸引走,因为:

  1. 面试官观察每一个动作,并不仅仅是发言『
  2. 岗位不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某些工程师的岗位可能更看重提出的solution,比如某些市场岗可能更看重innovation,某些销售岗可能更看重communication等,绝不仅限于presentation的能力

这时候又会有学生问,那如果讨论中遇到了分歧怎么办?是坚持,还是妥协,还是投票决定?

没错,管理冲突也是群面中考察的要点之一,下一篇会详细讲。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