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卸任了,在故宫600岁生日的前夕。执掌故宫7年的他做了些什么呢?退休后的他真会成为故宫“看门人”吗?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昨天,执掌故宫7年的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真的要去做一名“看门人”了。

  人们大概已经忘了,曾经的故宫,只是“北京旅游必去景点之一”,一辈子只用去一次,就可以抱着相片回味一生。

  而如今的故宫,咖啡店、火锅店、文创产品、综艺节目,每隔几天就有关于故宫的新鲜事冲上热搜。

  下雪要去、开花要去、落叶要去、日出要去,每个时刻的故宫都让身处北京的人们赏心悦目。

  这一切都有他的功劳。

  1.

  2012年1月10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宣布,单霁翔成为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接任同年10月即将年满65岁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如果非要给故宫博物院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时间点,2011年算一个分水岭。

  香港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赠予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出现错字、建福宫被爆成为全球顶级富豪的私人会所、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

  短短3个多月,这些大大小小的“十重门”让故宫陷入了信任危机,而此时接棒的单霁翔,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

  从2002年上任文物局局长以来,单霁翔已经在博物馆建设和文物保护领域耕耘多年,对古迹和文物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调任故宫院长前两个月,组织找到单霁翔,希望他来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

  后来白岩松问单霁翔:“当时您愿意吗?”

  单霁翔说,我愿意,在故宫工作,对于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因为它是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百科全书。

  上任之初的一个月,面对一切舆论,单霁翔都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才终于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了第一次记者见面会。

  现场有人提问:“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从哪里烧起?

  单霁翔回答:“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准备好‘水’了。”

  2.

  在同事眼中,单霁翔是对工作“近乎狂热”的人。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批奔赴灾区的人之中就有单霁翔,为了考察羌族碉楼受损情况,不惜冒着余震随时发生的危险,身边的人都悄悄说他“太拼了”。

  只要他听说哪里有文物受损,就会直接找相关官员,不论级别,不厌其烦地去摆事实、讲道理。

  在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也总是语出惊人:联合国机构质询故宫保护、建议故宫“逐客”……媒体都知道,单霁翔一向以“敢说”著称。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拆除的时候,单霁翔挺身而出站在了保护的一边,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梁林故居得以保存。

  单院长还有一段轶事流传甚广:

  有一次,故宫午门外一位东北的老大爷认出了单霁翔,提要求说:“我这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想走中间的门,当一次‘皇帝’。

  没想到这个要求单霁翔却当真了,午门三个门洞第一次全部打开:“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其实单院长的心思很简单——让文物和老百姓都满意。

  3.

  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获得了年度文化人物。

  董卿形容这位63岁的院长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而在单院长看来,自己做了两件很牛的事情:

  1、让北京人重新走进故宫;

  2、让年轻人爱上故宫。

  在老祖宗的房子里展出老祖宗的东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古老的建筑面临风吹日晒,需要花大力气用高科技的手段不断弥补,经费,就变得尤为重要。

  单霁翔说:这是我们正在抓的一个重大的事情。

  2016年,CCTV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平淡的视角讲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视频制作组的工作人员将纪录片上传到b站,奇迹发生了。

  电视上收视平平的三集纪录片,在二次元社区里突然变成了爆款,成了弹幕里不断“致敬”和“瞻仰”的对象,“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让无数年轻人为之动容。

  年轻的90后和00后们开始注意到故宫了。

  十几年来,单霁翔走遍了国内外各地的文化遗产,考察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也让他渐渐发现了文创的魅力。

  其实,故宫淘宝在单院长上任的前两年就已经开张了,2010年11月10日,故宫淘宝的官微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故宫也能淘宝了

  这是故宫首次尝试网上开店,据说销量最好的就是官微配图中那款名为“和纪生财”的和珅纪晓岚形象的车载摇头娃娃。

  第一次,人们有了不去旅游也想拥有旅游纪念品的冲动。

  2013年4月,单霁翔首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访台,他用“亲戚之间的回访”来形容台湾的5天参观访问,“串串门、聊聊天,一起规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他也发现了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的可取之处。

  8月,在单霁翔的推动下,主题“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紫禁城杯”故宫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手机壳、充电器、电脑包、茶盖碗、冰箱贴……越来越多的爆款产品被拓上了故宫的logo。

  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访问北京故宫时,还为18岁的儿子买了一件印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上衣。

  “我给她打了八折。”单霁翔笑呵呵地说。

  一位曾在故宫文创工作过的员工告诉我们,单院长对于文创的开发真的是亲力亲为。

  “我们研发的产品,每次打样完成后都会拿到宫里去审批。有一款硅胶手机壳,因为成本比较高,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希望,没想到院长特别喜欢,当时就留下来了,不过后来卖得倒是不太好。”

  文创和美妆的碰撞,也要归功於单院长的独特眼光。

  2017年,有博主陆续在微博晒出自己DIY的口红包装,常见的口红包装摇身一变成了“私人订制”,一切都源于一款仅售20元的故宫胶带。

  很快,故宫的胶带成了爆款,甚至有人在大学门口摆摊为别人贴口红、贴香水,根据口红型号收费10-30元不等,每个月收入过万。

  后来,故宫干脆自己做起了美妆产品,省得大家动手,把古典的印花直接印在了包装上。

  单霁翔说:“故宫口红最大的缺点就是买不着。”

  故宫旗下的文创分支越来越多,也造成了不少混乱,比如前段时间因为故宫彩妆「互掐」的故宫淘宝和故宫文创官方旗舰店,明争暗斗中,连吃瓜群众都看得出故宫IP背后的暗流涌动。

  2019年2月16日,单霁翔出席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并做了演讲。

  在回答“故宫的年收入有多少”的提问时,单霁翔又讲起了段子:

  “国家文物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

  “我们只能说,前年我们文创产业有15亿营业额。”

  故宫不再是那个高墙内、电视剧里遥不可攀的深宫,它开始变得有温度、有感情,甚至参与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它充满热度、充满活力、也充满争议。

  2019年正月十五,故宫第一次办夜游灯会,这又是单院长一次“疯狂的试探”,虽然大家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这又让故宫这个巨型流量IP多了一种可能性。

  毕竟,能做到门票秒空的博物馆,只有故宫一个。

  每当走进故宫之前,单霁翔都要把故宫的工作证戴好。

  那个小小的工牌不断告诫他:我们的工作岗位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能够使故宫更有尊严。

  单霁翔35岁时,是一个教中国建筑史的建筑师,也是五岁孩子的父亲。

  周末他总是带孩子去那个“皇上住的地方”,孩子懵懵懂懂地游览,单霁翔在给各类史料拍照研究。

  到了第五次,孩子再也不愿意踏入那个古老的宫殿,而单霁翔与故宫却结下了深深的情意。

  2010年11月8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出席了“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开口第一句就赢得了满场喝彩:

  “退休了,我会做一名博物馆志愿者。”

  今后再去故宫,如果有一个穿着布鞋的老头问你:“您好,需要讲解吗?”

  那个人可能就是单霁翔。

  —end—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2018 胡润新金融百强榜优秀财经记者

  2018 微播易年度财经自媒体

  2017 新榜内容创业公司TOP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