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表达一下,我就是黑龙江人,我深爱这片土地,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件事让东北人测人贴上了一些标签!

一老铁省666 首先说,东北有三个省,严格的讲是四个,包括内蒙的一部分!老铁这个词不是黑龙江的辞汇,这里人没人说这个词,有一部分人没有文化不知羞耻,在视频中胡乱表达没有意义的视频,因此被全国人民厌恶!

二投降主义 可以严肃的说这只是一小部分别有用心心里变态无大作为的键盘侠蹲在网路后面想狗一样过著生活,否则无意义,当年东北作为国门第一道坎,东北抗联和绿林好汉从未停止与日本人的对抗!投降主义是一些人在扭曲事实!一个安慰自己博人眼球的噱头而已!

三日本人的后代 这个辞汇我最不愿意听到 毫无根据,当年很多地方被日本人占领过,烧杀抢掠,难道去过日本人的地方都有日本人的后代?你的家乡呢,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呢?是不是也有可能是日本人呢?

四粗鲁爱装逼 这个我不否认,因为哪里都有这样的人?别说你的家乡没有!那是连装逼的本事有没有,就不要笑话别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冷热两极的天气养育了东北人爱憎分明的性格,但是绝对张扬,但是敢作敢当,话说在外面,绝不背后使坏!

五穷 东北是一个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大地方,曾经养活全国很多同胞,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粮食可以议价了资源可以进口了,东北已经是满目疮痍,那些享受过东北恩赐的后代却没有养育出优秀的后代,真实可悲!东北的粮食早就消化在老一辈人的肠胃里了,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后代!

六素质低 看著就讨厌 记住,不用你看,你的素质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送一句,能动手别哔哔!

七自我反省 如今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人的文化素养还是原地踏步,自以为是蛮横无理,拿著无知当乐趣,豪爽是骨子里的优点,但是在外的素养一定要提高,否则真的走到哪里被人讨厌到哪里!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a5000a104bcdafcbe6", "vname": "", "vid": "383a5832f84b43628ab459c1284e8d8b",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44c30010696dae32bcb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5000a104bcdafcbe6",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1315382},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1173367},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105138}}, "md5": "c80a92a2cc245540a77597174cd960c3", "duration": 187.12, "file_sign": "c80a92a2cc245540a77597174cd960c3", "thumb_uri": "3ea5000a104bcdafcbe6", "vu": "383a5832f84b43628ab459c1284e8d8b"} --}

首先,因为东北民系形成比较晚。今天我们所说的东北人形成于闯关东之后,东北大部分人都是移民过来的,东北现在的省级格局,形成还不到40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形成各自的省籍认同,实在是太难了。

其次,是因为东北行政区划分变化太频繁了。自「闯关东」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东北地区甚至在一两年内,就会有一次「伤筋动骨」的大调整。例如,现属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属于吉林省;但在伪满洲国时期,又属于三江省;中国收复东北后,又被划归到合江省;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又被整合为六省,佳木斯所在的省变为松江省;1954年到1955年,新中国在经历了一次省级行政区划大调整后,佳木斯被划到黑龙江省。如此频繁的变化,还不如说自己就是东北的。

最后,东北在地形上比较封闭,主体被大兴安岭、黑龙江、长白山包围著,只有西南面有一个小开口连著华北平原,对外联系比较不便。同时,东北物产丰富,在伪满洲国工业化的基础上,百姓生活能够自给自足,再加上东北民俗文化及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得东北内部交流的频率远高于外部。所以,爱以大东北自居自然就形成了!


东北人我觉得从没说过「大东北」这个辞汇,说出来都感觉新鲜和陌生。说出东北的,内心已

经有了那个「大」的感觉了。我家在哈尔滨,有一年春运回家,辗转到了沈阳心里不由自主踏实了,到了长春感觉已经到家了。所有的东北人都有一样的归属感。有很多东北的老人一生不改山东,河北口音依旧不认为自己是东北人,但东北人的组成大部分是这些人的后代。方言的一致,性格的相似,人口密度比较小,黑龙江的人均耕地面积和南方省份比起来的确大,所以就感觉真的好大,还有生活习惯根本玩不了南方的细致与格调。


我是吉林人,在辽宁工作。在我的内心,觉得没出山海关,还是家乡的感觉,因为这边的风土人情太相似了,老百姓都很直爽!所以俺到哪都先是觉得我是东北人,然后再是吉林人,遇到个黑龙江的也很亲切得认为是老乡~东北老乡!


当时没分家,就老大富裕,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丰富的物产养育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六十多年以后,老大的家底被掏空了,弟弟妹妹富起来了,弟弟妹妹们的儿女就开始笑话老大家的后人,说话之难听哪有一家人的样子,甚至把老大家的男孩子看做是黑社会,把女孩子看做是小姐,天理何在?没有当年老大家的付出何来今日你们的富裕?对老大家的人好一点,我们老大家的人不求回报,只求公平!


请记住我的话:在黑龙江,所有人都是哈尔滨人… 提问:你哪里人啊? 回答:我哈尔滨 鸡西的,我哈尔滨双鸭山的,我哈尔滨阿城的 ,我哈尔滨 双城的,我哈尔滨木兰的 ,哈尔滨 肇东的 ………出了黑龙江 所有黑龙江的 就都是哈尔滨的。 也不知道为啥


我是中国东北哈尔滨人,为什么东北人愿意以大东北自居呢?除片中的原因外,更多是文化原因,整个东北地区就是个近代的大移民区。为什么闯关东?因为关内无法生存了,而且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且很多人是同村、同宗兄弟一起过来的。所以这批移民本身就是有极高的共同身份认同。即使不是同村、同宗因需要面对共同的恶劣自然环境也会形成共同体。再者迁徙路径主要是两个通道,海上由胶东半岛到辽宁渤海湾沿线登路,陆路由山海关沿辽宁进入东北腹地。所以无论海上陆上辽宁都是进入东北第一站,本人祖上就是从河北经锦州再到哈尔滨,且在锦州经营居住很长时间,至今族兄弟仍有在锦州的。籍贯也一直填写辽宁锦西。所以我是辽宁人还黑龙江人其实自己都弄不清,所以以东北代之。东三省的人彼此认同感非常强。刚建国时,全国分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如西北局,华北局,西南局,东北局等,只有东北局裁撤后还保留著东北的称谓。另行省制形成于元朝,希望那些拿东北近代史说事的主看下历史,你没什么优越感,而他妈谈基因,历史上你他妈连初夜权都保不住!学点历史最起码,骂街时不会骂到你祖宗!


任何一方土地,一方居民,都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句古语曰:爱祖国的人源于爱家乡。从清朝开始,东北不再是荒蛮之地,而成了满清皇室的发祥地,那里的百姓都受优待。后来先后被俄国、日本租赁、占领,先进的铁路交通及外来商品、文化带动了东北一时的繁化。伪满州国时,日本为了稳定后方,对东北人民实行表面上的温抚政策,老百姓生活比关内要好些。解放后,我国的重工业大部分在东北,境内的煤炭、森林,粮食成为新中国的血厍。东北的经济在文革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东北人仍然生活在幸福中,你说,他们能不有优越感吗?可是改革开后,大量的国外先进工商业,先进技术涌进我国沿海各大城市,一直墨守成规以工农业为老大自居的东北渐渐下滑,矿产、森林自然资源枯竭,于是乎,闯关东山东人的后东又返回山东,四野老战士的后代涌向海南、广州、深圳……,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北人的优越感也只剩下架子了!


从来没听过「大东北」这词,不过大秦、大汉、大隋、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大韩棒子国、大倭鬼子国、大胸、大波、大屁股,不都爱前面加个「大」么。


东北自建国以来,纳税大户,曾经养活了大半中国。共和国长子,不是白叫的。

为了进一步强盛,国家改革开放。但是毕竟是摸著石头过河,试验性质的。不知道未来是好是坏。所以,这个长子不能参与。只能继续维持原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