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941.jpg

 

阿朵避,一年前友人介绍后便想前往,可惜工作与生活变动,想躲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终至今日,老司机开车带著我跨越一层层障碍,从台26到南回公路,从台9沿著东部海岸,从台南到长滨,从嘈杂到宁静。

 

 

位在台东长滨海边,阿朵避坐落在台11县公路上,需要急转进小径,若没开导航可能就这样错过。

迎接我们的先是陡降的下坡,顺势而行,会先经过民宿【灰黑橘黄】,风格和阿朵避相当类似,老司机边开边说下次要来住,听说理念偏向和友人一同来感受自然,而非享受孤独。

在往内前行,便看见阿朵避的木制栅门,需要下车手动将锁扣拉开,让车子进入民宿。

 

这里静的让仿佛我们的存在都是一种打扰,抱著这种外来者的心情,我拉住已经准备去解锁栅门的老司机,和他说是否先去电民宿主人比较礼貌?

就在我们犹豫的同时,女主人缓缓从植物堆中走过来,轻声和我们打了招呼,栅门被推开,我们正式进入一个避世的【异质空间】,好像也宣告著要终结许多出发前萦绕在心头的未竟事宜。

 

 

 

在谈感受之前,想先谈这个建筑的背景,若有兴趣的旅人可阅读:『逐海而居,陈冠华花东海岸小住宅设计』。

 

 

这一系列坐落在花东海岸的住宅,本身是一种「异质性」存在,对在地的环境、居民、文化来说,都无非宣告著一种「外来移入」的存在,但设计师想让这样的异质,可以变得柔和,变得融入自然,他用四个理念去完成:

 

 

(1)追寻在地的设计理念:

『站在此地,便书写此地』的态度,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时,便能感受到,和自然环境,和树林,和沙滩融为一体的建筑,他的低调,可能在你驾车快速而过时,可以很轻易地忽略掉他的存在,即使你走近,他也只像一块巨石,矗立于草丛中,坚强而独立的坐在那里,给在大自然中最渺小的人们,一个居所。

 

 

(2)先于设计的居住体验:

设计师在完成他第一个作品: 『花莲丰滨乡石梯坪小住宅 』之前,先和团队在荒芜的石梯坪上扎营露宿,从白天到黑夜,感受气候变化,经验如何与环境共处,『人』本身如何存在于此地,得以安身,又不恶意打扰自然。阿朵避虽然没有这个「事前体会」,但即使身于屋内的我们,依然感受得到外头的强风、细雨、浪涛、虫鸣,我们没有离开环境,而是『身处』在环境,我感觉到自己像野生动物,在自己的洞穴中,在私人空间中做著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如虫儿喜而大声歌唱,海浪随潮汐大小变化。

 

【无论你身处何处,都被环境认同了。】

 

 

(3)低技的建筑美学:

整体建筑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构造与「清水」表面处理法(可注意照片中表面属于粗糙的纹理,不刻意抹平),设计师想让沿海那具有纹理的防坡堤与砾岩岸,攀爬在建筑物的肌肤,不需要优雅细致的外表,想与自然作为呼应。另外,这种低技法的方式,营建容易,分工单纯,并雇请花东在地的营造厂,使用当地的清水灌浆技术,降低成本,也容许较大的误差,摆脱都会区高科技、密集资本的框架,并回归『本土使用者』建造与『在地环境』的初衷。

其实在未了解设计理念前,我被阿朵避『粗犷』的外表震惊,远看是深深的紫,静静的,带著神秘细腻的气质,靠近看去触碰,却碰到了刚强的一面,当时还想著,为何没有做特殊处理? 看来我也是个异质化的存在,我那时还带有都会区的色彩,对「不同」感到疑惑......

 

 

(4)以建筑传达人在此定居的意义:

在现今的居住地,我们可能很难称他为【定居的场所】,只能说为了生存需求,在众多因素妥协下的产物;都市中充斥的铁皮屋,也是人们为了在拥挤的社会中,用最快速简单的方式,为自己搭建更多的生存空间,无数个在城市中的【异质空间】就此诞生。

阿朵避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居住者对于定居的空间拥有『方向感』与『认同感』:

居住者可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在环境中认同自己的需要。

这是属于她们的故事,而我们呢? 我们能否也写下自己的故事?

 

 

IMG_0889.jpg

 

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栋斑驳的建筑,与植物融合的模样有种莫名的舒适感,低调的色系跟此刻的心情一样,宣示著: 闲人勿扰,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女主人简单讲解公共空间(有厨房、阅读处、静坐处)可使用,外头有拖鞋供我们前往海滩时使用,还说:「 被冲走也没关系。」可见其自由;并推荐我们沿著巨大的楼梯,到屋顶上体会海浪的波涛汹涌,最后带我们回房间,结束这两日来唯一的对话,简单明了,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去自由。

IMG_0888.jpg

(沿梯上行,因没有扶手,有种莫名的不可控制感,须踩好每一步,前往心之所向;屋顶也没有任何围栏,为的是更接近自然,故此处有限定20岁以下不能住宿,有其考量)

IMG_0821.jpg

IMG_0822.jpg

 

IMG_0887.jpg

(随意在屋顶乱走,行走时有些担心打扰到其他住户,因为你仔细看可以发现有玻璃窗的部分都是房间,但有趣的是,每个房间都像是独立屋,在格局上无法看到其他住户,出入口也都各自向著他处,创造出一种极度隐私与孤独,却又相通的冲突感)

 

IMG_0884.jpg

IMG_0873.jpg

IMG_0877.jpg

IMG_0933.jpg

(公共空间是由几何形排列的桌与椅布置,并配合著简洁的厨房供人使用,另一端则是静坐区、阅读区,连楼梯设计都看得出艺术的巧思)

 

 

 

IMG_0810.jpg

(我们住的是双人套房,价格是2800元/晚,提供双人床,基本卫浴以及望向海的落地窗与椅,阿朵避也另有提供单人孤独房,靠近屋顶的位置,可同时看到山与海,是我下次想体验的)

IMG_0812.jpg

(连化妆台都别具巧思,放置书籍,水龙头的设计也看得出主人的艺术感)

 

IMG_0816.jpg

 

 

在房内收拾行李,很快趁天未黑,虽然近日乌云密布,总飘著零星碎雨(南部可是滂沱大雨阿,想起去程的路途天气糟的像是在逃难),还是想去看看无敌的海景!!

 

IMG_0891.jpg

(跨过这道未上锁的栅门,就是海湾了,这里其实没有甚么真正的界线,都是跟自然融合的,但也为自己的居所画出一个位置)

 

IMG_0894.jpg

IMG_0893.jpg

(海水是冰冷的,却是可亲近的,无人的海湾,只有你我,真的很适合坐在这里放空一天啊!!)

 

 

 

 

晚餐时间到了,开车大约10分钟可达长滨市区,有五脏俱全的超市、咸酥鸡、果汁店,19:00去还有营业,其他像是现炒店、生鱼片专卖店已早早关门,我和老司机买了煮面的食材,也打算烤牛排来吃,算是在异乡也能过过两人世界,一起准备餐点的瘾,这一时刻,同样的只有你我,以及噪噪地虫鸣,牠们有时兴奋到盖过我们说话的声音,不得读停下话题,聆听片刻。

IMG_0916.jpg

IMG_5766.jpg

晚餐话题围绕在网路上对阿朵避的评语,不外乎分成极端的两派,需要【被服务】的人,以及【享受孤独】的人。

需要服务的人们担心的事情有很多,多围绕在: 「服务人员」没有好好招待、介绍,楼梯没扶手很危险,晚上虫会飞进来在灯光下跳舞等,偏向物质的考量,希望应拥有符合其价格的服务。

享受孤独的人喜欢的事情很多,独立的空间,寂静的环境,静的只剩下自己,主人不刻意地打扰,放心地让人使用家里的物品(包含厨房齐全的用具),可随意进出,随手拿起书籍阅读。

 

原来,来到此地,你的心态没有准备好,感受会差很多,这也是主人不特意宣传的原因,这里不像是民宿,比较像是你来了,我迎接你,但空间属于你我,你有自由选择要怎么运用与互动。

 

夜晚的舒适感,让我一时兴起,玩起了愿望清单的活动,这里很适合尝试,推荐给若是两人前往的你们:

处理警觉的状态: 坐下/放空/深呼吸冥想。

协助觉察引导正念: 使用八格笔记本(没有的话直接手画方框不用太大,作为画布),在小方框中画出当下的心情画(暖身的概念)。

共同的默契与节奏: 选一首喜欢的歌,随意地吟唱、摆动身躯、甚至可以拥抱著,向芦苇一样随风摆动;这个活动我们是在夜晚的顶楼上,两个人像疯子一样在那晃啊晃,庆幸的是自然不当我们是疯子。

属于你们的互动: 接下来身体暖和,心灵平静了,做点你们喜欢的事情吧! (我是要老司机帮我剪头发,够怪的吧)

 

 

 

 

IMG_0920.jpg

隔日清晨被阳光唤醒,昨晚胡乱的谈话后,很快地入睡,很久没这样放松睡去,即使没有冷气,亚麻材质的寝具,强力的吊扇,对心已静的我来说,相当足够,没有闷热的空气,没有汗水,也没有噩梦,醒来是充沛的精神,今天是好天气。

我兴奋地跑上屋顶,映入眼帘的是绝美的海湾与山壁。

IMG_5833.jpg

IMG_5835.jpg

IMG_5864.jpg

IMG_5838.jpg

 

早餐我们事先预约了手作面包与咖啡,回到公共区,他们已静置在那儿,面包外酥内馅很札实,边咬香气越出来,配上手冲咖啡,一喝就知道这是专业的,没猜错应该是椰茄雪菲,但这算是我喝过最好喝的一次,酸味很少,多了滑顺感,这也是一种疗愈阿~~~ (明明都没和两位主人对话)。IMG_5945.jpg

我们边吃边聊,无边无际,天马行空,也正想像著:

我们有多久没有不需闹钟,透过阳光把我们唤醒?

有多久没能静静地冲一杯咖啡,好好地吃完一顿早餐?

有多久没能做一些爱自己的活动,对自己疗愈,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内心对话?

语毕,带著一些念想,又去热昨日没吃完的味增汤,其实这一切再普通不过了,这些话家常,却成为两人之间重要的事情。

IMG_5961.png

 

把握最后的片刻,我们拿起书籍,沉默著,阅读著,而后拿起画笔,持续记录心情点滴,并在日记本上写下未来的愿望,愿我们都能走好。

IMG_0018.jpg

IMG_0009.jpg

 

「人都是朝著自我实现的路而去。」

 

这无疑是我们存在的写照,我们都各自拥有其自由意志,去解读我们看见的世界,虽然我们的世界很不一样,但能接纳、尊重,是我们相处的模式。

我们的愿望,唯有努力才能实现,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也不会轻易说出要走一辈子,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但只庆幸这条路走来都有你我的足迹,便是珍贵,也是这个部落格开启的契机。

IMG_5846.JPG

 

 

【后记】

优雅的小白猫,总是慵懒地躺在那儿,叫不动搬不动,只有肚子饿了喵喵讨食,吃完又悠悠地离去,人若如猫,该有多自在?

IMG_0019.jpg

IMG_5943.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