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明确,动物园割鹿角的原因。

a.初生的鹿茸会慢慢脱掉外表绒毛,只剩下硬化的骨质鹿角,对于饲养员和其他鹿而言都很危险;b,鹿角每年都会自然脱落;c.雄鹿为了争斗的角更加尖利,会磨角,导致展区里面栏杆、墙面上都出现磨角流的血。

2.从科普教育的角度来看,

动物园应当树立说明牌,就割鹿角的原因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让公众知道更多的知识。

3.从动物福利的角度来看,

动物园应当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做好麻醉、止血、消炎等工作。

4.从服务游客的角度来看,

动物园应当照顾游客的感受,在割鹿角时应避开游客,不让游客看到血腥的场面。身上有明显血迹的鹿暂时可以不对外展出。

5.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这项工作。


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或电影推荐

欢迎点击关注我。


动物园给梅花鹿割掉鹿角是为了安全考虑。不仅为了鹿的安全,也为了人的安全。

割掉鹿角鹿不会痛吗?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先了解一下鹿角的生长和结构。对鹿类有些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鹿角是每年脱落每年生长的。鹿角刚刚开始生长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坚硬的骨质实心结构,而是软骨的结构,就和我们的鼻子和耳朵一样。因为正在生长,鹿角中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自然是有感觉的。为了保护此时脆弱的结构,这个时期的鹿角外面长了一层茸皮。这种正在生长阶段的鹿角,我们称为鹿茸。割掉鹿茸当然会痛,即便是打了麻药事后恢复期鹿类还是会承受痛苦,所以作为动物园这类具有动物保护性质的机构,没有非做不可的理由是不应该割掉鹿茸的。

但是,割掉骨质「鹿角」又是另一回事了。在这里我们说的「鹿角」,是鹿茸发育成熟后骨化变硬之后的鹿角。鹿角归根结底是鹿类繁殖季节的武器,要投入到激烈的角斗中去。鹿茸发育到一定程度,长成鹿角应有的枝杈形状之后,内部的软骨结构就会开始骨化变硬,神经和血管也收缩,外表的茸皮脱落,形成了坚硬的没有感觉的骨质鹿角。如果在骨质角形成之后,在基角盘(鹿角根部的结构)以上锯掉鹿角的话,鹿类是不会痛的。当然锯角时要麻醉,还是会不舒服的。一般来说,动物园锯掉鹿角,都是在这个骨质鹿角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动物园要锯掉鹿角呢?我们都知道,鹿角是雄鹿在繁殖季节的武器,它的生长发育完成是鹿类进入繁殖季节,雄鹿做好争斗准备的象征。在野外,鹿类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一片领地,雄鹿之间打照面的机会并不很多,真遇到了,实力悬殊还可以逃走。可是在动物园中,鹿类的圈舍一般比较小,雄鹿之间可能因为争夺雌鹿发生「群殴」,或者激烈的打斗,并且很可能因此而受伤。要知道,鹿类在繁殖期的脾气是十分暴躁的,梅花鹿又是其中出了名的暴躁分子,角斗中受伤甚至丧命都是有可能的。梅花鹿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在动物园圈舍的小面积内饲养它们,并且保证它们的健康,就有比较对它们坚硬锋利的鹿角采取一些措施了。

从人的安全形度看,也有必要处理一下梅花鹿的角。因为发情期的梅花鹿很可能攻击饲养员。鹿类哪怕只是一顶,也可能把人挑出几米开外,在人身上开几个窟窿,这是对饲养员生命安全的极大威胁。因雄鹿发情期攻击饲养员造成的悲剧可并不少见!如果动物园用的是网状围墙的笼舍,梅花鹿一旦顶撞铁网,鹿角枝杈尖端就可能露出笼舍以外,刺伤周围游客,这也是我们不想见到的。因此,不论从保护饲养员的角度,还是保护游客的角度,锯掉鹿角都是有必要性的。

最后,锯掉的鹿角去哪了?一般放在仓库里储存起来,供展览展出或者科学研究。在我工作的博物馆中,就能看到许多园子里鹿类动物的鹿角,有些是自然脱落,有些是人工去角。不论怎么样,这些鹿角都将成为我们重要的展品,继续为广大游客科普鹿类的科学知识。


动物园割鹿角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动物伤人或互相伤害。夏季割下的鹿角没有传统的药用价值。雄鹿每年春天都会生出新鹿角,到第二年冬末春初脱落。初生的鹿角外有一层皮肤,等到鹿角成熟,这层皮肤会脱落或被鹿主动磨掉。如果不给笼养的鹿切角,场景可能很血腥,而且还有安全隐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