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事新編·出關》一文中老子把東西都教給孔子後,孔丘要謀害老子,爲避險西出函谷關。其實這個故事很早就有了,非魯迅原創。其中老孔對答皆取自《莊子·天運》,後言老子畏懼西出函谷則源章太炎《諸子學略說》,而章太炎的說法則是從古至今就有的一個傳說。

  說的是孔子一直在老子面前求學,用其所學演化出了儒家。雖儒本是道,但形式有異,不願意奉老子爲本師,更害怕老子把教給孔子的思想傳給別人。就對老子說“烏鵲孺,魚傅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啼。”這裏有弟而兄啼被他們傳說是孔子威脅老子的話,希望讓老子明白長江前浪你乖點,不然就要被我打死在沙灘上。

  然而那時孔子已五十有一,弟子遍佈華夏東部各國,老子聞秦國沒有儒者,於是就西出函谷關前往秦國。

  在魯迅筆下雖是話劇,但在章太炎眼中這又是真實的諸子知識,也就是說這是當時很多人都認同的孔子。

  除了這個形象,孔子還有出於嫉妒誅殺少正卯的小人形象,有奴隸制度守護者,愚民專家等千百種壞形象;也有萬世師表,人類道德代表人,中國五千年來最偉大的教育家等等正面的稱號。

  人們都聲稱這就是孔子,但誰又見得到孔子了?批判孔子的人把自己認爲不好的事情都塞孔子頭上,喜歡孔子的人又不斷美化聖化孔子,從一開始的萬世師表,到後來的素王,連名字裏的丘都不能寫,不能念。

  這就是偉人的標誌,千百萬人的討論下偉人已經成爲一個符號。如同很多人談論孔子和人爭的面紅耳赤,辯論雙方卻都沒看過任何孔子的記載,任何一本儒家典籍。他們爭論的也不是孔子,而是自己心中的符號,和自己的三觀。

  所以大家沒必要因爲故事認爲孔子是壞人,出於嫉妒殺少正卯,是逼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原兇。這些傳說在民國年間大放異彩,都是因爲孔子代表的早已不是自己,更不是儒家,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當時求新求變是主流,所以人們批判孔子。

  在今日孔子被批判,也不是代表儒家,也不是因爲傳統文化,很多時候則是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在批判者眼中這些有礙於西方思想的傳入,所以孔老二必須死。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心中的孔子不是一個符號,《論語》、《史記》、《莊子》中的孔子故事很多,感興趣的不妨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