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或者脹氣,指的腹部飽脹感,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難以精確的表達,有的人覺得脹氣,早飽,不適的飽脹感,還可伴有打嗝,噯氣,腹部鳴響。

腹脹的發病率

腹脹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10至30%的成年人群受腹脹困擾。在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16%的比例報道有腹脹或脹氣,其中四分之三是中度至重度。

引起腹脹的原因

引起腹脹的原因,非常的多,包括以下方面:

(1)與腹脹相關的消化道原因和疾病:

腸易激綜合征,吞氣症,厭食和暴食,胃輕癱,胃出口梗阻/幽門狹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腹脹。

飲食因素:乳糖或果糖不耐受,攝入果糖、山梨醇、或其他不能吸收的糖類,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麩質過敏

。攝入可產氣的食物,例如如捲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甘藍小包菜、小麥和土豆等等。

乳糜瀉,慢性便秘,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小腸蠕動異常 (如硬皮病),小腸憩室病,結腸傳輸異常等等。

(2)腹脹和脹氣相關的非胃腸疾病。

有一些非胃腸道疾病,也可能引起腹脹或者脹氣,例如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等疾病。

(3)腹水引起的腹脹。

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惡性腫瘤等等。

(4)由妊娠及腫瘤引起的腹脹。

(5)經周期中腹脹可能是一種正常表現。

功能性腹脹的診斷標準:

功能性腹脹是一種反覆出現腹部膨脹的主觀感覺,不同於進食後出現的飽脹不適感,伴有或不伴有可測量的腹圍增加,它不屬於腸易激綜合征等其他功能性腸病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十二指腸病的一部分。功能性腹脹的羅馬診斷標準如下:3個月內每月至少有3天反覆出現膨脹感或肉眼可見的腹部膨脹;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或其他功能性胃腸疾病。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上標準。

腹脹的治療:

首先要明確病因,如果是腫瘤,肝硬化,心衰,胃腸道梗阻導致的腹脹,應該治療原發病,腹脹的癥狀一般都可以緩解。

對於病因不明的腹脹,或者功能性腹脹,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治療:

(1)飲食:

分次進食:每天三餐加兩次零食。宜少量多餐。避免睡前小吃。

限制攝入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豆類,西蘭花,捲心菜,菜花,芽甘藍。相反,吃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生菜,香蕉,葡萄,酸奶。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

避免有氣體的食品和飲料。如軟飲和啤酒。

數周內而不是數天內逐漸增加膳食纖維,以便機體適應。

食用發酵乳製品,內含益生菌可以改善腹脹。

限制多元醇食物,人工甜味劑,例如麥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異麥芽糖。

減少攝入動物脂肪高的食物,油膩或油炸食品。

避免過量進食;不要快速吃,要細嚼慢咽。

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指數,達到理想的體重。

避免在胃內發酵的食物,以及澱粉類食物,捲心菜,牛奶和酒精飲料,銘記任何膳食應該多元化。

推薦蛋白質:膳食應給予蛋白和乳製品,減少糖和脂肪的攝入會改善腹脹。

(2) 運動

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助於胃腸道功能的恢復,促進排氣排便。

(3)用藥

含有二甲基硅油和活性炭的非處方葯仍然被用於脹氣和腹脹,但其效用是值得商榷的。腸道益生菌有可能可以改善腹脹和脹氣的癥狀,例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

鑒於大部分患者的腹脹,都沒有器質性的病變,所以,對於腹脹的患者,可以先按照上述辦法治療,如果你合併有以下的報警癥狀,應該儘早就醫:

腹瀉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腹痛

大便帶血或者貧血

食慾喪失

原因不明的發熱

嘔吐

醫生會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例如胃腸鏡,腹部彩超、CT等檢查,幫助診斷,指導治療。

小結一下:

腹脹的發病率非常高,如果你有腹脹或者脹氣的癥狀,先改變飲食習慣,避免攝入產氣的食物,少量多餐,適當運動。如果經過上述保守治療沒有效果,或者出現報警癥狀,應該儘早就醫(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參考文獻:

uptodate

Hunt R, Quigley E, Abbas Z, et al. Coping with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the commun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heartburn, constipation, bloating, and abdominal pain/discomfort May 2013.[J].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4, 48(7):567.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