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朔投稿

「宋氏王朝」的缔造者:宋耀如一生的深度和重量

关于宋耀如,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实业家,也是一个基督教牧师,再就是他的两个女儿是「国母」宋庆龄和「第一夫人」宋美龄。同时家族里还出了三位国家元首:中华民国开国大总统孙中山、中华民国委员长蒋介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以及两位政府首脑: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但很少人去思考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身成就和培养自己子女的。

自造命运的风雨抗争

宋耀如,乳名阿虎,祖籍海南文昌,生于1863年2月。论宋耀如的出身,其实并不显贵,童年的宋耀如基本上辍学在家。然而,当他12岁的时候,宋耀如的命运转机出现了。在美国经商的堂舅宋明山回乡探亲并为他的生意招兵买马之时,宋耀如毅然决然地跟著堂舅飘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然而,一切并没有宋耀如想像的那么美好,当他想求学时,却遭到了堂舅的坚决。有所追求的宋耀如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在轮船上漂泊了三年的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在轮船上他学会了吹小号,他向牧师学做人,向将军学经营。并最终通过卡尔将军的帮助如愿进入大学学习。

进入美国大学学习以后,让宋耀如不仅大大增长了知识才干,铸就了他忍耐、顽强、坚韧的优秀品格,而且让基督教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博爱精神在他的心灵深处牢牢地扎下了根。曾资助宋耀如进美国达勒姆三一学院(后改名为杜克大学)学习的卡尔将军在回忆宋耀如入学就读这件事时评价说:「这一天是达勒姆历史上难忘的日子,它影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现代史。」

学成归国的宋耀如敢想敢做。他奔走教会,驰骋商海,投身革命,创造了个人从一名学徒到享誉海内外的实业家、从一个虔诚的牧师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的辉煌人生。在教会学塾,宋耀如向学生们讲述美国的独立战争、林肯总统和他的有关民主与自由的主张,号召人们起来反对封建专制;懂得经营的宋耀如同时出任了几家洋行的买办,因为头脑灵活,很快就腰缠万贯了;热心帮助和接济穷人的宋耀如夫妇,并进行过儿童福利事业中心的开设。宋耀如热心传教和实业,同样也向往革命。

1894年,经朋友的介绍与牵线,宋耀如在上海结识了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二人一见如故,这期间,孙中山、陆皓东和宋耀如三人在宋耀如家里「屡作终夕谈」。 宋耀如尽其所能地支持孙中山。他曾多次冒著砍头的危险,在他的华美印书馆以印刷中文圣经为掩护,秘密印刷反清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宣传品。

除了印刷宣传品,宋耀如还对孙中山进行了多次的经济资助。1895年,孙中山与革命志士郑士良等人相约准备发动广州起义,接到消息的宋耀如将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投入到这次起义中。在同盟会成立需要资金时,又是宋耀如前往美国进行华人华商的募捐酒会募捐,希望大家为中国的革命捐钱。

不拘一格的开明家风

毫无疑问,宋氏家族在民国时期异常璀璨,宋耀如的六个子女都在美国留学,其中三个是经济学博士。那宋耀如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子女的呢?

首先, 就是家教。宋氏家族的家教用宋耀如自己的话说是:培养孩子做成人,做伟大人才。在宋耀如看来,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中华民族就有得救。

他的家教甚严,他和夫人又从不溺爱孩子。他们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实践者,遵循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教诲,并借鉴斯巴达式训练勇士的方式,对孩子们实行近乎严苛的生存训练和意志训练,要求孩子「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在雨横风狂的日子里,宋耀如带著孩子们顶风冒雨,忍饥挨饿,在野外徒步跋涉,以此锻炼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其次就是承担起家庭责任。宋耀如虽然平时忙于传教、实业和革命,但他从未忽略自己的家庭责任。无论事务如何忙碌,他一回到家便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道玩耍,一起游戏,在共享天伦之乐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美国作家埃米莉·哈恩称他为「模范公民、教堂的台柱、出色的丈夫和优秀的家长」。

最后,还离不开成长环境的塑造。宋耀如认为市区嘈杂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宋耀如选择了郊外一所房子,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远离市嚣,而且是建在一片绿茵茵的庄稼地中间,房屋门前有小溪流过,房屋后面则开辟了菜园,让孩子们可以到菜园或周边的田野里玩,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据说他自己栽种蔬菜,让孩子们过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谈论宋家王朝,最令人惊异的不止是他们的地位和能力,而是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均来自于他们的父亲宋耀如一生的深度和重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