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晴雯/台北报导

一名5岁男童佑佑因严重鼻塞与打鼾持续1年以上,睡觉时张口呼吸,每个月都会感冒,甚至最近一年因呼吸道严重感染住院了3,就医检查发现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每分钟都有呼吸中止及缺氧的情形,经扁桃腺及腺样体切除术,术后改善打鼾,也不再容易感冒,学业也进步了。

▲(图非新闻当事人/记者林敬旻摄)

男童妈妈蔡小姐表示,佑佑出生时有腺样体肥大的状况。随著年龄的增加,鼻塞及打鼾越趋严重。平日走路呼吸声就非常大声,经常性感冒且严重到住院治疗;夜间睡觉时不但打呼声音非常大声,用嘴巴呼吸,甚至睡眠中会不自觉地坐起、并大吸一口气,吓坏家人。

替该患者诊治的双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李威翰说,佑佑借由做睡眠生理检查(PSG)后发现,他的睡眠中止次数每小时高达50次,每分钟都有呼吸中止及缺氧的情形,属于重度睡眠呼吸中止。他提到,儿童睡眠中止的情形,如果每小时超过1次呼吸中止是轻度,5次以上算中度,10次以上属重度。严重的睡眠呼吸中止及缺氧会导致小朋友发育不良,脸型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李威翰说,以鼻窦内视镜检查发现,男童扁桃腺及鼻子后方腺样体肿大,因而造成上呼吸道狭窄,诊断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其发生原因为睡眠时肌肉及神经放松而导致原本已经狭窄的呼吸道更加阻塞,进而影响睡眠品质及缺氧。治疗方式采用扁桃腺及腺样体切除术,术后佑佑睡觉打鼾的状况大幅度改善,鼻子变得很畅通,也不再那么容易感冒,学校表现更上一层楼,睡眠检查显示呼吸中止的次数从原本的每小时50次降至1.5次,而且完全没有缺氧的情形,帮助佑佑恢复健康快乐的生活。

根据统计,「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孩童发生率大约是5%,最常见的年龄是2岁到6岁,腺样体及扁桃腺肥大还有肥胖是主要的危险因子。最常见的症状是习惯性打鼾,高达九成以上打鼾的小朋友都有睡眠呼吸中止。其他常见的夜间症状包含口呼吸、呼吸声吵杂、目击呼吸停止,夜咳及呛到,睡得不安稳及盗汗;白天的症状包含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问题及行为问题,甚至有些小朋友被诊断为过动症。

根据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在2002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终止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引即把扁桃腺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术作为第一线治疗方式,李威翰建议,腺样体及扁桃腺切除可使用新式的低温等离子手术刀,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及加速伤口愈合,手术时间约30分钟。

李威翰强调,孩子在3到6岁是腺样体肥大的高峰,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及睡眠时打鼾,难以进入深睡眠状态,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身高;睡觉时因呼吸困难必须张口呼吸,时间长了可致下颌骨过度发育,上唇短厚翘起,鼻唇沟消失,牙齿排列不齐,缺乏表情等,形成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而孩童睡眠不充分,导致大脑长期缺氧,白天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容易影响智力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且容易暴躁等症状。

李威翰提醒,孩童的成长及学习不能等,如有长期打鼾、鼻塞、白天精神不振等相关症状者,应尽速至耳鼻喉头颈外科进行专业咨询。


 

 

更多三立新闻网报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