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力的遊戲》中如果讓你選出一個最討厭的人,你會怎麼選擇?是無惡不作的喬佛裏,還是奸險狡詐的小指頭貝裏席?而我最討厭的則是小剝皮—拉姆斯·雪諾。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1張

首先從"雪諾"這個姓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小剝皮是個私生子(權遊裡面私生子都以“雪諾”為姓),是他的父親盧斯·波頓在強奸一個農婦後所生,而他這一輩子也被"私生子"這個稱呼所累。從小他便被自己的父親送給一個叫做“臭佬”的僕人,這使得拉姆斯養成怪異的性格,他不僅野蠻、殘酷,以折磨他人為樂,更為了擺脫自己的私生子身份處心積慮。

先是毒殺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就是盧斯嫡生子多米克利。後來得知自己父親又生了一個弟弟的時候,再以殘忍手段殺死了自己的弟弟以及他後母。在這一切之後又殺死了自己的親身父親,以恐怖堡唯一繼承人身份繼承了他父親的一切。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2張

所以我們這裏看到,實際上拉姆斯這一生都是由“私生子制度“產生的怨念,也是為了自己私生子身份不甘的反抗,只是手段極其惡心殘忍無人道罷了。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追本溯源,來看一看歐洲的“私生子制度”到底怎麼樣,他是如何把私生子逼瘋的,而為何在中國古代就很少發生這樣事情的原因。

也就是中西文化中對待私生子的不同差異,又如何分別反噬各自的歷史進程。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3張乾隆也曾一度被傳私生子身份

歐洲文化中對私生子最早的歧視來自於古羅馬法律,明確規定了私生子沒有任何繼承權。比如著名的埃及豔後克麗奧帕塔拉七世和羅馬三巨頭之一安東尼的三個私生子女,哪怕是安東尼明確休了自己的原配屋大維(屋大維的姐姐),續娶埃及豔後,並宣佈把自己在羅馬東方的領土分給他此時已經合法的子女,可依舊得不到羅馬人們的接受。

因為在羅馬人眼中他和埃及豔後的子嗣因為是“非婚生子”,那就是沒有任何合法權的私生子。結果這一事件被屋大維利用,他巧妙的把該事傳回羅馬長老院,並昭告國民安東尼要把羅馬的領土分給私生子,這使得安東尼在羅馬國內失去了所有支持。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4張

公元前31年,屋大維和安東尼大戰阿克提烏姆海戰,並徹底打潰了安東尼和女王的聯軍。破城後屋大維不僅殺死了他們的三個子女,最後甚至殺死了自己的叔叔,也就是凱撒大帝的親生兒子凱撒里昂。

當然了,凱撒里昂由於是埃及豔後和凱撒的非婚子,所以他也是羅馬人眼中沒有任何繼承權的私生子,其法統地位還及不上凱撒的侄子屋大維。導致屋大維殺凱撒里昂這件事,羅馬人拍手稱快,甚至為後來屋大維成為羅馬帝國的獨裁者埋下伏筆。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5張

那歐洲人會不會隨着時間和歷史進程慢慢消除這種對私生子的歧視呢?顯然不是,這種歧視甚至更為變本加厲。當基督教影響整個歐洲的時候,婚姻也逐漸變為一項“神聖契約”,在清教徒眼中婚前性行為被嚴厲禁止,更別說非婚生子這件事了。甚至到了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崛起之後,法國的《拿破崙法典》仍舊規定“私生子絕不得成為繼承人“。

不過這裏還是有一個例外的,那就是如果私生子在身前得到了生父的認可,就可以“轉正”,權遊中的案例莫過於拉姆斯用打下史塔克狼堡的這份戰功換取盧斯·波頓認可,改名為拉姆斯·波頓。另外一個更加極端例外就是如果父親的全部子嗣以及家族男性成員全部死絕,那就可以繼承父親的遺產,這也是為什麼拉姆斯要處心積慮毒殺自己的哥哥以及剛剛不過一歲的弟弟。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6張

雖然由於羅馬法律的影響以及基督教的婚戀觀使得私生子在歐洲毫無權力,但也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件事。甚至許多大文豪都在上面做文章來諷刺這種不平等,比如莎士比亞名劇《李爾王》中葛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埃德蒙,他從小就吶喊出:

為什麼我要受習俗的欺凌,讓世人的挑剔剝奪我的權益?難道在天性熱烈的偷情裏生下的孩子,倒不及擁着一個毫無歡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之間製造出來的那一批蠢貨?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7張

很顯然,他和小剝皮一樣,這一輩子都為私生子制度所累。他挑撥父親和哥哥的關系,勾引李爾王的大女人和二女兒,並最終使得皇室自相殘殺,釀成一出悲劇。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著《卡拉馬佐夫兄弟》裏的斯麥爾佳科夫也是一位像小剝皮一樣的私生子,最終悲劇。

即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另一部名著《白癡》中塑造了一個善良的私生子—梅斯金公爵,可他還是因為私生子身份面臨悲劇人生。這跟《權力的遊戲》第6季中如果不是紅女巫會復活術,瓊恩·雪諾最終也是悲劇的結局一模一樣。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8張

歐洲的大文豪和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不斷地用筆為“私生子”正名,隱喻,但是這些都起不到絲毫的效果。直到歐洲進入近代文明之後,才取消了對私生子的歧視。

中世紀的歐洲私生子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中國古代的私生子地位也不及嫡系子弟,但很顯然不管是生活還是待遇都要比歐洲人好上太多,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諸子均分制”的古代繼承法。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9張康熙朝九子奪嫡,諸子均分制最好的釋意

例如在《唐律疏議》中就明確規定:

兄弟亡者,子承父分。

其中最清楚的是明朝的《大明律》,規定:

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與半分。如別無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

這裏實際上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不管是誰生的兒子,都是“均分”,如果是私生子那就是其他兒子的一半,如果沒有其他兒子(或者私生子被扶正了),那就更正常其他孩子一樣。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10張孔子根據史書記載實際上也是私生子

不僅是唐明兩朝的法律明確規定私生子有繼承權,早在周朝的時候,我國就已經確定了“諸子均分制”。為此還引發了許多的“奪嫡之戰”,比如西周末年姬伯服和姬宜臼的奪嫡之爭,直接導致了西周的滅亡;東周時期子朝和子猛的周王室庶孽之亂,又直接導致周朝皇室被分為西周國和東周國,隨即周天子威望下降,直至滅亡。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中,女性都是沒有任何繼承權的(除了宋朝女兒可以分家產),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只要帶個把兒,哪怕你是私生子,你的繼承權都遠遠高於嫡女。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11張衛青是歷史上明確記載為私生子的名人之一

雖然在中國古代的“一妻多妾”制度中,正妻的地位要遠遠高於妾,也高於私生子,但是他們所生的兒子除了嫡長子有優先繼承權以外,其餘的權益並無多大差異。為此中國古代名人史上就出現了許多鼎鼎大名的“私生子”,比如漢高祖劉邦、大將軍衛青等,再例如我們常常在古代歷史中看到有宮女處心積慮的勾引皇上,希望可以誕下“龍之”從而“子憑母貴”,這是遠在歐洲的私生子根本無法想象的。

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對待私生子為何相差甚遠,這種制度是一切的關鍵 新聞 第12張小剝皮:嘿嘿嘿

或許小剝皮知道後一臉懵逼:

特麼你們還有這種操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