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存在,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在於經濟能力帶來的教育資源、生活資源等,更重要的是,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的孩子,往往在行為處事方面,還是會有兒時養成習慣的影子。有太多年少成名的“神童”卻在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下,導致泯然眾人,在清華教授看來,要想讓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注重對孩子性格、能力的培養,牢記“三不準”,同時做好1件事。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 新聞 第1張

三不準:

1、“不準只說不做”

在王陽明先生看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於懂得道理,而在於能夠將道理與實際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在成績不理想之後,常常會痛定思痛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想要提高成績名次,但是等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後,“三分鐘熱血”冷靜後,又會故作常態,最後養成凡事只是說說而已的地步。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要讓孩子意識到責任、目標,並不是簡單的一時口快,幫助孩子建立切實可行的具體計劃,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提高實際的行動力,幫助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2、“不準隨意評斷”

如果說行動是駛向成功彼岸的船槳,那麼思想語言則是指揮船槳方向的船舵。無論是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還是對於他人事物的評論、判斷,都不應該處於片面的訊息獲取,以及頭腦一熱的肆意斷定。在任何一個團體中,一般會出現一些所謂的“主流”聲音,而很多人也會隨波逐流,來決定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方向。尤其當面對一些非議、問題以及多種聲音是時,要學會綜合判斷其中的信息價值,進而決定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隨意評斷,對於職業生活、人際交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 新聞 第2張

3、“不準只做不思”

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當中途遇到挫折難題後,在解決問題之後,更重要的是總結經驗,在接下來的路上,避免再出現同一種錯誤。孩子憑借熱血與勇氣,向自己立下的目標前進,中途可能會遇到挫折、磨難,但是一旦退縮,不可以用“反正我試過了”來作為逃避不繼續的藉口。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當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的關鍵,然後想法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次次的在同一個地方失敗導致放棄。

做好1件事: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在父母的感染鼓勵下,孩子能夠克服許多難題,而如果父母只是對孩子有諸多要求,但是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卻無法做到,那麼自然會導致說過的話信用度大打折扣,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簡單的說幾句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樹立榜樣,對於孩子的言行影響也會更加深刻。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牢記「三不準」,堅持做好1件事 新聞 第3張

在清華教授看來,要想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出生活、職場必備的能力、品質,父母牢記以上的“三不準”,同時做好1件事,有助於讓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的薰陶,成為走向成功的人。

精彩文章回顧:

來川老師:錯題是老師給學生最好的饋贈,但對待錯題,應該這樣做

28人參加高考,19人上清華、北大,班主任直言:不放過每個10分鐘

北大教授直言:孩子智商高不高,3個細節見分曉,若佔1個也不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