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楼前,月桂树下,耳旁八音迭奏;少年右捧数学,左捧诗章,一叹泓峥萧瑟,二叹美德。风吹页摆,执笔轻按,风停,笔之所指——勇气,那这篇文章不如就聊聊勇气。

世人但凡谈及美德,总有定义上的谬误。拿勇气讲,它常常被认为是——好强斗狠的行为模式、受辱后的愤怒反击、不惧任何事物的心理状态。

这些论调现在来看颇为好笑,不是说定义偏差,而是定义完全相反。

就上所述的好强斗狠、愤怒反击、不会恐惧,这些都不是勇气。

01 好强斗狠,不是勇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反馈和调节是物种演化的基本方式。一件事若有利于你生存,你会感觉愉悦;一件事不利于你生存,你会感觉不爽。长此以往,生物更倾向去接触于自己有利的生存条件——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对自己有利。

这点上人类跟动物差不了多少。脑科学把人脑分成三层,其中位于大脑最里面的,在爬行动物时期就进化出来的那层,叫鳄鱼脑,它掌控5种应激反应,都可以用F开头的单词描述:

1.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ight!

2.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lee!3.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异性,那么,Fuck!4.如果入侵者不是同类,管他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不比自己强壮,那么,Feed!5.如果以以上皆不是,那么,Freeze......

仔细想想,好强斗狠,不就是①吗。

这是人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的狗,摇铃则津生;是斯金纳的箱,按钮则出食,这些个都是反馈。它既是生存优势下的暴力侵略,又是基因进化上的冒险倾向——狩猎采集时代唯有敢于冒险去猎杀猛犸象的勇士会受到部落中美女亲睐,而这样冒险的基因也传递下来。

好勇斗狠,不过是反馈编的情节。 条件反射,不过是基因写的剧本。

02 愤怒反击,不是勇气

鳄鱼脑是人类的第一层大脑,掌管5种简单应激。 再往里的第二层大脑——猴子脑,在哺乳动物时期进化出来,它左右人的情绪。愤怒就属于一种情绪。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动物都有自己的边界。

一只猫、一只狗都会用尿液划定自己的领域。如果一只猫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

人也一样。

我们看这个「怒」字(金文):

上边是一个「女」,表示女人 右边一个「又」,表示手

这是一个「奴」字。

在古代,女人作为财产存在,经常被抢,沦为奴隶。

下面一个「心」,表示一种心理状态。

「怒」描述的就是人财产被掠夺,边界被侵犯时候的状态。

女人被抢走了,男人怒了。

愤怒和恐惧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被侵犯。

但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

一只猫在自己的领地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边界被侵犯,这只猫会愤怒。

而如果来的不是另外一只猫,是一只老虎,猫就不愤怒了,它会恐惧。几个人要来拆你家房子,你可能是愤怒。但如果龙卷风来了,你就不愤怒了,你就恐惧了。

《孙子 · 计篇》有言:「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方成大业。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既不善阿谀逢迎,又不善投机取巧,无心做官从政、买卖经商,整天研读兵书,寄人家中。一次,县里屠夫当众奚落他:「你虽长的高大,又佩戴刀剑,但不过是一胆小鬼而已。要是不怕死,就杀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注视屠夫,思量一会儿,然后弯下腰来趴在地上,从屠夫裤裆下面钻过。

这是勇气。

勇气跟愤怒和恐惧对立。

那是不是说,不会恐惧就是勇气?

不。

03 不会恐惧,不是勇气

「类脂蛋白沉积症」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基因疾病,会造成大脑钙沉积并摧毁杏仁核——他们无法感受恐惧

这类患者在生活中:

无法对危险做出评估; 无法对陌生人设防; 无法解读某些特别的面部表情; 无法看出社交中的危机 ....

这是命运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厄运。

这些是生理上的特例,而我们生活中遇见的「不会恐惧」的人,大多是因为无知。

日本功夫大师柳龙拳(Yanagi Ryuken),有一招「隔山打牛」的功夫,可以不经接触,直接用「气」把对手击倒。他每次发功徒弟都应声而倒,相关视频在网上可见,非常厉害。

他在2006年,自己65岁这一年,主动悬赏5000美元,跟一位36岁的MMA选手打了一场公开赛。

整个比赛历时不到一分钟。柳龙拳被人三拳两脚打到,基本上就是一个年轻人欺负老年人的局面。

柳龙拳可能真的以为自己会「隔山打牛」。平时他随便一推,学生就倒,一下可以打到好几个——学生们一直都这么配合他。他曾经打过200多场,从来没输过。

这样的」勇敢「,它源于无知,源于对世界的误解。

是轻率,是莽撞,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危险。

出生牛犊不怕虎,不叫勇气。

....

那勇气到底是什么?

04 勇气是理性

鳄鱼脑是人类的第一层大脑,掌管5种简单应激。 猴子脑是人类的第二层大脑,掌管复杂情绪应激。 前脑额叶是人类的第三层大脑,几乎整个人类文明都是建立在前脑额叶上的。

「勇气是为了心中的坚持直面恐惧」

勇气定当是你理性的选择,是在你的条件反射与感情都想支配你的身体逃避时,助你战胜应激和情绪。

「真正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与苦难,然后一往直前,担起将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因为我们是脊索动物,所以我们应当拥有应激。 因为我们是哺乳动物,所以我们应当拥有情绪。 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应当拥有理性。

「教育就是让人去动物化」

我们理解情绪和欲望的存在,我们善待它,但不会受其掌控。

我们要做情绪和欲望的主人。

所谓你鼓起勇气时,你是思考的,你是恐惧的,但你不受恐惧驱使。

这是人所以为人。

也是人之于人科动物的区别(笑)

勇气就是让你战胜愤怒和恐惧的东西。

05 勇气是使命

使命是什么?

中文释义: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

其实这就是万维钢先生最爱说的——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消防队员冲进火中救人是勇气 无国界医生去瘟疫地区是勇气

"你认为勇气应当是什么」 "一种恰到好处的冲动"

这是使命。

是乔布斯19岁义无反顾去印度学习佛法。 是凯文凯利周游列国后在圣城选择死亡。 是布鲁诺8年监禁在火刑前为真理的坚守。

06 勇气是信任

勇气是信任,是人性对不确定性的征服。

信任的确立有个根基:这个世界于个体是不可知的。

存在未知,存在不确定性,存在猜忌,存在怀疑。

所以才诞生了信任。

人们都怕犯错,可勇气就该是朝著犯错去的。试想,你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做的都是对的,然后去做了,这算什么勇气?

信任是最深的智慧。信任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需要你整个人的投入,你需要很有心才能走进信任的世界,如果你的智性不具足,你会用怀疑保护自己。

怀疑让人活下去,信任使人活过来。

信任是最美的美德。

整个现代文明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

在人类团体的共同信任下,鬼神、金钱、国家、公司,这些概念应运而生。

那是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ity)的信任,它创造世界。

还有个体于个体的信任,这一点不比互为主体差。

对个体的信任则是主动拥抱你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偏见——不是泛泛的偏见,是智慧的偏见,是对个体的无条件信任

这无疑就是勇气。

不确定的奖励让人上瘾; 不确定的惩罚使人恐惧。

从不确定性生出的恐惧,由信任来制裁。

07 勇气之炼

勇敢(勇气):不畏威胁、挑战、困顿或苦痛;依觉悟而行,不论其是否被普遍认同。

这是积极心理学对勇气的定义。 它同样给出了锻炼勇气的方法:

在团队里大胆地说出不受欢迎的想法 保护适当的权威不被你看到的不公正待遇侵犯 做一些你平常不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处于害怕才不去做

作成一句话口号就是:如果一件事我判断它在大概率下于我有利,而又不敢去做。那马上就做。

通过这样的锻炼,你真的会更有勇气。

『勇可习也』

东汉建安六年,杜袭,是曹操麾下南阳郡西鄂县县令。

刘表趁曹操和袁绍在仓亭交战,率兵进犯南阳,麾下万余兵马包围杜袭。

当时城内正规军只有50多人。杜袭率领这50多人,数次击退荆州军的进攻,硬是坚守了半个月。

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城池陷落。但他又率领50多人强行突围,一路阵亡30人,负伤18人。经此一役,天下无人不知杜袭大名。

当时杜袭的功曹,柏孝长,一个文弱书生,听说荆州军有一万人,吓得躲在馆驿里,以被蒙头浑身颤抖。

可到了第二天,敌人还没进攻过来,他就渐渐掀开被子,爬到窗前倾听动静。

第三天敌人还没打进来,他又打开房门打探消息。

如此过了两天,柏孝长最后也登上城楼,披坚执锐与士兵并肩作战。

后来城池陷落,柏孝长当先突围,奋勇杀敌身中数箭英勇身亡。

临终之际,他对杜袭说道:勇可习也。

勇气是可以锻炼的。

【后记】 01 拎不起的主题

在去年的时候,就萌生了对人类的诸多美德深入体会的想法。对,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冲动,是我的使命,我感知的过程中感知愉悦,这就是天赐gift。

有了这个想法后,一直就想写出来,到目前为止,诸多美德里,我理解最深的应当就是勇气,于是选了它。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对现在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拎不起的主题。

不过拎不起也是一定要拎的,这里无关勇气,是这件事情,我的使命,必须要有一个开始,不然会无限期被其他事物挤下。

而直接原因是写作社群和文学选读课的都要交作业,需选读课要求一篇散文,社群不限要求。本来想在之前社群里写的文章里找一篇上交,但那些我都不太满意,于是「鼓起勇气」,「拎起勇气」,就有了这篇文章。

【后记】 02 回复中的启发

这篇文章是周六(5.12)上午7点开始写的,当然,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沉淀自我出生就开始了。第二天下午,我困惑于自身对勇气经验的局限,又受制于写作过程中对自己思维的深入而看不到系统,我选择一些亲友以予我求助,问他/她们对勇气的理解,颇有收获,其中几句文字结构适合我的文体我就直接引用了(哈哈)。

回复中的见解涵盖很多方向,每一句话我都摘录了存档。但都可以对应到我的思考体系里(得意洋洋),这里像说说两个让我生出兴趣的方向。

第一是说,做了自己不敢做却想做的事情/尽管知道结果不会好,但依旧义无反顾去做。

为什么眼前一亮呢,应为这个类型答案的回复数量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最多人相信。智人因信而区别于其他人类,一个观念,信的人越多,这个互为主体的观念就越强,于是特别思考了这个答案。

一开始我把它分类到「克服恐惧」和「信任」维度里,但感觉不太对劲。后来发现,这不能归类到理性、使命和信任里,这根本就是方法论,是勇气之炼。这倒也正常,毕竟人们理解勇气,不是为了作布道者,而是为了用勇气,拥有勇气,于是在这个认知自然就偏向方法论层级,即如何获得勇气。

第二个是来自一位加了微信好友从来没对话的朋友。他讲:

「仁者无敌。智慧,谋略,品质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印象不能更深刻了,这是我还没有体会过的关于勇气的感知,到现在也没有这种感知,这个概念我只是知道它而已。

最早是知道丘吉尔说过:

「勇气很有理由被人当作人类德行之首,因为这种德行保证了其与所有德行。」

能理解,不能体会。

就是这种感受。于是特别记了下来。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于事物的感知我们总是不同的,不是线性的。

基于个人经历或是思考方式,我们对概念和概念的洞察是有次序的。

我们可能刚接触一个概念,而另一个人已经在这里深耕许久,这时候我们就容易陷入晕轮效应,就是说这个人他在各个维度上都很厉害。

各自有各自的经历,各自过各自的遭遇。 当事件似乎重合,我们就认为这人很不一般,会错判价值。 而这种错判又在自证预言和投射效应作用下放大又放大...

没必要,从这里刹住车就好。

【后记】 03 智慧、爱与希望

我们说勇气是理性,是心怀畏惧依然去做,而不是不畏惧。 我们说勇气是使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冲动。 我们说勇气是信任,是去相信,去实现。

这里虽是下了三个定义,但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

一种勇气,它既可以有理性,又有信任。 一件事可作我的使命之时,我必然是相信它的。

同样,人类的美德之间也是如此,相互包含,相互交融。(不是不符合MECE原则的模型就不是好模型)

就像我一位师姐所说:

「这些抽象概念,语言难以陈述,它表现在具体事情上。」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个道理 此时无声胜有声是这个道理 善护念是这个道理

是的,语言就是这样,用对事物的感知和对事物感知的感知确定定义,再用逻辑联系各个定义,来描述世界。

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世界,但它有它的局限。局限之一,就是对美德的模糊定义。

比如在大五人格模型(连接)上,几乎没有对勇气的描述。它被稀释在其他人格特质里。

人类的美德,相互包含,相互交融。

拿勇气说,理性、使命和信任就有分别的对应。

理性是智慧。 使命是爱。 信任是希望。

【后记】 04 勇气可炼之原因 & 另一个结尾

勇气是可以锻炼的,而且和锻炼身体和提升你的学习成绩不一样。

它可以一蹴而就。

....

换个视角看世界,先别把自己当人看,别把自己当生命看。

老虎有什么好怕的,一坨肉而已。 深渊有什么好怕的,一个地形结构而已。 迟到有什么好怕的,一次时间数据的不趋同而已。

老虎、深渊、迟到,这些本身都并不可怕。

可怕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可怕。

后面我知道罗斯福夫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东西。」

既然可怕的原因在自己,那么解决它的在自己身上,在大脑,那是产生可怕想法的源头。

当然,我们不能说让自己不恐惧,不然就成「类脂蛋白沉积症」了,当然,根据上文所述,我们也做不到根本不恐惧。

那怎样让自己不恐惧呢?应该说是,表现得不恐惧。

傻了吧。就是表现得不恐惧呀。

....

没有勇气?没关系。

你只要表现出有勇气的样子。

然后,你就真的有勇气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