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影片《小兵张嘎》有场“胖翻译官”吃西瓜的戏。“胖翻译”不仅糟蹋西瓜不说,还恬不知耻抛出这样一句话:“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问价!”。如若老百姓,瞧他气势,恐怕要被镇住。装扮卖西瓜的一大一少,却是大名鼎鼎的侦察英雄罗金保和虎虎生气的小兵张嘎。罗金保一点头,张嘎拿起西瓜朝胖翻译官脸上狠狠一砸,胖翻译眼镜被打落,眼前一片模糊。罗金保趁势一跃而起,枪口对准他,胖翻译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张嘎原来抄的是一支木头枪,现在弄到了一支真家伙,甭提多高兴了,得意地在小伙伴面前夸耀显示。谁知,枪屁股还没摸热,就被区队长叫回去了。原来,在区队长晓以大义之后,胖翻译认罪态度良好,并答应戴罪立功。不过,张嘎的枪并没有白交,禁闭也没有白关。胖翻译后来果然戴罪立功,在他的照应下,区大队人马进入城区端掉敌人炮楼,救出了老钟叔。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片中,胖翻译官出场次数不多,极具个性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扮演的角色翻译官,恰恰是在表现他的本来职业翻译。不过不是日语,而是俄语。王澍,原名王树祥,原籍河北昌黎,1928年生于哈尔滨。父亲原是詹天佑手下一名测量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之后,开设公司在东北落户。王澍幼年时期的保姆幼儿园和老师都是俄国人。八岁那年,他被送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读书,全班只有他是唯一的中国孩子。功课中,俄文是主科,英文却被定为外语。任教老师清一色俄国人,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自然奠定了王澍的俄文基础。抗战结束后,他从北平返回哈尔滨,途中被搁浅在长春。他在长春偶遇青年会的同学,就被挽留在当时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从事俄文翻译。1949年底,他来到东影厂翻译片科当副组长。先后翻译了前苏联、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等国40余部影片。主要有苏联的《伟大的转折》(合译)、《夏伯阳》、《胜利而归》、《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玛丽黛》、《卓娅》(合译)、《光荣之路》、《黑孩子马克西姆》、《除奸)、《山地大战》、《山中防哨》、《忠实的朋友》、《快乐的人》、《我们似曾相识》(合译),捷克斯洛伐克的《水堤》、《明日处处欢乐歌舞》、《姐妹》,匈牙利的《火》、《卡尔查克作业队》,保加利亚的《丹卡》,民主德国的《冷酷的心》、《每日的粮食》和罗马尼亚的《爆炸》(合译)、《沸腾的生活》(合译)等。还有中苏合拍片《风从东方来》,他是主创翻译之一。当年法国影星钱拉菲利普率代表团来访问时,代表团中的一位法籍影片商,夸赞他翻译流畅准确。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1960年,因政治涡流裹卷,他不能再当翻译了,就开始演电影。1963年初,入北影演员剧团。1983年毛遂自荐,调入儿影厂工作。几十年电影生涯中,他做过翻译、放映员、电影演员和电影特技工作。参拍影片除《小兵张嘎》外,(包括东影期间)主要有:《保卫胜利果实》(敌师长)、《内蒙人民的胜利》(大喇嘛)、《停战以后》(中央社记者)、《兵临城下》(牛师长),《下次开船港游记》(白瓷人),《奔向银幕的马》(黄默),《四个小伙伴》(陈辉父)、《高朋满座》(薛雅高)、《九九艳阳天》(老刘)、《荧屏奇遇》(舞台监督)、《美的诱惑》(老板)等。2008年去世。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他是银幕上的“胖翻译官”,银幕下也是翻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