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即使默默无闻,但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汝州的泰山庙就是这样,甚至你在百度地图里直接搜索“泰山庙”都根本找不到有这么一个地方。因为当年编写地名的人不知道是为了故意保护这里还是阴差阳错,将“泰”山庙写成了“太”山庙,使这里带有了保护色。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汝州的泰山庙位于现在的焦村乡,找到它的正确方式是在网络地图中搜索“太山庙”或者“邢村”。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至于泰山庙的历史非常长,长到找不到出处,只知道有确切记载的时间出现在宋朝。往后有扩建,有修缮。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汝州离登封很近,现在泰山庙的位置就在嵩山脚下,按理说这里应该建“中岳庙”才对,附近的确也有很多中岳庙,但是在古代“泰山”为五岳之尊,古代皇帝喜欢“泰山封禅”,作为信仰的引领者,上行下效,就在各地出现了很多“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汝州的泰山庙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修修补补,才以现在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历史的沧桑还是保留了下来。正殿之前的两根腾龙柱,飞龙在天,腾云而起。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雀替之美,美在它不仅雕刻成花,飞跃成龙;还在于它作为载体扩大了承接面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柱础作为龙柱的底部支撑,上有花瓣,中刻元宝,下雕细纹。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作为顶梁柱,每根柱子之上要么彩龙缠身,要么鲜花怒放,无不应了古人的“雕梁画柱”。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透雕之美,美在落刀之处都是一个故事,当擡起头时,每个故事的情节都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我个子太矮,拍照的角度不够,庙里的大叔就把自己的椅子借给我踩,这份朴实可能在神仙面前没有功德,却让我感激在心。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原本以为上面的透雕是古人所为,后来看到中间写的“二00五年四月中旬纸北村李广祥书丹”,有一丝欣慰,最起码老祖宗的手艺还在传承。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到泰山庙其实是冲着这正殿的壁画去的,颜色鲜明的各路大神其背后的壁画却是饱经风霜,历尽沧桑。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这里的壁画到底是何时所绘已经很难说清,有人说是元朝,也有人认为是明朝,不管是何时,能够保留至今,都实属不易。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两边墙壁的壁画内容分别为《启跸图》和《回銮图》,描绘的是东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场面。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墙面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这里曾经做过小学,壁画有相当大一部分自然或人为脱落,然后被粉成了白墙,造就了遗憾之下的残缺之美。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后寝宫是建于明清时的二层阁楼,进去参观的时候其实是想上二楼的,大叔说上面快塌了,没什么好看,最后就没有上去,回来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上面的墙壁上也都是老的壁画,成了此次之行的最大遗憾。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后寝宫门口有两方抱鼓石,保存相对完好,均刻有花。线条粗狂,简洁大方。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三官殿同样是一间古老的建筑,但是经过了翻修,屋顶部分几乎都为新的,下面部分大抵是它原来的模样。里面供奉着天、地、水三官。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正脊之中有二龙戏宝瓶于中。两边小兽一字排开。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左右两侧各有吻兽吞脊,前方的屋脊兽和垂兽并没有按常规站位。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三官殿门口左右两方各趴着一只小兽,是“震天吼”、“海吼”还是其它神兽已经无法查证,但放在这里的作用要么是镇宅驱邪要么是呼水防火。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道家供奉的神大多都比较亲民,老母殿供奉的是无生老母,其形象更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这张照片忘记是在哪个大殿之上拍的,信息量很大,屋脊正中两个骑凤仙人相对,左右有剑把鸱吻吞脊,剑把边缘还有套兽擡头。往前有屋脊走兽和垂兽。这个绝对是现代人后建的,因为古人对建筑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是很讲究的。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墙上的黑板是这里曾经做过学校的见证,当学校搬走的时候,它也成了一段历史。

行走中原—汝州泰山庙

墙边堆的那些老瓦,曾为这方土地遮风挡雨,如今它们退了下来,独守在角落里,房上添的那些新瓦再也找不到它们当年的颜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