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了这么久,不晓得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个部落格啊!感谢你们愿意花时间点进来浏览,小茜在此向各位读者道谢!

  简单说一下,小茜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这一年在日本担任台湾某数字饮料品牌的正社员。因为公司的贴心福利与休假制度,以及主管们很努力在面试和培训新人,小茜才能够在这个月内获得十五天假日,然后在这里打废文。

  趁著回台湾忙著大吃大喝啊不对我是说打扫房间和专心准备转职之前,先在这里分享我的经历。

 

 

马大姐的话.jpg

 

 

分享美味 站上吧台是很帅的一件事 2008年

  第一次认识数字饮料店,是高中的时候,大家躲著老师和教官,偷订饮料叫外送到学校,然后一起品尝奶茶配上珍珠和仙草冻的奇异口感,分享著青春。

  大一的时候住校,假日返家,当时的回忆就是跟家人午餐一起去吃牛肉面,饭后再来一杯大杯数字饮料店的珍珠奶茶,有别于大颗的波霸,特别是小颗珍珠的那种。

  那一间店生意特别好,点完饮料之后总是必须等待一段时间,这时候我就会开始观察店内员工,觉得站吧台舀糖和雪克的人超帅的啦!

  当时正在阅读严长寿的书,内容是鼓励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台湾然后将台湾推向国际,又看到另一家紫色品牌饮料店在东南亚展店的新闻,我当时觉得如果能够把台湾的茶推向世界,分享这份美味与温情给世界各地的人,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真正去应征工读生,是因为当时交了一个家境不好的男友,每次出去玩都必须考虑到花费对他会不会太高。当时天真的想,如果自己能够提供他一些钱,这样两个人就不会为了要去哪里吃喝玩乐而烦恼了吧!

  就凭著这样单纯的想法,也很顺利了进入这个行业。

 

 

充分运用人生第一笔打工赚来的薪水 2009年

  想起来那时候还蛮乖的,每天固定打工六小时,晚上十一点下班,隔天还有早上八点的课,也因为打工而调整选课时间,不能选晚上的课,真的很累,公司也不接受我提出减短打工时数的请求。优点是,一个月可以存到不少钱。

  存到了一笔钱,加上过年长辈给的红包,好像台币三万多元吧!有了存款,我就离职了,专注在学习上,拿著那些钱,大二下学期开始去补习英文会话。

 

 

一次回锅 2011年

  大四下学期准备毕业的时候,当时的店长找我回去做正职工作,他说算我时薪一百元,当时是大家还在领时薪九十五元。时段是早班,我也答应了。

  这间店里的同事,每个人都很努力,因此我很喜欢当时的工作氛围。白天上班的同事大多为夜校生,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彼此之间互相影响,我也在下班之后回家简单吃个饭,就直奔补习班补日文。

  其实当时的想法也只是,多学一种语言,或许换工作的时候会用到。

  后来考上了研究所,为了专心在课业上,停止了这段泡茶人生。

 

 

二次回锅 2016年

  研究所肄业,换了几份工作,跌了几次跤,才慢慢了解到自己不适合从事太困难的工作。

  于是回到了熟悉的环境,开始了习惯的工作模式。

  也就是在二次回锅的将近一年的时间内,面对了以前未曾遇过的事情,开始思考了以前未曾思考过的问题。

  遇到不讲理的客人,公司宁愿相信顾客夸大的谎言,也不愿站在一天工作八小时(甚至更长工时)的员工这边,也没有店长和同事挺身相助。

  遇到故意害人的同事,只是请她们依照公司规定做事,我却遭受到言语霸凌。我也曾经遇过有店长对我的长相做出人身攻击的,当下真的很生气。

  遇到钻劳基法漏洞的店长,未如实向上呈报员工加班时数,也未依法给予特休,危害劳工权益。

  这样的职场环境,还能待多久?

 

 

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岛 2016年

  年底的一次赴日旅游,拜访了同样是数字饮料店在日本的直营店,就被日本的主管问:「妳要不要来我们这里工作啊?」

  回台湾之后,工作还是遇到一堆鸟事。考虑了不到一个礼拜,我就把履历表缴齐,进行线上面试。

  面试的时候,日本的店长说,基本上,我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要我必须好好想清楚如何突破「语言的墙壁」。于是很快的就被录取了!

 

火速前往日本 2017年

  会用「火速」这个词是因为,日本要求我二月初上班,然后台湾又要求我必须上班到一月底,所以我等于只有休两天假,匆匆忙忙打包就到日本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突破语言的墙壁。

  其实升迁也算蛮快的,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公司内部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从一般正社员升为干部候补,也就是我的薪水和福利有所调整。可是相对的,负责的事情也就会变多变重。

 

 

台湾和日本工作最大的不同

  以聪明才智来说,台湾人脑筋动得比较快。日本人则是注重细节,总是在顾客面前呈现贴心的小举动。

  日本人还有一个可爱的地方就是,他们每天都很有活力!感觉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会说话回应顾客,即使是听不懂日语的外国人,仍旧不失礼貌。

  而且店内收银机里面的纸钞,永远都是被摆放到同一个方向。对于他后面接手的同事来说,减轻了不少负担呀!对于我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整天看到收银机的时候心情就很好。

  再来就是,要台湾人少讲一句嘲讽人的话,好像会死掉一样。客人也是,目前遇到会说「没有袋子你要我怎么拿?」的客人,只有台湾人。或许从初入职场开始,台湾的前辈总是用酸言酸语来教育员工。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后来也养成了对同事和后辈说话酸溜溜的恶习。在台湾,不论是主管、顾客、或是同事,好像很多人都还没学会用大人的方式说话。

  在日本,即使是前辈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后辈做错事,前辈总是会带著微笑指正。

  在日本,前辈必须心平气和的解释原因给后辈听,即使有些后辈过了一天,甚至到了下午,又再问一样的问题,身为前辈还是会再耐心解释一次。

  在日本,中午休息时间或是员工聚会,坐在你旁边的日本人同事会一直和你聊天,这也是一个认识彼此以及加强日文很好的机会。

  在日本,因为我的身份是台籍干部候补,所以任何时候都必须考虑到公司全体,而不是个人的好恶。

  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举办了「收银员茶点贩售王」的竞赛,我在第二季竞赛中荣获了第一名,在员工聚餐上被表扬,也获得了公司给的红包,我可是第一位得奖的外国员工啊(拨浏海)!

 

 

结语

  虽然在日本工作离家很远,遇过几件令人生气的事情,例如:公司有两位主管趁我不在时,说要修理宿舍马桶,结果当我回到宿舍,马桶的水一直狂流,不晓得已经浪费了几个小时的水,一句道歉也没有。当时已经将近半夜了,我只好请社区管理人帮我打电话叫修。因为我的日文不够好,不能在群组上和始作俑者吵架(苦笑)。

  也有遇过,或许是文化差异、又或许是日本店长的个人行为,令我不能理解的事:如果客人有贵重的遗失物(例如:钱包或手机)掉在店内,我遇过台湾人店家的做法是将物品先放在店内,并且将此事件传达给其他同事,等待客人回来拿;若在闭店前客人迟迟没有回来拿,店家也没有接到询问遗失物的电话,台湾人通常会由主管下班后送交至警局,毕竟台湾人很怕被告侵占,而且同时失主可能很著急正在寻找。但是我遇到的日本店长却说去警局报案太麻烦了,不愿将遗失物交至警局,只说等客人自己回来,所以我都抱著忐忑的心情:一方面怕他觉得我故意唱反调,一方面我又觉得失主很可怜,所以我都默默的将客人遗失的钱包送交至附近的交番,报案完成后才回报店长说我已经将遗失物送至警察那里(汗),甚至还有一次透过 Facebook 私讯失主告诉他东西在哪里。其中一次的事件,失主还特别来店里感谢我,给了我一张千円的礼券作为答谢。

  因为在日本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特别怀念在台湾随时可以吃到便宜又大碗的闽、客、外省、原住民、新住民、日式、美式、西餐等等各式料理,而且随处都可以轻易取得Apple、日本品牌、三星的产品。可是我从来不后悔在日本工作。

  大学时期那个穷男友,有一次吵架,我也忘记吵什么了,我只记得是在吵工作的事情,他对我说了一句:「你就去摇饮料摇到死好了!」是的,我摇到日本去了,存到了人生的第一笔一百万日圆,现在要准备回台湾,不再继续摇了。

  以前在台湾,因为我的个性或是我的表现,迫使我工作不到一年就换跑道。换了跑道以后,在工作面试上,面试官认为我的各项工作经历都太短,屡屡遭到刁难。

  但是现在在日本,我看见了不一样的自己,也谢谢日本每个人对我的包容。

  月底回台湾,将会是另一个挑战,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烦请大家多多包涵!(笑)

 

 

其他人不会告诉你的事

  健康:有的店家规定要求不得穿宽松的裤子,女生皮肤不好且容易过敏的求职前请三思,私密部位可能因为长期处在闷热的环境而发炎。还有不知道是台湾的清洁剂很毒还是怎样,在台湾做饮料店很容易得富贵手,尤其是冬天。

  工作的权益有的店长不会照劳基法规定走。所以很有可能一个月前半都在加班,后半却被砍班,而送去总公司那边的出勤纪录却是每天上班八小时未加班的状态,意思就是有些公司为了节省人力,不会照实给你加班费啦!

  工作的申诉管道公司没有聘雇专业心理咨商师,所以当你工作受委屈,请直接通报店长。若被店长欺负,就寻求公司上层协助吧!或是求助家人、朋友、爆料平台或其他媒体,请他人以客观的角度为你分析事情。

  职场霸凌你可能会遇到霸凌你的人、陷害你的人、批评你长相的人,请勇敢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行为。下次在路上遇到他们,不用客气,勇敢对你身边的人说:「你看!这就是之前在职场上霸凌我的人!」

  薪资有的店员会很热情回答你,而且有的店家也会张贴征才广告;有的店员因为签订公司保密条款,是不能说的秘密,所以不要再问店员一个月赚多少钱了啦(笑)!

  工作以外的规划比起薪水和升迁,我比较在乎的是上班之外的时间是否能够做妥善的运用。如果一直加班,下班之后都累坏了,没办法好好吃东西、跟家人相处、睡上舒服的一觉、或是充实自己,那我觉得你应该再三考虑一下是否要从事这份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