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了這麼久,不曉得還有沒有人記得這個部落格啊!感謝你們願意花時間點進來瀏覽,小茜在此向各位讀者道謝!

  簡單說一下,小茜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這一年在日本擔任臺灣某數字飲料品牌的正社員。因為公司的貼心福利與休假制度,以及主管們很努力在面試和培訓新人,小茜纔能夠在這個月內獲得十五天假日,然後在這裡打廢文。

  趁著回臺灣忙著大喫大喝啊不對我是說打掃房間和專心準備轉職之前,先在這裡分享我的經歷。

 

 

馬大姐的話.jpg

 

 

分享美味 站上吧檯是很帥的一件事 2008年

  第一次認識數字飲料店,是高中的時候,大家躲著老師和教官,偷訂飲料叫外送到學校,然後一起品嚐奶茶配上珍珠和仙草凍的奇異口感,分享著青春。

  大一的時候住校,假日返家,當時的回憶就是跟家人午餐一起去喫牛肉麵,飯後再來一杯大杯數字飲料店的珍珠奶茶,有別於大顆的波霸,特別是小顆珍珠的那種。

  那一間店生意特別好,點完飲料之後總是必須等待一段時間,這時候我就會開始觀察店內員工,覺得站吧檯舀糖和雪克的人超帥的啦!

  當時正在閱讀嚴長壽的書,內容是鼓勵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臺灣然後將臺灣推向國際,又看到另一家紫色品牌飲料店在東南亞展店的新聞,我當時覺得如果能夠把臺灣的茶推向世界,分享這份美味與溫情給世界各地的人,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真正去應徵工讀生,是因為當時交了一個家境不好的男友,每次出去玩都必須考慮到花費對他會不會太高。當時天真的想,如果自己能夠提供他一些錢,這樣兩個人就不會為了要去哪裡喫喝玩樂而煩惱了吧!

  就憑著這樣單純的想法,也很順利了進入這個行業。

 

 

充分運用人生第一筆打工賺來的薪水 2009年

  想起來那時候還蠻乖的,每天固定打工六小時,晚上十一點下班,隔天還有早上八點的課,也因為打工而調整選課時間,不能選晚上的課,真的很累,公司也不接受我提出減短打工時數的請求。優點是,一個月可以存到不少錢。

  存到了一筆錢,加上過年長輩給的紅包,好像臺幣三萬多元吧!有了存款,我就離職了,專注在學習上,拿著那些錢,大二下學期開始去補習英文會話。

 

 

一次回鍋 2011年

  大四下學期準備畢業的時候,當時的店長找我回去做正職工作,他說算我時薪一百元,當時是大家還在領時薪九十五元。時段是早班,我也答應了。

  這間店裡的同事,每個人都很努力,因此我很喜歡當時的工作氛圍。白天上班的同事大多為夜校生,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彼此之間互相影響,我也在下班之後回家簡單喫個飯,就直奔補習班補日文。

  其實當時的想法也只是,多學一種語言,或許換工作的時候會用到。

  後來考上了研究所,為了專心在課業上,停止了這段泡茶人生。

 

 

二次回鍋 2016年

  研究所肄業,換了幾份工作,跌了幾次跤,才慢慢了解到自己不適合從事太困難的工作。

  於是回到了熟悉的環境,開始了習慣的工作模式。

  也就是在二次回鍋的將近一年的時間內,面對了以前未曾遇過的事情,開始思考了以前未曾思考過的問題。

  遇到不講理的客人,公司寧願相信顧客誇大的謊言,也不願站在一天工作八小時(甚至更長工時)的員工這邊,也沒有店長和同事挺身相助。

  遇到故意害人的同事,只是請她們依照公司規定做事,我卻遭受到言語霸凌。我也曾經遇過有店長對我的長相做出人身攻擊的,當下真的很生氣。

  遇到鑽勞基法漏洞的店長,未如實向上呈報員工加班時數,也未依法給予特休,危害勞工權益。

  這樣的職場環境,還能待多久?

 

 

我一定要離開這個鬼島 2016年

  年底的一次赴日旅遊,拜訪了同樣是數字飲料店在日本的直營店,就被日本的主管問:「妳要不要來我們這裡工作啊?」

  回臺灣之後,工作還是遇到一堆鳥事。考慮了不到一個禮拜,我就把履歷表繳齊,進行線上面試。

  面試的時候,日本的店長說,基本上,我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要我必須好好想清楚如何突破「語言的牆壁」。於是很快的就被錄取了!

 

火速前往日本 2017年

  會用「火速」這個詞是因為,日本要求我二月初上班,然後臺灣又要求我必須上班到一月底,所以我等於只有休兩天假,匆匆忙忙打包就到日本了!根本沒有時間去突破語言的牆壁。

  其實升遷也算蠻快的,工作不到一個月就參加了公司內部考試,並且順利通過,從一般正社員升為幹部候補,也就是我的薪水和福利有所調整。可是相對的,負責的事情也就會變多變重。

 

 

臺灣和日本工作最大的不同

  以聰明才智來說,臺灣人腦筋動得比較快。日本人則是注重細節,總是在顧客面前呈現貼心的小舉動。

  日本人還有一個可愛的地方就是,他們每天都很有活力!感覺每個人都很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會說話回應顧客,即使是聽不懂日語的外國人,仍舊不失禮貌。

  而且店內收銀機裡面的紙鈔,永遠都是被擺放到同一個方向。對於他後面接手的同事來說,減輕了不少負擔呀!對於我有強迫症的人來說,整天看到收銀機的時候心情就很好。

  再來就是,要臺灣人少講一句嘲諷人的話,好像會死掉一樣。客人也是,目前遇到會說「沒有袋子你要我怎麼拿?」的客人,只有臺灣人。或許從初入職場開始,臺灣的前輩總是用酸言酸語來教育員工。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後來也養成了對同事和後輩說話酸溜溜的惡習。在臺灣,不論是主管、顧客、或是同事,好像很多人都還沒學會用大人的方式說話。

  在日本,即使是前輩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如果後輩做錯事,前輩總是會帶著微笑指正。

  在日本,前輩必須心平氣和的解釋原因給後輩聽,即使有些後輩過了一天,甚至到了下午,又再問一樣的問題,身為前輩還是會再耐心解釋一次。

  在日本,中午休息時間或是員工聚會,坐在你旁邊的日本人同事會一直和你聊天,這也是一個認識彼此以及加強日文很好的機會。

  在日本,因為我的身份是臺籍幹部候補,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考慮到公司全體,而不是個人的好惡。

  印象深刻的是,公司舉辦了「收銀員茶點販售王」的競賽,我在第二季競賽中榮獲了第一名,在員工聚餐上被表揚,也獲得了公司給的紅包,我可是第一位得獎的外國員工啊(撥瀏海)!

 

 

結語

  雖然在日本工作離家很遠,遇過幾件令人生氣的事情,例如:公司有兩位主管趁我不在時,說要修理宿舍馬桶,結果當我回到宿舍,馬桶的水一直狂流,不曉得已經浪費了幾個小時的水,一句道歉也沒有。當時已經將近半夜了,我只好請社區管理人幫我打電話叫修。因為我的日文不夠好,不能在羣組上和始作俑者吵架(苦笑)。

  也有遇過,或許是文化差異、又或許是日本店長的個人行為,令我不能理解的事:如果客人有貴重的遺失物(例如:錢包或手機)掉在店內,我遇過臺灣人店家的做法是將物品先放在店內,並且將此事件傳達給其他同事,等待客人回來拿;若在閉店前客人遲遲沒有回來拿,店家也沒有接到詢問遺失物的電話,臺灣人通常會由主管下班後送交至警局,畢竟臺灣人很怕被告侵佔,而且同時失主可能很著急正在尋找。但是我遇到的日本店長卻說去警局報案太麻煩了,不願將遺失物交至警局,只說等客人自己回來,所以我都抱著忐忑的心情:一方面怕他覺得我故意唱反調,一方面我又覺得失主很可憐,所以我都默默的將客人遺失的錢包送交至附近的交番,報案完成後纔回報店長說我已經將遺失物送至警察那裡(汗),甚至還有一次透過 Facebook 私訊失主告訴他東西在哪裡。其中一次的事件,失主還特別來店裡感謝我,給了我一張千円的禮券作為答謝。

  因為在日本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特別懷念在臺灣隨時可以喫到便宜又大碗的閩、客、外省、原住民、新住民、日式、美式、西餐等等各式料理,而且隨處都可以輕易取得Apple、日本品牌、三星的產品。可是我從來不後悔在日本工作。

  大學時期那個窮男友,有一次吵架,我也忘記吵什麼了,我只記得是在吵工作的事情,他對我說了一句:「你就去搖飲料搖到死好了!」是的,我搖到日本去了,存到了人生的第一筆一百萬日圓,現在要準備回臺灣,不再繼續搖了。

  以前在臺灣,因為我的個性或是我的表現,迫使我工作不到一年就換跑道。換了跑道以後,在工作面試上,面試官認為我的各項工作經歷都太短,屢屢遭到刁難。

  但是現在在日本,我看見了不一樣的自己,也謝謝日本每個人對我的包容。

  月底回臺灣,將會是另一個挑戰,有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煩請大家多多包涵!(笑)

 

 

其他人不會告訴你的事

  健康:有的店家規定要求不得穿寬鬆的褲子,女生皮膚不好且容易過敏的求職前請三思,私密部位可能因為長期處在悶熱的環境而發炎。還有不知道是臺灣的清潔劑很毒還是怎樣,在臺灣做飲料店很容易得富貴手,尤其是冬天。

  工作的權益有的店長不會照勞基法規定走。所以很有可能一個月前半都在加班,後半卻被砍班,而送去總公司那邊的出勤紀錄卻是每天上班八小時未加班的狀態,意思就是有些公司為了節省人力,不會照實給你加班費啦!

  工作的申訴管道公司沒有聘僱專業心理諮商師,所以當你工作受委屈,請直接通報店長。若被店長欺負,就尋求公司上層協助吧!或是求助家人、朋友、爆料平臺或其他媒體,請他人以客觀的角度為你分析事情。

  職場霸凌你可能會遇到霸凌你的人、陷害你的人、批評你長相的人,請勇敢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行為。下次在路上遇到他們,不用客氣,勇敢對你身邊的人說:「你看!這就是之前在職場上霸凌我的人!」

  薪資有的店員會很熱情回答你,而且有的店家也會張貼徵才廣告;有的店員因為簽訂公司保密條款,是不能說的祕密,所以不要再問店員一個月賺多少錢了啦(笑)!

  工作以外的規劃比起薪水和升遷,我比較在乎的是上班之外的時間是否能夠做妥善的運用。如果一直加班,下班之後都累壞了,沒辦法好好喫東西、跟家人相處、睡上舒服的一覺、或是充實自己,那我覺得你應該再三考慮一下是否要從事這份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