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婆媳关系问题是亚洲特色,而在西方国家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的婆媳关系说到底是因为两个女人深爱同一个男人,而被迫联系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邻友”关系。婆婆通常和老公“捆绑销售”,大多需要供车供房,照看孙辈,秉着“出了棺材板”的心态,中国的父母会对子女理所当然的进行干预和掌控。

  西方国家之所以婆媳能和平共处,在于她们对“界限”把握的比较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从不强行干涉。国外的媳妇既不花婆婆的钱,也不会要求婆婆来帮忙带孩子,性格合得来,就多接触,合不来就节日见。

  李春娥30岁的时候,老公就意外去世,她含辛茹苦拉扯着儿子长大,受尽了苦难。好在儿子有出息,考上了重点大学,还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后来,儿子找了个城里的媳妇,李春娥是打心眼里高兴,媳妇高学历,长得漂亮,家庭条件也还不错。为了小两口能生活的好一些,李春娥拿出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为儿子在城里首付了一套房。

  李春娥其实是明白“自古婆媳难相处”的道理,但是媳妇一怀孕,她还是义不容辞的赶去城里伺候,一来是为了让儿子安心,二来也是真心期待孙辈的出生。

  但是真正与媳妇同住一个屋檐下,矛盾自然而然就来了。比如媳妇大包小包的快递盒,她留下来想要卖掉,媳妇却觉得卖不了几个钱还占地;还有一顿吃不掉的菜,媳妇呼啦啦的就倒掉,让她很是心疼,忍不住叨叨两句,媳妇就拉长了脸。

  02

  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就是过月子。为了给媳妇养身体,她每天都会熬鸡汤炖排骨,精心伺候着。媳妇却嫌油腻发胖,当着她面就倒掉了。

  半夜,她要起来给小孩换尿不湿,送给媳妇喂奶,白天的时候精神就不太好,经常打瞌睡,有次没注意,蚊子给小孩咬了一口大包,媳妇埋怨了很久。

  最终决定她含泪收拾包裹回老家的是一通电话,当时她安置好小孩睡觉后,就准备端饭给儿媳妇吃,走到门口,听到儿媳正在打电话,儿媳说:

  “我都烦死了!我婆婆天天不知道干什么的,孩子也照顾不好,还弄得家里脏兮兮的,才五十多岁的人,也太没用了,要不是我妈有事没空来照顾我,真希望她赶紧滚回老家。”

  李春娥膝下无女,在心里一直是把媳妇当亲女儿对待。出钱出力从不含糊,也一直希望真心换真心,却没想到媳妇眼里自己是如此不堪。李春娥对此伤透了心,当天就收拾行李回到乡下老家。因为这件事,李春娥的儿子对媳妇也是颇有微词。

  父母帮我们是情分而非义务。虽然社会上长辈帮忙带孙子孙女的情况比比皆是,但那只是长辈自愿,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隔代的责任,而法律却规定,我们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从情分上讲,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出钱出力,等他们老了,我们照顾他们是在还这份恩情。

  03

  与李春娥的媳妇不同,李璐一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对于长辈帮忙,她感恩戴德,而长辈不愿帮忙的事情,她也从无怨言,并十分体贴的表示理解。为此,不仅婆家对她交口称赞,老公对她也十分敬重。

  李璐生一胎的时候,婆婆不远千里,从四川老家到上海来照顾,虽然在育儿方面,两人常常有意见不和的地方,但是李璐会多多查阅资料,如果婆婆对的,就会耐心跟婆婆请教,如果是自己对的,就会让老公出马,婉转的告诉婆婆。并且,对于婆婆含辛茹苦地照顾心怀感恩。没有认为是理所当然。

  李璐生第二胎的时候,婆婆因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想来照顾。面对繁重的育儿任务,日夜颠倒的生活作息,李璐没有责怪,反倒婆婆因为心里过意不去,主动出钱为她请了月嫂。

  很多年轻人,领着只够温饱的工资,才工作一两年就结婚生子。在这后面,少不了家人的经济支持,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我们享受这些舒适待遇的同时,却觉得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这种行为当然不对。

  既想要一手独揽家中大权,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既向往西方的独立自主,又贪恋婆家的财务支持,一旦不如意,就觉得婆家没尽到义务。常常扬言:

  “你现在没尽到义务,将来我也不管你。”

  婆家帮忙是情分,不是本分,我们不能偷换概念。

  何况甘蔗哪有两头甜?如果想要婆家不管事,也要学学西方女人的独立强大,只有这样,你才有底气说“不”!除此,你只能学学李璐,心怀一颗感恩之心,用智慧去化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