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婆媳關係問題是亞洲特色,而在西方國家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什麼呢?

  中國的婆媳關係說到底是因爲兩個女人深愛同一個男人,而被迫聯繫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鄰友”關係。婆婆通常和老公“捆綁銷售”,大多需要供車供房,照看孫輩,秉着“出了棺材板”的心態,中國的父母會對子女理所當然的進行幹預和掌控。

  西方國家之所以婆媳能和平共處,在於她們對“界限”把握的比較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從不強行干涉。國外的媳婦既不花婆婆的錢,也不會要求婆婆來幫忙帶孩子,性格合得來,就多接觸,合不來就節日見。

  李春娥30歲的時候,老公就意外去世,她含辛茹苦拉扯着兒子長大,受盡了苦難。好在兒子有出息,考上了重點大學,還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後來,兒子找了個城裏的媳婦,李春娥是打心眼裏高興,媳婦高學歷,長得漂亮,家庭條件也還不錯。爲了小兩口能生活的好一些,李春娥拿出所有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爲兒子在城裏首付了一套房。

  李春娥其實是明白“自古婆媳難相處”的道理,但是媳婦一懷孕,她還是義不容辭的趕去城裏伺候,一來是爲了讓兒子安心,二來也是真心期待孫輩的出生。

  但是真正與媳婦同住一個屋檐下,矛盾自然而然就來了。比如媳婦大包小包的快遞盒,她留下來想要賣掉,媳婦卻覺得賣不了幾個錢還佔地;還有一頓喫不掉的菜,媳婦呼啦啦的就倒掉,讓她很是心疼,忍不住叨叨兩句,媳婦就拉長了臉。

  02

  矛盾最激烈的時候就是過月子。爲了給媳婦養身體,她每天都會熬雞湯燉排骨,精心伺候着。媳婦卻嫌油膩發胖,當着她面就倒掉了。

  半夜,她要起來給小孩換尿不溼,送給媳婦餵奶,白天的時候精神就不太好,經常打瞌睡,有次沒注意,蚊子給小孩咬了一口大包,媳婦埋怨了很久。

  最終決定她含淚收拾包裹回老家的是一通電話,當時她安置好小孩睡覺後,就準備端飯給兒媳婦喫,走到門口,聽到兒媳正在打電話,兒媳說:

  “我都煩死了!我婆婆天天不知道幹什麼的,孩子也照顧不好,還弄得家裏髒兮兮的,才五十多歲的人,也太沒用了,要不是我媽有事沒空來照顧我,真希望她趕緊滾回老家。”

  李春娥膝下無女,在心裏一直是把媳婦當親女兒對待。出錢出力從不含糊,也一直希望真心換真心,卻沒想到媳婦眼裏自己是如此不堪。李春娥對此傷透了心,當天就收拾行李回到鄉下老家。因爲這件事,李春娥的兒子對媳婦也是頗有微詞。

  父母幫我們是情分而非義務。雖然社會上長輩幫忙帶孫子孫女的情況比比皆是,但那只是長輩自願,沒有一條法律規定,父母有撫養隔代的責任,而法律卻規定,我們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從情分上講,父母撫養我們長大,出錢出力,等他們老了,我們照顧他們是在還這份恩情。

  03

  與李春娥的媳婦不同,李璐一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長輩幫忙,她感恩戴德,而長輩不願幫忙的事情,她也從無怨言,並十分體貼的表示理解。爲此,不僅婆家對她交口稱讚,老公對她也十分敬重。

  李璐生一胎的時候,婆婆不遠千里,從四川老家到上海來照顧,雖然在育兒方面,兩人常常有意見不和的地方,但是李璐會多多查閱資料,如果婆婆對的,就會耐心跟婆婆請教,如果是自己對的,就會讓老公出馬,婉轉的告訴婆婆。並且,對於婆婆含辛茹苦地照顧心懷感恩。沒有認爲是理所當然。

  李璐生第二胎的時候,婆婆因爲不習慣城裏的生活,不想來照顧。面對繁重的育兒任務,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李璐沒有責怪,反倒婆婆因爲心裏過意不去,主動出錢爲她請了月嫂。

  很多年輕人,領着只夠溫飽的工資,才工作一兩年就結婚生子。在這後面,少不了家人的經濟支持,所謂“喫人嘴短、拿人手短”,我們享受這些舒適待遇的同時,卻覺得長輩的付出理所當然,這種行爲當然不對。

  既想要一手獨攬家中大權,又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既嚮往西方的獨立自主,又貪戀婆家的財務支持,一旦不如意,就覺得婆家沒盡到義務。常常揚言:

  “你現在沒盡到義務,將來我也不管你。”

  婆家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我們不能偷換概念。

  何況甘蔗哪有兩頭甜?如果想要婆家不管事,也要學學西方女人的獨立強大,只有這樣,你纔有底氣說“不”!除此,你只能學學李璐,心懷一顆感恩之心,用智慧去化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