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考了九次才中举,老了还晚节不保

文|苦厄你我

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典故,这些典故经过数千年的流传,至今仍在影响这我们。例如孔融让梨,岳母刺字,闻鸡起舞,卧冰求鲤,凿壁偷光等等。我们往往看中这些典故所蕴含的的哲理,但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长大之后怎么样了?我们似乎并没有关注,以礼让闻名的孔融,长大后却成为了败坏礼德的不孝之人,最终丧命。今天我们要说的匡衡也不例外,他因刻苦闻名于世,最后步入仕途,老了却晚节不保。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考了九次才中举,老了还晚节不保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候的匡衡为了读书,不得不替别人打工,没有时间就利用晚上时间,凿壁偷光苦读。如此努力,按理来说对于匡衡考个功名什么的应该不是问题,但事实却非如此。

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便可通过考试获得功名,功名分为三等,甲科者为郎中,乙科者为太子舍人,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考了九次才中举,老了还晚节不保


匡衡因凿壁偷光闻名,而且他偷光学的就是六经中的《诗经》,当时的儒士都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由此可见匡衡对于《诗经》的理解,已经十分透彻。但在考取功名上,匡衡一共考了九次,才勉强考上个丙等,被补位太原郡文学卒史,不禁令人诧异。

汉元帝做太子时就听闻匡衡凿壁偷光的事情,有佩服他对经学的研究,等他即位之后,任用匡衡为郎中。汉元帝在位时期,十分喜好《诗经》,多次亲听匡衡讲《诗经》,深受皇帝喜爱,匡衡也一路平步青云。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考了九次才中举,老了还晚节不保


建昭三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代为丞相,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事,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匡衡任职期间,他还算是兢兢业业,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汉元帝后期,宦官专权,大宦官石显凭借着元帝的宠幸,把持朝政,加重赋役,百姓怨声载道。

汉成帝即位之后,匡衡趁机弹劾石显,列举出了他的种种罪证,最终石显被铲除。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考了九次才中举,老了还晚节不保


匡衡搜集石显罪证的同时,石显的同党也发现了匡衡的罪证。早在汉元帝时,匡衡被封为乐安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但匡衡利用汉朝律法的漏洞,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后来,被人告发,匡衡也被贬为了庶民。奔忙了一生,本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却因为自己的私欲,落得了一个晚节不保的下场,令人唏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