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这概念似乎被用滥了,我总能嗅到身边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

  • 一种,把「原生家庭」当成自己当下各种问题的背锅侠,比如职业发展、亲密关系、情绪问题等等;
  • 另一种,听到「原生家庭」的概念就会极度排斥,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对人生负责。

相对而言,第二种态度似乎还更有建设性一些。但若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而不是假性独立或其他,还真不能绕过充分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一庞大冗杂而重要的工作。

了解原生家庭,才能让自己超越原生家庭。


本文是读过《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作者罗纳德·理查森博士是美国的婚姻家庭治疗师,他认为多年原生家庭方面的研究,给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都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在他看来,原生家庭的重要任务就是:

  • 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做自己」;
  • 并且同时与别人保持亲密关系。

如果你在以上三个议题上存在困难,去挖掘原生家庭这口深井或许会非常值得。

下面会给出一个帮你了解原生家庭、并超越原生家庭的具体方法,核心就是:制作家谱。

亲自动手画一个家谱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类似于家谱的东西,是在我外公的坟前。当时我尚年幼,不太明白为何要把那么多活著的人的名字镌刻在一个逝去人的墓碑上。逐渐长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才慢慢理解到:

逝去的人,依然会(对生者)发挥著影响。

这么说也许有点玄乎。没关系,我讲个故事你听听。

去年大热的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在我看来也是一趟原生家庭的自我疗愈之旅。墨西哥小男孩米格非常喜欢音乐,但在他们家从曾曾祖母开始,音乐相关的一切都是绝对的禁忌。这样的反差让米格痛苦不已——

像是无法在「做自己」的同时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

亡灵节前夕,他无意间闯入亡灵国,遇到了一位逝去的家族长辈——曾曾祖父维克多。亲人们认为他为了音乐而抛弃家庭,最终死后连家里的神龛都不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其实呢?维克多只是在想回家时被伙伴谋杀了。米格和家人们在了解到这一切后从此释怀,米格也得以继续追逐音乐梦想,并和家人保持著亲密的联结。

图片来源:《寻梦环游记》剧照

西方哲学上有三个著名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其实从时空的角度来梳理,正常的顺序应该是:

我从哪里来?(过去)

我是谁?(现在)我要到哪里去?(未来)

保罗·高更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现实中我们无法前往亡灵国,但去了解那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往生者和在世者的故事,是我们整合自我、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我也是在去年尝试绘制我们家五代家谱图时,才了解到我外公的身世,以及我外婆还有至少两个早夭的同胞——关于后一点,连我妈都从未听说过。

绘制家谱的过程,其实就是确认「谁在我家」的过程,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完成这一步,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那些你不曾了解的故事,甚至想去重新聆听和理解那些你曾听过千百遍的故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往下走了。

图片来源:《超越原生家庭》

和家人交流一下家谱

绘制好家谱图后,可以把它复印几份,尽量寄给你的每一位家庭成员,请他们帮忙检查其中的错误或遗漏处,并补充一些家庭重大事件的时间信息。

尽管曾经或现在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由于出生年代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家庭生活经历其实并不相同。这样的差异性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

创建你的家庭历史纪事

这一步,相当于是创建一部「家庭编年史」。我们需要搜集家庭中重要事件和日期,并了解它们对家庭的影响。

对家庭来说,重要的事件及日期包括:出生、死亡、结婚、分居、离婚、重大疾病和住院、收养、职业变化、经济状况变化、居住地变化、毕业、离开家乡或回家。

在家庭历史中,时间是一种很主观的体验,不同的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事件间建立起不同的联系。

另外,我们还需要把家庭历史放在更宽宏的坐标系下。因为一系列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都会在亲历者的身上、心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烙印,有的甚至会进入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发现你的家庭内部运行模式

完成了前三步,接下来就是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试图寻找其中的意义。寻找意义,也就是发现家庭内部工作模式

怎么做?从家庭「三角关系」切入。

在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交往所产生的紧张和压力通常会不断增长。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人们往往会向第三方倾述,从而构成一种三角关系。而这种稳固的三角关系可能持续短到数小时,长至数年。

可以列出家庭中所有重要的三角关系一一研究,也可以每次选择一位家人,研究包含TA在内的所有三角关系。

然后你就会发现,三角关系中也许存在著「迫害者」、「受害者」、「解救者」三种角色,以及「功能过度者」、「功能不足者......

当你从更客观角度,了解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自然就会对自己家庭的内部工作模式有更清晰的认知。

带著问题「回家」

完成了前四步,你一定会对自己的家庭产生超多疑问。

没关系,列出所有的疑问,「带著问题回家」,寻找答案。

不同于一般的回家,为了更好地完成你的家庭「研究」工作,需要遵循一些规则:

  • 进家门之前,提前通知家人,让他们有所准备。
  • 时间不宜过长,2-4天最合适。时间太短,交流有限。时间太长,可能又将你拉回以前的家庭模式。
  • 尽量不要跟伴侣一起回家探访。以避免伴侣陷入家庭内部的三角关系之中。
  • 探访自己长大的村庄或城市。因为回到过去对你很重要的地方,能唤起很多共同的回忆。
  • 始终关注你自己在家庭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这些规则之上,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无论家庭成员跟你分享了什么故事,或者说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质疑他们。要记住,他们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是与你不同的。

完成自我分化

完成前五步工作,并厘清你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之后,关键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开始著手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一切行动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如果你忠于自我,并且与家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不因家人对你改变的反应产生怨恨),家人很可能会逐渐适应你的新角色和新行为,并随之改变。

将你想要改变的事按照轻重缓急或难易程度排序,从最容易改变的事情开始。比如你可能列出这样的目标:

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和信念。

与亲人保持亲密联系,同时敞开胸怀,倾述自己的想法。不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结盟,不论这类结盟有多大作用。……

逐渐达成这些目标,你就完成了从原生家庭中的分化。

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正源于与家庭融合过度,分化不足——但分化的过程必然是艰难的。诚如埃里克森所说,一代代的人如同交错的齿轮。一个齿轮的运行发生改变,其他的齿轮都会受到联动影响。

家人可能会批评你,攻击你,甚至威胁你,或者是以不高兴、抑郁等方式惩罚你,试图让你回到原来的状态。这都是需要你预先需要想好的问题。预想的越多,就能越好地应对。

你也要和家人摆明一个立场:我明白这可能会使你不快,你不喜欢这样的情况。但我自己的人生需要做出转变,这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重做一遍

这是一项复杂且很难顺利完成工作,你随时需要做好一切重来的心理准备。要知道,原生家庭理论的创立者,花费了12年,才第一次在自己的家庭中完成这些任务。

发展到今天,我们如今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不需要花费那么久。

但我们也要清楚,一旦下定决心要去直面自己的家庭,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资料:

《超越原生家庭》[美] 罗纳德·查理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文作者:


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

关注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回复「365」即可获得《每天学点心理咨询》课程。课程学习你将收获:
  • 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 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
  • 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立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
  • ……

寻求心理帮助请直接添加简单心理咨询助理微信:jdxlzxzl,给你最温暖的心理支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