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也在紧张布位中,其实除了中美,欧洲人也早就开始研发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尽管作为美国的盟友,他们可以享受很多GPS定位系统带来的便利,但是出于国家安全,以及对未来能好的发展欧洲航天事业,欧洲国家决定发射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因此在1999年欧洲委员会就确立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判和发射工作。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可谓历经波折,欧洲各国之间分歧较大,从一开始的21+6方案(21颗中高轨道卫星和6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36+9的方案(36颗中高轨道卫星和9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再到最后确定30颗卫星,这期间由于资金、技术、政治等各方面原因,而使计划进展缓慢。

  2016年伽利略卫星定位已经有18颗卫星在轨,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全球组网,并且有希望在2020年实现全部30颗卫星进入轨道,实现全球覆盖。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相较于美国的GPS定位系统更先进更可靠。伽利略卫星有三大特点:更精准、信号更强、更智能,伽利略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到地面1米的物体,并且它的抗干扰性能强大,因山川、隧道、天气等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它还能和GPS实现系统兼容,共享数据,并且能提供搜索和救援的功能。

  未来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将与GPS定位系统、「北斗定位系统」等共同组成一个强大的定位系统网路,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美国人在GPS系统所取得的巨大军事和经济效益早已被欧洲看在眼里,毕竟欧洲人的精明也不是盖的。欧盟各国特别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德国和法国认为,欧洲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才能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因此欧盟很早就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1999年,这个系统用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一一伽利略的名字命名。伽利略系统的基本原理与GPS相同,但是卫星数量要比GPS多1倍。这样可用性比较高,伽利略系统早先是有两个方案布置星座,一是采用24颗中轨道卫星加9颗静止轨道卫星。二是只采用中轨道卫星,这个方案由伟30颗卫星组成。而这30颗卫星中,有27颗是工作星,剩下的3颗则是备份星。这些卫星部署在三个23616千米高的中高度圆轨道上,轨道倾角56°,这每个轨道上有9颗工作星和1颗备份星。将在欧洲建立两个控制中心,用来对星座进行监视和管理。卫星由阿里亚娜-5火箭用一箭八星的方式发射,到2010年全部发射完毕。伽利略系统与GPS最大的区别在于,伽利略是一个以民用为出发点的系统,而且对军用和民用的精度相同,都是1米。换句话说,即使是美国不喜欢的人也可以通过伽利略系统获得军用级的导航信号。这是伽利略系统最大的卖点之一,也是最遭美国反对的一点。更多内容详见《兵器》杂志2002年第12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