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是痛醒的。

一睁眼,就看见小萌躲在被窝里,手里拿著一根牙签,在戳我的肩膀,一边戳一边眯眼笑著,看我会做出什么反应。

「妈妈,我把你戳醒了,嘿嘿。」他一脸坏笑地说。

「是戳醒的,不是叫醒的哦!」他还得意洋洋地补充道。

哼,有本事你戳你爸试试。我心里想著,但没有说出来。

「戳妈妈很危险知道吗?」

「嗯。」他顺口回答到,但眼神却是呆滞的。

显然,他只是随口答应,并不理解我所说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危险」。

典型的呆滞眼神

「你知道为什么用牙签戳妈妈很危险吗?」提问,是吸引小朋友注意的好办法之一。

小萌不说话,看著我,等待我的答案。

「你看这牙签,是不是像竹签子一样?」

「嗯,是的。但竹签子更长。」

「你还记得在哪里见过竹签子吗?」

「……哦!」他思索片刻,「我想起来了,吃羊肉串的时候!羊肉就是用竹签子串起来的!」

嗯,没白带他吃羊肉串

「没错!所以竹签子能很容易地戳破肉,对吧?」

「嗯。」

「和竹签子类似的牙签,也会很容易戳破妈妈的肉的。」

「哦——!是的是的!原来是这样!因为牙签会戳破妈妈的肉,所以就会伤害你,比如把你眼睛戳得再也看不到东西,耳朵戳得再也听不到东西……」

「对对对」,我赶紧打断他,「牙签很尖锐,所以可能将别人戳伤,是不是很危险啊?」

「是的。妈妈我想起来了,我们不是还吃过牙签肉吗?所以牙签虽然小,但它真的也会把肉给戳穿的!」

一旦听懂了,小朋友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你说得对,会戳穿东西的物品,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危险的。」我先肯定了他的判断,然后继续提问,「那你还能找到那些会戳穿东西的物品吗?」

「我想想啊……剪刀!」

「切菜的刀!」

「缝衣服的针!」

「吸管尖的那一头!」

「超级小飞侠的机翼!」

「还有筷子!我用筷子戳穿过纸!」

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发现了更多类似的「危险物品」。


「危险」这个词不是小萌第一次接触了。

事实上,在他3岁之前,我已经教给他过很多关于「危险」的知识。

最初是电源的危险。

小朋友哪里知道电源到底有多危险呢?为了让他充分理解电源的危险,我就跟他模拟触电以后的状态,告诉他,我现在触电了。

然后就开始自导自演的「解释」。

首先,身体力行地来了一场持续的身体抖动。

当妈的都是神经病,我是中间那个

然后一翻白眼,倒在地板上,假装晕死过去。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接下来,我就一直处于「装死」的状态,尽管小萌试图唤醒我——直到他已经非常著急了,我才醒转过来,对他说:

「看,妈妈刚刚是假装触电,但要真的触电了,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再也吃不了好吃的,玩不了好玩的了!」

但显然,我刚才一气呵成的「剧烈抖动、猛然倒地、怎么都叫不醒」生动表演,已经令小萌极其震(吓)撼(傻)!

他眼含泪花,扑过来抱住我说:「妈妈,我还以为你再也醒不过来了!」

「是的,如果我真的触电了,可能就真的再也醒不过来了!」

「如果你触电了,妈妈也会像你刚才那么难受!」

「所以你看,电源真的太危险了!」

自此以后,小萌牢牢地记住了——要远离电源。


很多时候,大人觉得自己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但小朋友可能却还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没听懂。

而对小朋友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做「解释」工作。

「别碰杯子!」我们下了命令,但这个命令的背后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 也许杯子是玻璃的,容易打碎,所以不能碰;
  • 也许杯子里有热水,容易烫手,所以不能碰;
  • 也许杯子刚洗完,小朋友手脏,所以不能碰;
  • 也许杯子已经生霉了,准备丢弃,所以不能碰;
  • 也许杯子有缺口,容易划拉出伤口,所以不能碰……

是的,情急之下,我们确实需要「简单粗暴有效的命令」来快速阻止孩子的行为;但在这些命令后,我们还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最好还能再教他们「举一反三」,将这一类的事情都理解透彻。

研究发现,当孩子感到惊讶时,会将学习内容记得更牢。

所以,当妈的,真的不要怕自己变成「蛇精病」!

能让孩子理解的解释,才是最好的解释。

当孩子理解了,你才不会白费口舌。

感谢关注萌妈小教室。养娃不易,一起努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