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但父母却发现:家中宝宝的个性也太强了!叫他往东他往西,老跟爸妈对著来;他认准的理儿,八头牛都拉不回;一不顺心直跺脚,哭闹撒泼发脾气……天啊,我家怎么会有这么个「倔宝宝」?!

「天生倔」宝宝,「我天生就这样,有问题吗?」

特征:1.喜欢的东西可以关注很久。2.如果做某件事时受到挫折,就会发起倔脾气,再也不愿意配合了。3.想要某样东西时就会表现出非要不可的行为。

调整心态:直面爸妈喜欢乖宝宝的真实原因——大多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改变这种心态,包容宝宝天性中的倔强。

转移注意力:当您感觉到宝宝开始浮躁不安时,可用他感兴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来避免倔强局面。制定规则要有个过程,不要说制定就制定,说执行就执行,宝宝一时间不容易达到目标,亲子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闹独立」宝宝,「为什么我什么都应该听你的?」

特征:1.小没有「倔」端倪,从2岁开始「症状」显现,2~4岁是个高峰。2.强现象出现之前宝宝往往有多次就某事对大人说「不」、「不要」等表现,但被忽视了。3.人在,宝宝特别倔。如家长能顾及他的感受,宝宝往往能「大度」接受,并不会倔强到底。

避免爸妈讲话「圣旨化」:接受宝宝在家中有他的权利,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给宝宝面子:避免在很多人在场时严厉地批评宝宝,可事后提醒,或当看到他将要犯错误时,先主动说「你很乖,不会……」

让宝宝有选择的机会和被尊重感,如问他「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澡?」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昨天一个老家长咨询了一个问题,我认为很多家庭也有类似问题出现,那我们今天分析的主题就以她提问开始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齐丽娟问题解析:其实,你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算倔强的孩子。一般来说,任何孩子都会在面对某些倔强的时候。所以,你有可能是在孩子身上做了过多的投射,因为小孩子通畅都是很正常的,不会出现「过于怎样」的情况。

投射,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常用概念。它的意思是,当我对于自己本身的一些经历有负面感受时,我通常不敢直面自己的这个特质,而会把我的特征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一单看到其他人有同样的特质或感受时,我就会很敏感的发现它,然后开始指责别人,因为我不敢指责自己,指责自己很痛苦,指责别人却可以理直气壮。所以,一个人越是不喜欢自己,他投射出去的东西就越多。同样,一个越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他骂孩子也越多,因为他全都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所以,正是因为倔强曾经给你带来过痛苦,你把倔强投射到孩子身上,让你觉得孩子过度倔强。再比如,如果你小时候常常被欺负的那种小孩,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后看到他被欺负,你就会完全没办法接受。其实,在孩子们的社交活动中,一个孩子被人欺负是很正常,有时候他被欺负,有时候他又被人欺负,但你痛苦的童年经历会让你把孩子正常社交中的情况放大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说回来倔强,你的孩子有可能只是正常的倔强。如果你认为「因为我曾经的倔强让我受过很多苦,所以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那么,其实你没有看明白,你并不是在对孩子左右帮助的引导,你不过是对孩子辽过度的投射让孩子的「倔强」变的扎眼!

因此,这个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做妈妈的你,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你要去面对自己的倔强,看一看倔强从前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不是只有负面呢?因为它曾经给过你惨痛的经历,那从这个经历里,你是否学习到什么?另外,这个倔强是否也有好的一面呢?

倔强,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是敢于坚持自己的一种信心,所以通畅生命力越强的人越倔强,也越自信。所以,你不需要把倔强的特质去掉,只需要加上智慧,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有弹性,什么时候必须坚持。因为你很倔强,所以当别人意见和你不一样时,你不会轻易认为自己是错的,这很好。同样,因为你知道自己是倔强的,在下一个判断、做一个决定时,你应该提醒自己要从跟角度看事情,认定一件事情之前要有更多考虑,这样才能减少因为倔强带来的错误。

另外,你必须看到倔强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只有坏处。任何一种天生的性格特质都是如此,一定会有好的一面,不可能只有坏的一面。

只有这样,当你面对的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孩子时,你才能客观的分辨其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然后你才能够告诉他:「倔强是好的,但有时候倔强可能会让别人不喜欢你,让你痛苦。」你也要告诉孩子,他现在还小,如果碰到没有办法决定该怎么做的事情,他也可以问问别人。

齐丽娟老师温馨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这方面,哪些因为倔强受过的苦,一定要勇敢去面对,不能因为苦过,就完全抹杀这个特质。抹杀的结果,只能孩子一表现出倔强,你就指责、恼怒,这样孩子会认为倔强是不好的,那么他也无法学会怎样去驾驭这种个性,利用这种个性好的一面。


现在很多父母都为这样的孩子伤脑筋,感觉孩子小时候特别听话,可是越大越不听管教了,不但不听还经常闹别扭。孩子太倔强,作为父母要理性的认知孩子,在耐心引导。

第一:孩子小时候得到的关爱太多,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著就怎么著,形成了霸道性格。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大哭不止,倔强的谁劝都不听。父母应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再给孩子将道理,问他"真的能够这样做吗?"让孩子学会自我自疑,让孩子发现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是不对的。

第二: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要求太过严格,希望孩子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在孩子有错误、不乖时就打骂、使用暴力,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对抗,父母生气就会打骂,孩子这样越大越倔强。父母应该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耐心教育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三:父母要教会孩子理智的对待自己,还要让孩子正确的对待别人,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孩子有同理心就可以学会约束自己、宽容他人,不会随心所欲,倔强脾气也能有所改善。


如果遇到孩子犯强时,实在是扭不过来,怎么办?

第一,尽量说服教育,打通思想,启发自觉。这就要看家长的本事、功力了。

第二,如果说服教育行不通,可以策略一些,改变思路,把要孩子做的事改为跟孩子做游戏,用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一般还是比较活泛,没有大人那么「顽固轴」。

第三,如果还是行不通,有的时候,就需要家长思想「活泛」一点儿,来个脑筋急转弯,对孩子做「暂时」的退让,调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以缓解对抗、对峙的状态。这不是屈服于孩子,而是「战略「上的退让。

孩子的情绪正处在激动状态,无论家长说什么,怎么说,他就是听不进去,跟孩子没完没了地较劲,这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一方面,会使家长更加生气,孩子也会忍受很大的委屈,「两败俱伤」。何必非要这样做呢?

家长是成年人,是教育者,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中,家长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应当比孩子更理智一些,克制力更强一些,更能自主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大人跟小孩子较劲,非徒无益,还会有害。家长太过倔强,会在无意之中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倔强」。

家长先做点儿让步,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了再说,肯定会好说好商量。必须明白,家长管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听从、服从,不是跟孩子赌气,不是跟孩子争个高下、强弱。跟孩子发生矛盾生真气,真生气,那表明家长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修炼。

家长希望孩子听从、服从教导是应该的,但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逆来顺受、言听计从、惟命是从、看人脸色的「乖孩子」。真要是孩子成为那样的孩子,将来有一天,您会著急的。

因为孩子没有了丝毫的主观能动性,遇事就等家长说话、命令;如果家长不说话,不命令,孩子就不去做,就像木偶似的,拉一拉动一动,不拉不动。要是那样的话,您说您著急不著急?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鼓励、诱导孩子自己主动想,主动做,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给孩子以发挥自觉性、主动性的机会。

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上,多动点儿脑筋,多想点儿办法。而不要在如何把孩子给「镇住」和「制服」上瞎耽误工夫。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 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 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著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 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著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