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进修去 谷研所十周 第一周 理论概述Part1.

 1-3(12)  

基本上第一天.第二天,完全是理论课程(容易睡著的同学多喝点咖啡)

到了第三天才开始作吐司。也开始了连续二周疯狂吐司地狱。。。

【DAY-1】上午开训,环介后,一切都是从非常基础地方开始学起,

从认识面包起源概论,制程,制作方法,酵母及酵素,烘焙计算(上)。

【DAY-2】1.认识小麦  2.烘焙计算(下) 3.搅拌 4.进工厂介绍机具,

安全卫生说明 5.分组 。完成第二天。

 1-2(2)  

【DAY-3】直接法,吐司。第一种制作面包的搅拌方法。

一、面包第一步,就从了解当天的气温开始

想要有好吃的面包,发酵很重要,而发酵始于于温度与时间掌握,

所以要先知道我们要的理想面团温度。控制它开始。

想要打搅出理想面团温度,就要计算水温要用几度,也就要先了解以下

          1.室温 2.水温 3.粉温 4.摩擦温(FF)及

水温公式1.:理想水温=理想面团温*3-(室温+粉温+FF)

冰量公式2.:冰量=水量*(水温-理想水温)/(水温+80)

1.室温:请看一下"室内"温度计。

2.现在水温:打开水龙头,先让先水流30秒,再装起来量温度。

  (一开始流掉的另外装起来洗东西不要浪费水啊)

3.粉温:温度计插入高粉中。(请确认温度已经停在一个位置)

4.摩擦温(FF):这就比较麻烦了,要计算出摩擦温

  可以假设FF为一值,代入公式,经过2-3次搅打修正。

5.光说没有举例,很难理解。就以驸马1/7当天上课来说

  室温19℃ 粉温21℃ 水温22℃ 希望搅打出25℃的面团温度

(1)假设FF=30 理想水温=25*3-(19+21+30)=5℃

   当天水量650g 冰量=650*(22-5)/(22+80)=108g冰

   650g(总水)-108g(冰)=542g(水)

   最后,理想水温就是用 108g冰加上542g的水 去搅打,

   假设FF30时,"理论"得出25℃的面团。

(2)当然搅打后不会那么准,当天打完 27℃,因为是假设FF=30时,

   所以就做为下一次修正值。(由上面公式1.倒置而来)

   修正摩擦温(FF):27*3-(19+21+5)=36 FF' (新FF值) 

(3)有了新修正的摩擦温(FF)36也未必就正确,要修正或确认一次。

   再打面团一次 理想水温:25*3-(19+21+36)=-1℃

   冰=650*(22--1)/(22+80)=146g  650-146=504(水量)

(4)第二次的冰量增加了,看看能否打出理想温呢???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啦,不过这次实际得到26℃的面团温了

   (离理想只有1℃)代入修正摩擦温(FF):26*3-(19+21-1)=39 FF"

(5)有了新FF"又可以再代入,再修正,验证更新。

   但因为前一次已经只差1℃,建议就不要无限回圈下去了

   就以FF=39 当成此次结论,当然如果时间跟金钱够的话可以再试下去,

   但回圈下去的结果,如果变成 鬼打墙模式,....请...自己保重。

重点1:此处计算出来的摩擦温(FF),代表的是在:

  直接法且在配方总量范围左右加上搅拌时间差不多,以上3项都符合时,

  可以适用,如果有变化太大,摩擦温(FF)就会失准。

  例如换成中种法,就要重新计算中种摩擦温。

重点2:有简易式算法,但相对就会有风险,请容之后再介绍。

  如果算出来冰量大于水量,就必需采取另外降温方法。

重点3:算好以后,以后每次打完面团量温度是非常重要的,要适时修正。

1-3(10)

二、搅拌阶段认识。拾起-卷起-扩展-完成-断筋。

可参考 1.谷研所与美国小麦协会出版"实用面包制作技术"P306-315。

2.烘焙工业2002年9月刊。均有非常完整及深入的介绍。

网路上有许多可以对照图,也可以参考。靠主观标准,就要经验累积了。

1-3(7)  

以1/7 当天为计算摩擦温,用相同搅打标准均为:

L2'(分)-M10'-下油-L1'-M8'(L-慢速 M-中速) 

以后就必须不断地累积经验了。毕竟变动因子非常多,

ex.配方水量、比例、温度、转速、下油时机...都会影响到搅拌状态。

三、酦酵:内含太多学问了。。。写太多的学理,我怕我打到手断掉><。

  豆知识1:酵母-单细胞微生物,存在自然界中,大约西元前2000年左右

           埃及人就会利用了,一直到了17世纪科学家才更进一步了解他。

  豆知识2:商用新鲜酵母1g约有250亿活的酵母个体。

作用:在有氧与无氧时均可作用但机转不同,制作面包时二种作用同时在进行。

无氧酒精作用:C6H12O6(葡萄糖)→2C2H5OH(乙醇)+2CO2(2氧化碳)+2ATP(能量)

有气呼吸作用:C6H12O6(葡萄糖)+O2(氧)→6CO2(2氧化碳)+6H2O(水)+32ATP(能量)

一般常用酵母分为:

1.新鲜酵母:含水量高70%,要冷藏3~7℃,耐冻性佳,保存期短 2-4周内用完。

2.干酵母(台湾非常少用):含水量6-8%,常见于国外。

3.快速酵母粉(大家都俗称干酵母):含水量4-6% ,使用时当面团低于18℃时,

  先复水(20-30℃)活化酵母,开封后冷藏可以放比较久一点。

4.用量:一般新鲜酵母在1.7%-10%,因制法不同(中种、低温、直接)、配方不同(高低成份)、

  产品特性(欧式.台式..)、地区高度,纬度……等而有差异。

5.转换用量:干酵母为新鲜酵母1/2  快速酵母新鲜酵母1/3 。

重点:酵母很怕盐,(好像蛞蝓XD) ,所以下料时要小心,

  不要跟一堆盐秤在一起,接触到一阵子,酵母会死跷跷哦(有图有真相。)

1-3(2)  

最后,介绍本日的产品【直接法白吐司】

百分比:高粉100 奶粉4 糖5 盐2 新鲜酵母2 水65 白油4 共182

1-3(5)  

★本次配方,口味上一般般,纯实验性质采用。不过因为温度控制得宜,

  还可以吃(个人觉得打败吐司机的白吐司)。

★刚出炉的吐司很烫,有87.4℃以上,请小心。

★吐司出炉后,要"略敲"脱膜,让冷空气迅速进入,否则容易侧腰(腰缩)

以上,本来想简略写个几行就好,没想到,面包真的是很多细节东西的组成

ps.略敲力道因人而异,但要达到效果,个人大约从30cm以上自然带一点力道落下,

并顺势向前倒90°出膜。

                                          。。。。。。 /驸马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