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蒙氏教育者 @高玄晔 老师闲聊,提到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mind flow)。

  • 什么是心流体验

在研究人类创造力的时候,米哈里发现

人们在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时,可能会经历一种独特的体验,它会使人废寝忘食,不计回报的全身心投入,并且乐在其中,而人在具有这种体验的活动时,常常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米哈里提到:

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需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他们所感受到的是贯穿在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与环境之间刺激与反应之间,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差异变得微乎其微。

「心流」理论可能听著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到「沉浸式体验」,可能很多人就有所耳闻了。这种体验会让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全身心投入其中。

感兴趣的爸妈可以去看看国内于2015年引进的译著。

图片来源:科技导报官网

  • 如何获得心流体验

首先,从事的活动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体育比赛,艺术、下棋等;

其次,能得到及时反馈,也就是每完成一个步骤之后,可以立刻判定自己是否需要有所改进,并且能得到及时的强化;

第三,挑战的难度需要适当。挑战难度过高,容易让人产生挫折感和担心;挑战难度太低,又容易完成得太轻松,以至于对挑战的态度日趋淡漠。

  • 对儿童活动的启发

第一点是目标性。在开展具体的活动之前,就明确地告诉孩子具体的目标。

第二点是及时反馈。关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并在结束后予以及时的鼓励。

第三点是难度设置。不论是心流理论还是其他心理学研究,都认为在给孩子创造挑战时,需要选择那些不太难,但又不太轻松的工作,其恰好的程度就如「跳起来能摸到的高度」。

理论听起来比较复杂,那么可以选择easy模式——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工作」(work)。

其实,这正是蒙台梭利课程、高瞻课程(HCC)一直在做的事——为孩子提供难度适宜的任何,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工作中,这会让他们找到内在的秩序感,并且逐渐产生更多正常的、良好的行为。

这也正是美国早教课程中多次提到的:Mindfulness/Mindful Moment。

最典型的就是体育类的活动和艺术类的手工。

今早,我记录了一下孩子们做手工时的状态,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神情全程都非常专注。

小萌一边紧皱眉头、一边制作手工;小乖做得太专注了,口水都流到下巴了!

视频封面

01:15让孩子通过手工获得心流体验

学会给孩子找事,孩子就不会给你找事!

我会在这个专栏里陆续分享美国早教课程中有关Mindful Moment的各类早教游戏,欢迎关注!


参考文献

Csikszentmihalyi M .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J]. 1975.

Mihaly.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75.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