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蒙氏教育者 @高玄曄 老師閑聊,提到了美國現代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論(mind flow)。

  • 什麼是心流體驗

在研究人類創造力的時候,米哈里發現

人們在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時,可能會經歷一種獨特的體驗,它會使人廢寢忘食,不計回報的全身心投入,並且樂在其中,而人在具有這種體驗的活動時,常常會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

米哈里提到:

在這種狀態下,動作與動作之間似乎受到一種內在邏輯的指引,而無需行為主體進行有意識的幹預,他們所感受到的是貫穿在各動作間的一股整體的流,並受控於自己的行為,此時自我與環境之間刺激與反應之間,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之間的差異變得微乎其微。

「心流」理論可能聽著比較陌生,但是如果提到「沉浸式體驗」,可能很多人就有所耳聞了。這種體驗會讓人在進行某項活動時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專註於自己所做的事,全身心投入其中。

感興趣的爸媽可以去看看國內於2015年引進的譯著。

圖片來源:科技導報官網

  • 如何獲得心流體驗

首先,從事的活動需要具有明確的目標,例如體育比賽,藝術、下棋等;

其次,能得到及時反饋,也就是每完成一個步驟之後,可以立刻判定自己是否需要有所改進,並且能得到及時的強化;

第三,挑戰的難度需要適當。挑戰難度過高,容易讓人產生挫折感和擔心;挑戰難度太低,又容易完成得太輕鬆,以至於對挑戰的態度日趨淡漠。

  • 對兒童活動的啟發

第一點是目標性。在開展具體的活動之前,就明確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目標。

第二點是及時反饋。關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並在結束後予以及時的鼓勵。

第三點是難度設置。不論是心流理論還是其他心理學研究,都認為在給孩子創造挑戰時,需要選擇那些不太難,但又不太輕鬆的工作,其恰好的程度就如「跳起來能摸到的高度」。

理論聽起來比較複雜,那麼可以選擇easy模式——給孩子一些具體的「工作」(work)。

其實,這正是蒙臺梭利課程、高瞻課程(HCC)一直在做的事——為孩子提供難度適宜的任何,讓他們全神貫注地沉浸在工作中,這會讓他們找到內在的秩序感,並且逐漸產生更多正常的、良好的行為。

這也正是美國早教課程中多次提到的:Mindfulness/Mindful Moment。

最典型的就是體育類的活動和藝術類的手工。

今早,我記錄了一下孩子們做手工時的狀態,可以看到孩子們的神情全程都非常專註。

小萌一邊緊皺眉頭、一邊製作手工;小乖做得太專註了,口水都流到下巴了!

視頻封面

01:15讓孩子通過手工獲得心流體驗

學會給孩子找事,孩子就不會給你找事!

我會在這個專欄裏陸續分享美國早教課程中有關Mindful Moment的各類早教遊戲,歡迎關注!


參考文獻

Csikszentmihalyi M .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J]. 1975.

Mihaly.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75.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