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的李毓秀所作。

一般人看见弟子规就以为是给小朋友学的,其实不然。

弟子的意思,在现在也就是指「学生」的意思。

而这个「学生」不是专指在学校上课的学生,而是指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的意思。

当然读《弟子规》,每个人因为处境不一样,肯定又不一样的感受。

虽然都是很浅的道理,好像大家都知道,但是要做好却是很难的。

而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柔 吾 声。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你的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要和颜悦色的叫他改正。

如果他不改正,你还要继续很耐烦的让他改正。

如果你把他说烦了,就算他打你,你也不要怨恨他,还要帮助他改正。

如果我能够牢记并运用这句话,那么家庭就会美好许多了。


谢友邀请。

《弟子规》三字一句,总共有360句,如果按12字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样来看的话,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句。

以前读书的时候总会贪多,一下会买很多,其实这倒也没什么,可算是爱书人的通病了。但我那时候买回来之后往往放在那里再也不看,完全成了一个装饰,或说是当时的一时兴起,导致很多书都从此束之高阁了。而且当时即便是看的话,也往往是几本甚至十几本同时开始,一会翻翻这个,一会看看那个,导致每一本都很难读完,往往是开始的时候看的很认真,但读了没十几页就永远放下了。

现在看看,那些时光真正从头到尾读完的书实在寥寥,更谈不上将书中精髓内容把握住了。

现在虽然也没能完全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这句话,但相比于那时算是好多了,现在一般是两本书同时在看,一本需要思辨上严密一些的,一本则是轻松一些的,最多三本书同时进行,但如果选定的话,就会要求自己必须读完。

这样下来感觉到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仅真正心中体会到了书中所谈的一些内容,也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因为真的能将一本书从头到尾认真读完,确乎是需要毅力的,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便是这样。而且,每当读完一本书并心中稍有心得的时候,那种感觉,实在是很棒!


谢朋友邀约:

《弟子规》中的每句话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的话那社会将是什么样子的呢?很有可能世人会无法想像,人间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啊……世上所有的好的形容词全部用上恐怕也形容不了吧,根本就是无法想像的情景,但是!可能吗?毫不客气的说,根本不可能……

至于我认最认可的一句则是虽贵端,慈而宽,也就是自身品行端正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人还要仁慈宽厚,如果人基本上能做到这一点,社会应该是祥和的,但是,也是有难度的。

个人浅见,上不了台面,欢迎批评指正,畅所欲言,草民不胜荣幸。


不敢说最认可那句话,先贤说的每一句我都很认可,个人比较喜欢「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也就是说

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厉,奋发图强,努力赶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是本人目前最认可的,大道理不必讲,放眼望去目前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有毒有害食品防不胜防,出尔反尔事情常能听到。目前社会亟待建立诚信体系,这种诚信体系目前还不能完全考人的自觉性而建立,必须要用外在力量约束建立,如对失信或欺诈的人进行一定「惩罚」,这里说的是惩罚,不是处罚,惩罚是广义的,形式是可以多样的,比如将欠钱不还的老赖信息公开就是一种惩罚方式,再比如商家欺骗消费者而导致消费者逐渐减少在此商家消费就是对这个商家的一种惩罚,而不是处罚,也就是说惩罚的主体是多样性的。

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另外一种外在力量是奖励或者说是鼓励。在这方面马云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支付宝相关业务的使用,芝麻信用分高的可以免押金骑共享单车,芝麻信用分高甚至以后还可以先看病后交费,多次使用花呗可提高使用金额等。再比如摩拜单车的新规规定,信用分高的获得的许可权就越多,信用分低的使用许可权越小,而且收费有可能是正常收费的两倍,最高每半小时可收取100元。新规一出很多消费者觉得这种收费比打车还贵,太离谱。抛开金钱多少不谈,这种规则实则通过这种约束让消费者养成良好用车习惯,提高诚信度。

由弟子规这句话联系起来的社会热点「诚信」这个话题,不知你是不是也最认可这句话呢,欢迎讨论。


谢谢邀请!《弟子规》中有一句是「入虚室,如有人」,就是非常好的一句。只一句便体现了我国传统国学理念中「慎独」的概念。

这句话说著简单,要做到却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能够守得住真心,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独处一室都要保持正心正念,严格要求自己,使之渐渐的行成习惯,逐步达到「不欺暗室,不履邪径」的光明磊落的人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