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的李毓秀所作。

一般人看見弟子規就以為是給小朋友學的,其實不然。

弟子的意思,在現在也就是指「學生」的意思。

而這個「學生」不是專指在學校上課的學生,而是指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學習的意思。

當然讀《弟子規》,每個人因為處境不一樣,肯定又不一樣的感受。

雖然都是很淺的道理,好像大家都知道,但是要做好卻是很難的。

而我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

親 有 過 ,諫 使 更 ,怡 吾 色,柔 吾 聲。

諫 不 入 ,悅 復 諫 ,號 泣 隨, 撻 無 怨。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就是:你的親朋好友有了過錯,你要和顏悅色的叫他改正。

如果他不改正,你還要繼續很耐煩的讓他改正。

如果你把他說煩了,就算他打你,你也不要怨恨他,還要幫助他改正。

如果我能夠牢記並運用這句話,那麼家庭就會美好許多了。


謝友邀請。

《弟子規》三字一句,總共有360句,如果按12字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樣來看的話,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這句。

以前讀書的時候總會貪多,一下會買很多,其實這倒也沒什麼,可算是愛書人的通病了。但我那時候買回來之後往往放在那裡再也不看,完全成了一個裝飾,或說是當時的一時興起,導致很多書都從此束之高閣了。而且當時即便是看的話,也往往是幾本甚至十幾本同時開始,一會翻翻這個,一會看看那個,導致每一本都很難讀完,往往是開始的時候看的很認真,但讀了沒十幾頁就永遠放下了。

現在看看,那些時光真正從頭到尾讀完的書實在寥寥,更談不上將書中精髓內容把握住了。

現在雖然也沒能完全做到《弟子規》中所說的這句話,但相比於那時算是好多了,現在一般是兩本書同時在看,一本需要思辨上嚴密一些的,一本則是輕鬆一些的,最多三本書同時進行,但如果選定的話,就會要求自己必須讀完。

這樣下來感覺到的一個好處就是,不僅真正心中體會到了書中所談的一些內容,也鍛煉了自己的毅力,因為真的能將一本書從頭到尾認真讀完,確乎是需要毅力的,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便是這樣。而且,每當讀完一本書並心中稍有心得的時候,那種感覺,實在是很棒!


謝朋友邀約:

《弟子規》中的每句話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的話那社會將是什麼樣子的呢?很有可能世人會無法想像,人間會是一種什麼情景啊……世上所有的好的形容詞全部用上恐怕也形容不了吧,根本就是無法想像的情景,但是!可能嗎?毫不客氣的說,根本不可能……

至於我認最認可的一句則是雖貴端,慈而寬,也就是自身品行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對人還要仁慈寬厚,如果人基本上能做到這一點,社會應該是祥和的,但是,也是有難度的。

個人淺見,上不了檯面,歡迎批評指正,暢所欲言,草民不勝榮幸。


不敢說最認可那句話,先賢說的每一句我都很認可,個人比較喜歡「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也就是說

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厲,奮發圖強,努力趕上。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是本人目前最認可的,大道理不必講,放眼望去目前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有毒有害食品防不勝防,出爾反爾事情常能聽到。目前社會亟待建立誠信體系,這種誠信體系目前還不能完全考人的自覺性而建立,必須要用外在力量約束建立,如對失信或欺詐的人進行一定「懲罰」,這裡說的是懲罰,不是處罰,懲罰是廣義的,形式是可以多樣的,比如將欠錢不還的老賴信息公開就是一種懲罰方式,再比如商家欺騙消費者而導致消費者逐漸減少在此商家消費就是對這個商家的一種懲罰,而不是處罰,也就是說懲罰的主體是多樣性的。

建立社會誠信體系的另外一種外在力量是獎勵或者說是鼓勵。在這方面馬雲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大,如支付寶相關業務的使用,芝麻信用分高的可以免押金騎共享單車,芝麻信用分高甚至以後還可以先看病後交費,多次使用花唄可提高使用金額等。再比如摩拜單車的新規規定,信用分高的獲得的許可權就越多,信用分低的使用許可權越小,而且收費有可能是正常收費的兩倍,最高每半小時可收取100元。新規一出很多消費者覺得這種收費比打車還貴,太離譜。拋開金錢多少不談,這種規則實則通過這種約束讓消費者養成良好用車習慣,提高誠信度。

由弟子規這句話聯繫起來的社會熱點「誠信」這個話題,不知你是不是也最認可這句話呢,歡迎討論。


謝謝邀請!《弟子規》中有一句是「入虛室,如有人」,就是非常好的一句。只一句便體現了我國傳統國學理念中「慎獨」的概念。

這句話說著簡單,要做到卻是很難的。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能夠守得住真心,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論是公共場合還是獨處一室都要保持正心正念,嚴格要求自己,使之漸漸的行成習慣,逐步達到「不欺暗室,不履邪徑」的光明磊落的人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