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铺天盖地的都在骂杨烁。

以前我们吐槽的都是丧偶式育儿,或者诈尸型育儿,讨论很热烈,人群还是有一些局限,而到杨烁这里,哗的一声就爆了——

毕竟对于前面这两个,基本上下场来撕的都是我们女的,而对于杨烁,是连好多男的都看不下去了。

听名字不知道这人是谁的朋友,来,我们感受一下他的代表作 ↓

抱著吃瓜的心态去看了那个让杨烁喜提热搜的五分钟视频,又刷完爸爸去哪儿第六季(现改名为《一起出发吧》)先导片加上前两期,我真诚的觉得,

就这样简单的骂一骂,实在是糟蹋了如此宝贵的一个瓜。

同学们,我们做父母的,怎样稳准狠的毁坏一个小孩内心最珍贵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杨烁拿出的是一个超鲜活的范例。

堪称经典。

不容错过。

还没有看过的朋友,强烈建议你上微博搜一下这个5分钟的视频(关键词,杨烁教育方式)。

只要5分钟,扑面而来的窒息感,你值得拥有。

嫌麻烦的朋友,不要担心,下面我将逐条对视频做出说明。

毕竟不能让我一个人窒息。

视频截取自节目第一期,所有人来到海拔4000米的稻城亚丁,一下车,杨烁就瞬间进入了状态——

先是对儿子杨雨辰的行走路线表达了第一次的不满意,至于为什么不满意,节目当中杨烁本人并没有做出任何说明,经过广大网友热烈讨论,猜测他可能是认为车子停下之后从后面绕著走更安全。

他是怎么表达不满意的呢,他直接说,

杨雨辰!

我从哪边走的?

走回去!

杨雨辰乖乖重走了一遍。

别著急,这只是热身,因为接著杨烁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对儿子的著装表达了第二波的不满意

衣服能拉好吗?

所有人都在等著你啊!

快点!!

衣服拉好!

接下来是短暂的第三波和第四波的不满意,催杨雨辰「快走!」。

以及,「包背好喽!」

然后针对走路姿势的第五波来了:

走路不会走吗?脚尖冲前!脚尖冲前!!

走回来!

不会走是吧?不会走是吧?

跑上去!

能走直路吗?脚尖冲前!会不会走?会走了吗?

朋友们,我为什么说这个示例宝贵呢?因为在这样密集的炮火里,杨烁根本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立刻又给了观众更猛的一击——

第六波,杨烁欲擒故纵,感慨一句风景太美了,问杨雨辰要不要一起合个影,他说,你要不要拍?拍还是不拍?

杨雨辰战战兢兢的走过去,还没琢磨出来要怎么回应才能让父亲大人满意,杨烁又表态了,他说

我不想跟你拍。

当然了,虽然嘴上说著不愿意,但杨雨辰应该是比较熟悉杨烁的这一套伪装术的,最后还是小声的说了一句「拍」,然后小心翼翼的配合著爸爸,拍了一张合影。

然后本次视频最大的高潮来了,不满第七波

之前杨雨辰选的是5号房,因为他认为5是自己的幸运数字,结果走著走著发现,5号房是所有房子当中,最远的那一个。

杨烁立刻拿出了自己的最佳战斗状态:

(工作人员表示海拔高孩子可能不舒服,爸爸可以适当抱一下)

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呵呵,太棒了。

这个是不是我要选的(1号房)?你要选5号,棒棒的。

(杨雨辰高原反应以及开始大喘气了)

你能不能快点?

不能我再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如果先让我跨进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

(终于到达,站在阳台上看远处的风景)

美不美?值不值得?呵呵,让你再跑远点你更值得。

下次你选几号?1号?下次1号在最远!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在这短短五分钟对话里,杨烁一共集中表达了7次不满意,其中有16次自带怒气值的祈使句,以及14次阴阳怪气的反问句。

正常的对话,积极的或者平和的情绪,出现的次数,

是零。

很多人都从这个视频里嗅到了一股浓浓的「爹味」。

所谓的爹味,就是虽然你是我儿子,但我希望在我面前,你就当好一个孙子。

而为了让你意识到,自己只有当孙子这一条路可走,我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全方位的针对你这个人。

先说你走的路线不对,你改正了,我就说你衣服没弄好包没背好走路速度太慢。

这是从各个角度正面的找茬。

然后是更高阶的正反打——引诱你,让你以为爸爸想要的正确答案是拍,然后再给你猛然一击,告诉你我才不想和你拍;再诱导你,让你以为下次听爸爸的话选爸爸喜欢的数字就好了,然后再讽刺你,说下次你选那个就最差。

所以你看,杨烁各种批评儿子,各种纠正儿子,各种强调我对你错,但是这个对与错,有明确的一个规定在吗?

没有的,他不解释,他也不打算跟孩子讲道理。

他只是在向孩子传达,

爸爸就是道理。爸爸最大。你作为儿子,你要听话,你要去适应他。

这就像什么呢?

打个比方。

小孩最开始都是一粒种子,然后种子发芽,长出主干,伸出枝丫。

正常的状态下,肯定是先让他长大,然后再开始逐渐的给他修剪枝丫,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棵小树苗,它既能保有自己健康的生命力,又能有足够的适应性。

而杨烁干的是什么呢?

是你伸出一个枝丫,我就咔嚓给你砍下,再伸出一个枝丫,我再咔嚓给你砍下,这样被砍的次数多了,你学乖了,知道要先揣摩我的心意,然后你以为你揣摩对了,你试探著重新长出一个枝丫,

很好,我再咔嚓给你砍下。

这样砍的次数足够,树就死啦。

然后我再把死掉的根挖掉,高高兴兴的把你变成一块木雕,完全合乎我的心意的,没有生命力的一块木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完视频会感觉窒息,因为他破坏的,是一个小孩最宝贵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自我,也叫内在的生命力。

自我是什么?内在的生命力又来自于哪里?

是那些我想要的,我想做的,我选择的,我喜欢的,我愿意的——对杨雨辰来说,就是他最开始选择的路线,就是他喜欢的幸运数字5。

也许有时候它们是错的,但是你不能一点空间都不给它们留。

那样树就被憋死了。

而我们在整个节目当中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杨烁用同样的方式「教」儿子怎么叠衣服,是明明杨雨辰已经累得睡著了非要把人家拉起来洗脚,洗完了又阴阳怪气的说,你要通过我对你的付出学会感恩哟,你到现在都还没有对我的付出说一句谢谢呢。

村长看不下去,想让杨烁鼓励孩子一次,诱导了半天,杨烁也不吭气,最后是杨雨辰控制不住自己,哭著扑到他怀里喊爸爸, 然后他来了一句,

剪辑出来的将近4个小时的节目里,只有唯一的一次,杨烁主动的去拥抱孩子,是和当地孩子的背诗比赛,杨雨辰表现实在不错,杨烁喜笑颜开:

他高兴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儿子给他长脸了。

还是紧紧的围绕著他自己。

而当一个小孩,抛掉了自己的枝丫和主干,转而用尽所有的心思和力气,去适应父母,适应外在的环境,

这样的成长,还有什么意义?

据说杨烁这样的状态,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他从小跟自己的父亲关系也不好,据说父亲打他打得很厉害,甚至可以到报警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很早就逃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说,在正常的父子关系里,一个健康的父亲,是可以给出空间,并且交出自己,让自己作为一个客体,被儿子使用,或者作为一个容器,给儿子疗愈。

精神分析管这个叫弑父

真正完成了弑父的男孩,才能向男人开始转化,并最终成为另一个健康的父亲。

杨烁显然没有。

不仅没有,他也把自己变成了父亲那样的人,弑父不成,转而就去弑子。

怎么弑呢?

就是把儿子当做自己的客体来使用,让他完全按照父亲的心意活著,并把他当做自己的容器,朝儿子身上倾泻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来替自己承担。

这就是所谓的军训式育儿,对杨烁本人的心理意义。

他甚至在不经意间,说出了自己的心理逻辑——

后期采访时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始终都不肯给杨雨辰鼓励,杨烁是这么回复的,他说,我最担心的就是,他跟这帮小朋友出去之后,他光想著自己。

就,怎么说呢。

让人好想马景涛附体,大喊说你清醒一点,在你们父子两个人的关系里,光想著自己的,

是你啊。

不知道节目播出以后,面对这么多的批评和指责,杨烁能不能站稳自己,然后开始有一点点的反思。

我想起节目播出之前,拍过一个很温情的短片。

在短片里,杨烁一脸慈父的说,

亲爱的儿子,未知让人恐惧,但我们依然要出发去探险,别害怕,守护你内心的那盏灯,永远不要让这光熄灭。

我个人真的,很想建议杨烁,把这句话抄写500遍。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懒妈不懒啊

ID:lanmabulana

前心理咨询从业者,本硕搞精神分析的

一个有点懒,还想把孩子带好的妈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几天,《爸爸去哪儿6》改了个名悄咪咪播出了,第五季的小甜椒Jasper也回归了,开头米粒妈就被杨烁的儿子杨雨辰圈了粉,真的是超级温柔、乖巧、懂事。

妹妹要喝水了,他立马去弄:

妹妹哭了,他温柔地安慰:哭了就不漂亮了。

耐心劝妹妹和Jasper一起玩:

看完米粒妈心都化了,简直就是一个小天使。

结果杨烁一出场,对,就是那个演了小包总,后来在油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杨烁,气氛瞬间就变得紧张、压抑。

杨烁一脸严肃的问儿子有没有看书,儿子回答说昨天就看了,杨烁就让儿子把书拿过来检查,问讲了什么故事。

杨雨辰回答后,杨烁不满意,非常凶的说:「看完了还不知道什么意思,重新再看。」

这还是刚刚开始,之后的旅途中,杨烁更是各种刁难、责备儿子,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杨雨辰的无助、委屈。

在到达目的地稻城亚丁的时候,下车后,杨烁发现儿子没有和他往同一个方向走(一个从车头走,一个从车尾),杨烁马上吼到:走回去!

于是儿子又回到下车的地点,按照杨烁的路线又走了一遍……

看到这米粒妈满脸问号,下个车从哪走不是走,难道只有只有杨烁你走的路通向罗马?

接著他又不断呵斥儿子的穿著、走路姿势。

因为脚上穿的靴子有些大了,杨雨辰走路还是歪歪扭扭,杨烁怒了,把儿子叫住,让他跑回原地再走回来。

这是在高原地区哎,这样来回折腾,别说是孩子,大人都受不了,但杨雨辰没有反驳什么,而是乖乖跑了回去。

再走回来时,杨雨辰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杨烁看到风景不错,想拍照,就用不容辩驳的语气问儿子拍不拍照,完了还来一句「我不想和你拍。」

What???明明是自己想拍照,反倒显得是自己给儿子面子才拍的,真的很无语,看看杨雨辰一脸被迫的样子,是乐意拍照的样子么?

到了选房子的时候,杨雨辰选了5号房,杨烁问他为什么选5号,他满脸笑著说:「5是我的幸运数字啊。」

结果杨烁听完,来了一句:但5不是我的幸运数字啊。

孩子的兴奋,当下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因为5号房在最高最远的地方,节目组对杨烁说,如果孩子不舒服,可以适当抱一下。

杨烁立马回答:「我不管,是他要选5号房的。」

走在路上,杨烁还不停地对儿子说:「是你要选5号房的,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么?」

途中杨雨辰累得气喘吁吁,脸色苍白,杨烁还一直催促儿子走快点,还不断吓唬说:「再这么慢就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杨烁问儿子下次选几号房,杨雨辰哭著说选「1号」。

杨烁又语气凶狠地说:「1号,下次1号会更远!」

之后屋内收拾行李的时候,因为儿子叠衣服不太熟练,杨烁非常暴躁:「衣服不会叠吗?!」「之前不是已经教过你了吗?!」

在短短十多分钟视频里,杨烁狂吼了儿子十几次,好几次米粒妈都觉得他会伸手打孩子,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完完全全就是「PUA式育儿」。

整个过程中,杨雨辰没有任何反驳的话,也没有生气,没有争论,爸爸说什么他都照做,什么命令都执行,全程都在看杨烁的脸色。

在爸爸身边和在朋友身边,杨雨辰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大家可以看一下视频,配合语音,真的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杨烁的暴躁。

看完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即便孩子不听话,也没必要这么吼吧,还是当著这么多人的面,何况杨雨辰是这么暖心、懂事、温柔的孩子。

也难怪一边倒的批评杨烁的教育方式了:

杨烁后来解释说,自己之所以对儿子这么严厉,是为了让他体验做这些事有多难,让他学会承担、学会独立,并表示不会放弃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

这不仅仅是严不严厉,凶不凶的问题了,在杨烁眼里,儿子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是错,不停地否认、责备,从不赞扬,言语里也是各种冷嘲热讽和打击:

你下车的方向不对;

你选的房子不好;

你走路太慢;

你连衣服都不会叠;

……

《正面管教》这本书曾写过一句话:很多父母错误的认为,要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必须让他们感觉更糟糕。

杨烁把对孩子的关心全都转化成吐槽和打压,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的表达」,却不知道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从小被打击、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知乎上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有人说,对家没有归属感,内心永远会比较孤独,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

有人说,情绪非常容易受影响,习惯察言观色,对气氛过分关注;

有人说,永远觉得自己差劲,不自信;

有人说,经常觉得自己很垃圾,什么都做不到最好,活著都是浪费,没办法信任别人;

有人说,我在父母眼里就是个窝囊废,从来没有被信任、被认可过,从小我内心就极度自卑、不自信,感觉自己就是个渣滓,有时候真的想离开……

还有人说,已经决定有一天去自杀……

父母的口不择言,很多时候就会成为杀死孩子的利刃。

有个老艺术家,女儿都读到了常青藤博士,但她依然对女儿有很多的不满意,有次她去美国看望女儿,因为一件事又指责起女儿来。

女儿问她:「我是不是永远没有办法让你满意?」她回答说:「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么?」

女儿听完,纵身翻下阳台,再也没有救回来。

父母的一句否定,不仅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甚至会摧毁孩子的一生。亲子关系的脆弱性就在于,一句话可以上天堂,一句话也可以下地狱。

很多人甚至一生,都在等父母的那一句肯定。

在《奇遇人生》里,范晓萱接受采访时说,有一次她接到妈妈的电话,电话里妈妈对她说:我把你表演的视频看了一遍,妈妈想跟你说,你真的很棒。

这份肯定,在十几年后姗姗来迟,范晓萱压抑著情绪告诉妈妈说:「妈妈,谢谢你,你给我的肯定永远不会太晚,那个对我很重要。」

再次提及的时候,范晓萱依然泣不成声。

范晓萱在17岁大火之后,决定抛去「大魔女」的形象,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一个摇滚歌手。

当时很多人都质疑她,而最让她觉得难过的是,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也非常不理解她。

那一段时间,她患上了抑郁症,并且一度想轻生。

后来她自己走出来了,但不被妈妈认可的心结依然存在,所以即便过了十几年,妈妈的那份肯定,对她来说依然是莫大的鼓励。

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等不来父母的那句认可,心里的伤口,也永远没办法愈合。

硬汉姜文,在《十三邀》节目里曾坦承:「我平常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

一个手捧无数奖杯、获得无数荣誉,一辈子的成就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大导演,竟然会没自信?

这份不自信,恰恰是来源于他的妈妈。

姜文说,他考上中戏的时候,妈妈只是把录取通知书拿过来看了一眼就扔到一旁,对姜文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没有任何夸奖,脸上也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

长大后,姜文给妈妈买了大房子,但是妈妈也不住,她还是住在自己的小房子。

姜文说,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母亲的称赞,不知道怎样做妈妈才会为他做的事情高兴。

姜文的母亲前年去世了,最后他说:「我妈妈去世了,可她最终也没有夸过我。」

即便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也敌不过妈妈的一句否定,只有父母亲口说出来的肯定,才能彻底抹去孩子的自卑和心虚。

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那句道谢,却不知道,孩子一辈子也在等父母的那句肯定。

米粒妈的青春期,也曾深深体会到不被认可的愤懑与委屈。

在我小学阶段,米粒姥爷刚刚进外企,我估计他受周围北欧同事和公司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外国家长狠狠「鼓励孩子」的教育方式。

那段时间,米粒姥爷每天都大力鼓励我。有一次,带著我去印度老板家里做客,他鼓励我说英文。

一开始我特别不自信,不敢开口,只说了两句课本里的开场白,比如「How are you」这种,但米粒姥爷和老板一家人对我竖起大拇指,大大增加了我对英文的自信心。

我四五年级的时候,想办一份「报纸」,可那时候谁家都没印表机。米粒姥爷就带著我手抄手画的报纸去公司,趁午休没有其他同事在的时候复印几百份,再背著沉甸甸的报纸挤两个小时的公交回家。

后来,我开始有了「主编」、「专栏作者」,全校同学都在传阅和讨论我的报纸,真是非常宝贵、令人自信满满的经历。

去年小学同学聚会,居然还有个女同学,现在还保留著我几十年前的报纸!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不管我做什么,米粒姥爷都支持我、鼓励我,慢慢地,我从一个有点自我怀疑的小姑娘,变得特别自信、开朗。

但自从我考上了X大附中,米粒姥爷一下子就变了。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在他眼里都是错的。

米粒姥爷还说,「你小时候缺乏自信,我事事都鼓励你,表扬你,现在你上了初中,同学都个顶个的优秀,我必须得打击打击你了,不能让你太自我感觉良好!」

上了初中以后,我怎么可能有一点点「自我感觉良好」?一下子扎进海淀最顶尖的牛娃堆里,我大量掉头发、经常掉眼泪、压力大到初中三年都没长个儿(这就是我为什么现在还是哈比星人)。

关于我在海淀最顶尖的X大附中被碾压、逆袭的经历,可以看这篇全网1000万+阅读的爆文《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骗都是骗人的》。

那几年真的好难好难,我夜以继日地拚命学习,结果却是外有学霸们用成绩碾压,内有米粒姥爷用言语打击。

那段时间我真的压力特别大,幸好还有米粒姥姥不断安慰我,告诉我只要努力了,不管怎样,在她眼里我都是最优秀的。

米粒姥爷现在已经不爱打击人了,但是从我上中学起,直到出国,期间六七年的时间,我们俩的关系都水火不容。

直到我去美国,每周只能视频一次,中间隔了一个地球的距离才逐渐「距离产生美」。

后来我回国创业,有了自己的小事业,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也算是有了一点小成绩,米粒姥爷现在会当著我的面,肯定我的成绩,在亲戚朋友那里,也经常说女儿是他的骄傲。

虽然米粒姥爷的再次肯定迟到了六七年,对我来说,依然是内心最温暖的力量。

总是否定孩子的父母都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对孩子始终不满意不表扬,他们就会永无止境地好下去。

他们往往不知道,你跟孩子说一句「你不行」,他未必当真;但是你天天说,「你不行」「你不对」「你没做好」,那他一辈子就真的不行了。

一味地苛责、打击、否认,只会撕裂孩子渴望价值的心,信奉打击教育,往往是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对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肯定,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会成为孩子日后战胜失败、打击、嘲讽的巨大能量。

只有父母接纳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才能自信地、昂首挺胸的大步向前,才能眼里有光,心底有爱。


近期看了爸六 杨烁那张黑脸和凶吼 别说杨雨辰了 咱看的人都吓得一抖擞 印象深刻的是下车的时候 杨烁与杨雨辰下意识往两个方向走 结果杨烁让他重走一遍 按照他的路程 这是个啥爹啊 走路姿势不对 重新走过 我天 做杨烁的孩子太难了


看了三期,太心疼杨雨辰了,他那么乖。 真的惨。


我觉得这暴露了现在一部分家庭的现状

不乏有家庭有这种或类似的教育方式

我们家就是,只不过没这么外显,我认为是软语言压迫

性格养成和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方式很有关系

我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放学回家不写完作业不能吃饭,放假不可以在外面玩很久,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又或者你必须做这个,你必须做那个,没有自己选择得权利,我所有的想法通通都会被否定,从来都没有人会鼓励我

所以我变得内心很敏感

所以我慢慢的开始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我想去做,口头语也变成了,嗯可以,我都行,随便

我也变成了所有家人亲戚口中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不是没有话要说,是不说,不想说,每次话都没说完,就会有一个否定的答案丢过来,渐渐的我也就不说了,反正也没有用

我不敢说全部,但我觉得大部分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小孩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可能我也是,只是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感觉他好像不爱自己的孩子,言语里的恶毒和咆哮,没有一点儿爱意。感觉他孩子是他仇人一样。尤其在杨雨辰大哭那一段,他不停往后缩,就根本不想安慰杨雨辰。别的人就算是生气的对孩子,也会有温柔的一面,他是真的没有。


其实就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从才不参与小孩教育的人,更甚至是没有陪伴的人,其实他自己都不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带著娃来捞金,通过吼叫来表示自己的教育有多严厉,自己是多么合格的一个父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