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69121_1824105354284246_4483558559910964653_n.jpg


国考不好考是真的,但如果考了五年都还考不上,可能就是准备
的方向或专注的重点整个错误了,这时候就需要有自我检讨的能力,
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新的一年也才考的上


版主在此列举一些考生考后应该检讨的指标,考生如果能够按照列表的

重点项目一一


检讨,以科学的方式前后对照,应该可以找到还可以再努力精进的点

,然后如期改正创造佳绩。

 

当然也有考生认为自己准备的很充份,但遇到了奇怪的阅卷委员,导致
明明可以高分的考卷变成低分,我只能说,或许这是真的,但考生最好
不要这么想,因为一旦把考不上的结果归因为阅卷委员的偏见,那么自
己就会丧失检讨的动力,这样永远也不会进步的。


一般来说,真正有考上实力的定义是,至少平均分数要高于录取分数
总平均三分以上,否则在三分之内就算考上,我们也应该视为侥幸被
阅卷委员青睐没有改太低分而「不完全」考上,这样才不会对于实力

的有无产生模糊空间,也间接鼓励自己与别人走偏锋,这不论是面对

考试或面对人生,都不是好现像。


我们如果一直考都没考上,一开始可以先透过标竿学习的方式,先找
到上榜考生的笔记或考卷,例如如果在补习班上课,别人考上了自已
却没考上,就要去跟这些考上的考生借他们的笔记与模拟考的考卷,
这样才能知道到底自已是缺了哪个环节,导致别人考上了自已还没考
上,一般来说,透过观摩别人的笔记与模拟考卷,我们可以在以下几
个环节得到补强。

○ 上榜考生的字是否比较整齐漂亮,大小适中
○ 上榜考生的申论题写法是不是纲举目张,排列井然,容易看到重点
○上榜考生所使用的术语与口吻是不是比较专业严谨,例如是否透过
    书写书目或作者的原文来提高表面效度(也就是让委员觉得你好像很
   懂很厉害的感觉)
○上榜考生的文笔是不是比较流畅,行文的起承转合是不是比较有逻辑
○上榜考生的申论内容,是不是① 有清楚介绍某个理论的作者、沿革
     ②是不是能精准说出理论的定义与涵义、特性 ③是不是有丰当的实
      例来增加说服力④是不是能精准识别出出题委员的陷阱与题眼所在
      而完全命中委员的心。
 ○上榜考生是不是文笔真的比较好,比你好的点在哪里,你们之间最主

   要的差异是什么,可不可以模仿他的写法?


     其实准备考试久了会有一种盈科而后进的感觉,也就是补了第一个
     洞才能补第二个洞的感觉,而把大洞补完才会看到小洞也需要补,
     补了小洞也才会注意到还有瑕疵与裂纹需要去弥平,我们很难跳过大洞
    就直接补小洞,因为魔鬼虽然就在细节里,可是你如果是门外汉‧‧‧‧

     就连细节在哪里也是完全看不到的

 

一般来说,一旦对照过上榜考生与自已的考卷差别所在,通常会发现
自己在文笔、文章、字数或内容的严密详实度上是有落差的,而这就
是可以再努力精进的方向。

一直考不上的考生往往会自我怀疑,要嘛就是怀疑自己天生就是缺乏
某种特定的考试能力,例如文笔烂到申论题永远写不顺,或是字丑到
委员看不懂,再来就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中注定考不上,所以连自己
到底为什么一直考不上的原因也找不到。

考生最好不要有自己命中注定考不上的限制性信念,因为一个人对自己
愈没自信,头脑就会跟著变笨,而一个书读不是很熟但很有唬烂自信的
人,反而比较可能会考上,而一个人如果每次考试总分都差10分以上,
这种我们才比较能去怀疑说,他乃一介武夫,命中不带文昌,所以才考
不上,一般来说,上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如果给一个人音乐的专长,
通常就不会给他绘画的专长,而如果你发现你是没什么专长的人,反而
很可能考试才是你真正的专长。

不管对或不对,这样想比较好,因为应然胜过实然,最后也将成为理所当然

此外,我们也可以透过列表的方式来制作检核表,一一去比对与厘清
究竟问题出在哪,才不会成为万年考生,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
死的。


□ 文字是否大小适中,整齐清楚,粗细合宜
□ 字数是否在合理范围
□ 申论题每一题的内容是否平均,且写好写满
□ 文章是否纲举目张、次序井然
□ 是否精准抓到考委要测的考点,而且清楚的把重点明显扼要表示出来
□是否言简意骇而非废话一堆又没抓到重点
□ 理论的沿革、专有书目、作者是否完备详实
□每一段的内容是否平均
□举例是否丰富且契题,尤其是公共政策等实务更重点举例的切题性
□文章的起承转合是不是因为自已平常很少在写文章而不够流畅
□有没有符合当科的写作风格惯例,例如法科重视涵摄的过程与三段式论证
   ,数学计算题则重视推理与证明的过程,行政类科目重视最常见的行政处
    分等作业流程等。
□当年度的新修法内容是否有追纵
□相关考科的近半年期刊有没有看
□相关考科的重大新闻事件与报纸的评论,例如核四、公投、两岸等争议问题
    都是常考题目
□考古题题库本是不是都练习到纯熟了
□随机找人抽问课本的内容,是不是都能马上回答出七成以上
□能不能默想出整个学科的大纲与要义,同时写出相关的关键字口诀
□阿摩题库选择题是不是都能做到95分以上

这个检核表到后面的难度是愈来愈高,但也因此可以做为自己测试精
熟度的指标,在此鼓励多多应用。


其实考生准备到后来,有没有实力考上自已心里大致都会有个底,因为书一旦
读通了,就会发现为什么以前一些明明该知道的重点自己怎么没有早点知道。
然后会有一种居然这么简单我怎么现在才知道的感觉。

这就像是拼图拼到最后一片完成体时,就会在一瞬间看到了整个学科的真正全部
面目,从此之后这个宏观的全视图就再也不会忘记,也就成了评鉴自己是否全面
精熟考科很好的参照指标。


在行政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双圈管理,也就是说,一个团队不只
要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还要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自我检讨
如果够彻底,除了可以找出自己面对考试不足的点,还可以对自已的读书方法
,优势与劣势,工作态度,专注程度,到自己这辈子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命
步调,为何有这种生命步调,欲望倾向,是怎么养成这种欲望倾向的,人格特质
,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造成这种人格特质,你静心的够深,仿佛有了宿命通,知
道自己的前世今生,于是也就解开了会限制你发挥应有潜力的封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