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这件事前不久沸沸扬扬,但是对于我来说,很能理解施一公先生的想法。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的终身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毅然回国,他并不会非常在乎名利,他是一个满怀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他想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点自己的贡献,能够推动中国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而西湖大学是希望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新型私立大学,这两所都是美国著名的名校。加州理工大学是钱学森先生的母校,一共培养了72名诺奖得主,理工科的实力属于世界顶尖说明。斯坦福大学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大学,矽谷就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友们进行的积极创业中自然形成的。西湖大学名誉主席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创校校董会成员有陈十一、韩启德、钱颖一、潘建伟等著名科学家的身影,董事会里有马化腾、王健林等资本大鳄的身影。西湖大学在中国属于一种开拓型的吃螃蟹的大学模式,还汇聚了中国最好的学术资源和产业资源力量。

作为一个满怀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施一公先生去西湖大学担任校长,开拓发展,打造另外一所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寒武哥还是很敬佩施一公。

我记得2010年9月,当时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联合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发表社论,讨论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以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认为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说实话,这样的言行,又是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上发表,真的是在中国科研界抛出了一颗原子弹!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这样的言行是否过激,这样的方式是否恰当,国内缺乏这样的批评的声音太久了!

再次听到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的消息就是2011年两人双双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社会上的舆论很大,其实真实的原因也有情可原,好像是施一公教授是因为国籍的原因,此处这里不做点评。2013年,施一公当选了中科院院士,饶毅教授好像放弃了当选院士,也不再参选院士评选啦!

工作后很少关注施一公的动态,再次关注施一公是在去年。施一公要办大学-西湖大学,2017年底,施一公院士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比肩加州理工大学,成为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方舟子当时发微头条讽刺施一公教授,当时我也就关注了一下这个新闻,说句实话,寒武哥当时觉得施一公教授有些吹嘘啦,办教育不是办速成班,一所高等学府不仅仅是聘请几位知名教授就能更成为顶级大学的,高校乃国之重器,不仅仅是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高校背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高校本身的文化底蕴。

没想到前几天听到消息,施一公院士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西湖大学的办学事业,方舟子又发微头条讽刺施一公不是真的裸辞!个人感觉方舟子言行过了!

如果施一公院士同时辞去清华大学教授的职务的话,那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实验室的学生的不负责任,保留清华大学教授的职务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担当的表现!不是一股脑的一拍屁股就走人丢烂摊子!方舟子属于站著说话不腰疼的表现,算无赖表现!

寒武哥对施一公教授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全身心投入西湖大学这件事很敬佩!这不仅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全新挑战!虽然寒武哥觉得施一公教授的前期言行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就怕认真的人,感觉施一公教授这次是认真啦!

不管结果如何,祝福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祝福西湖大学,真心希望看到中国能有一所国际上的顶级学府。我们拭目以待,等待施一公教授的好消息吧。

让我们都来祝福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吧!中国教育界需要这样的人。


2018年南科大毕业典礼,请来施一公校长做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作为南科大的导师,我现场聆听了他的报告。可以感觉到,作为新兴大学,西湖大学与南科大在公众心目中都承担著沉甸甸的重托。

教育要与时俱进。可是往那个方向走,这是个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难题。任何外延的事情、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冲破传统思维的事情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项羽率领军队渡过河边,破釜沉舟,最终大获全胜。除了靠力量,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自己的信任,绝对是支撑著以胜利的支点。

从施一公教授的演讲中,可以感受到那种自信,我相信在这种感召力下,才可能吸引志同道合的学者,参与到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改革中来。

作为学者,每个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随著自身逐渐成熟,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就越会自发地承担起重任,就越会关心人类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在这些人心中,个人的一点利益得失,并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

奋斗的过程,就是论道的过程,这就是人类大脑最奇特的地方,可以自我催化升级。从同样结构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在不同的大脑中,会得出不同的反应。

每一个时代必须有一些人走到时代前列,为新世纪的教育模式贡献自己的才智。

如果无法理解,那就学会欣赏。


施一公身为海归科学家,辞去副校长职务保留教授职务,不按常规「出牌」的投入到西湖大学的建设当中。身为局外人,对于施一公的选择敬佩不已,西湖大学对于施一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完成梦想的地方。

施一公回国前放弃美国顶级学术教职,回国后入选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的待遇有所提高,在体制内受到保障。施一公辞去清华副校长,毅然决然的去西湖大学这所正在筹建中的民办学校,无异于是扎根创业,而且具有风险。但西湖大学这所体制外的学校,有著清华大学甚至北大所没有的创新与活力。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一定程度阻碍了顶尖大学的发展,体制内的教育形式无法让清华大学迸发出新的活力与创造力。而西湖大学这所民办大学,以体制外的多元化教育形式发展,让大学回归本质,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浙江省的经济实力与高科技力量不成正比,西湖大学的创办与发展,受到更多人的期待,未来也将多一所一流大学培养更多的人才。

施一公抓住西湖大学的创办起点,接纳更多体制外的教育形式,摆脱了体制内教育的束缚,西湖大学的体制创新也是施一公任职清华大学所没有的。他的态度与选择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创业的风险也是有的。相信施一公是不忘初心的,他有著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念,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值得支持。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良知的人来说,如果有能力、有资源在有生之年为祖国为大众造福,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也是他们对社会的最好回报。施一公先生的这个壮举,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是开了一个良好的先例。我们国家虽然大学不少,但相对于我们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少了,特别是好的大学。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环境能出更多的人才。当然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这不否认,但肯定没有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中出的人才多。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支持施一公先生的壮举,多点理解宽容之心。


我在这一点上服施一公。中国古人言:「人挪活,树挪死。」 我个人认为,在上天规定的范围内,一个人(特别是男人)乘年轻,就是要不断挪挪窝,才有前途!


一个决心在中国干大事的人,真正的为中国教育做出一番事业,一番新天地来。施一公教授离开清华,全职去操持西湖大学。可见他对这份事业的重视程度。

其实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必太复杂。有时候很复杂的问题就简答来看。施一公教授的选择都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改变这个国家。在格局上来看是越来越宏大的。

创办西湖大学是心里由来已久的一个梦想,施一公教授回国就是希望真正的为祖国办点实事。先是抨击现有的科研制度,在很早以前,施一公教授就和饶毅教授一起先是批评了中国科研界的一些弊病。一下引起了整个学术界的反感,导致他们两人连院士都没评选上。而后饶毅选择永久放弃院士竞选,施一公教授则在第二年同时当选美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要是还选不上,就和屠呦呦教授一样让别人笑掉大牙(不过对于屠呦呦教授,大佬们还是有借口的,说她发表的外文文献不多)。

而后觉得我们应该探索像西方一样私立研究大学与公立大学互相补充的教育机制。

所以西湖大学就这样来了,没有施一公教授的努力和号召力,不会有这么多知名科学家(饶毅、潘建伟、陈十一等等)和马化腾、王健林等商界大佬的支持。

全职去做这份事业,别吧方舟子这样的吐槽,当回事。你见过大象出门还在乎一条臭虫吗?从施教授来说就是可以把自己专注的做事业把吹出去的牛逼实现。这也是一个做优秀科学家的品质,专注做一件事,专注做一件改变中国的大事。

先做成一个世界名校,再做成一个世界知名的期刊,慢慢的中国可以骄傲的科学发展上站在世界之脊。


施一公辞职与《无问西东》一脉相承,我们的教育春天来临了吗?

《无问西东》影片通过美国空军教官说出的价值观「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势必影响到当今时代的教育。

影片中的王力宏立志参军救国,在敌军随时可能发现的危险时刻,依然坚持给食不果腹的贫困村庄儿童空投糖果和食品,最后放弃跳伞直冲日军舰队。

《无问西东》清华校长梅贻琦

影片中的吴岭澜纠结于自己国文英文很强而实学(理工科)不行的现状,但觉得应该学「实学」才是有用的。清华校长梅贻琦从真实入手解答他求学的目的。「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他后来听从了校长和访华的泰戈尔的引领,投身文科。

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做一个听从自己内心召唤,过真实的人生,追求正义、无私无畏的人。

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

近日又看到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的消息。确实佩服施一公的勇气和胆略。2003年,年仅36岁的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因学术造诣深厚成为世界各个顶级大学争相竞聘的对象,普林斯顿给他提供了无比优厚的条件。

然而2008年他 「裸奔」回国,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他清醒地教育学生:让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他看到了中国教育的问题,辞职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要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他规划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施一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真心、正义和无畏,他也正是《无问西东》的现实版人物,或者说施一公将清华百年的教育积淀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领军人物。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以坚守「人本立场」为前提;近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表明从顶层设计开始,教育已经全面转型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也正是教育观的转变,是时代所需,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教育需要梅贻琦、施一公这样的教育家,从真心出发,以正义作伴,无畏前行。为了回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我们每一个教育人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这个艰深的难题。

钱学森之问


施一公并没有辞职,也没有离开清华。

最近网上有传,施一公因为交不起房贷,供不起孩子上学,辞去清华教师职务,选择西湖大学。

但是,施一公老师已经辟谣了,网上的消息不属实。

现在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在清华有自己的实验室,研究生,研究项目。

施一公作为引进人才,中科院院士,待遇怎么会差?现在的院士怎么年薪也要几百万,还不带其他科研奖励和补助。所以,交不起房贷,供不起孩子上学,简直是无稽之谈。

选择创办西湖大学,任西湖大学校长,这就相当于一个社会职务,只是多了一个身份而已,和清华教授副校长不冲突。现在很多大学老师都有双重身份的,尤其是这些院士,身份很多的,不会因为一个选择轻易的辞去工作的。


记得2010年9月,当时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联合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SCⅰence》发表社论,讨论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以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认为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说实话,这样的言行,又是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上发表,真的是在中国科研界抛出了一颗原子弹!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这样的言行是否过激,这样的方式是否恰当,国内缺乏这样的批评的声音太久了!

再次听到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的消息就是2011年两人双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社会上的舆论很大,其实真实的原因也有情可原,好像是施一公教授是因为国籍的原因。2013年,施一公当选了中科院院士,饶毅教授好像放弃了当选院士,也不再参选院士评选啦!

工作后很少关注施一公的动态,去年,施一公要办大学-西湖大学,2017年底,施一公院士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比肩加州理工大学,成为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方舟孑当时微头条讽刺施一公教授,当时我也就关注了一下这个新闻,说句实话,觉得施一公教授有些吹嘘啦,办教育不是办速成班,一所高等学府不仅仅是聘请几位知名教授就能更成为顶级大学的,高校乃高之重器,不仅仅是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高校背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高校本身的文化底蕴。

没想到前几天听到消息,施一公院士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西湖大学的办学事业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