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归因方式很奇怪啊,难道家长做得不好怪孩子,家长做得好也归功于孩子?

这难道不是家长自己努力的结果吗?

同样是高需求宝宝,为什么有的父母觉得被折磨到崩溃,有的父母觉得磨出了耐心呢?

同样是天性顺从的宝宝,有的因为表现很乖被父母心疼,有的则会偶尔不乖就被家长大吼大叫。

所以我觉得,有娃以后到底是崩溃还是更有耐心,各位父母应该归因于自己——因为无论宝宝是什么性格,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养娃啊!

这也正是传说中的:有娃以后的二次成长。

与我而言,这种成长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努力。

学会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就不会因为让孩子感到受挫而哭闹,自己也就没那么容易崩溃。

学会了和孩子商量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就能彼此开心地去执行,而不至于临时上火。

学会了留出时间给自己,提前调整心情和疏导负面情绪,就不至于中了踢猫效应的坑,在孩子身上发泄式地惩罚。

学会了和孩子的沟通细节,就不会将主观情绪和评论带入语言,对彼此造成伤害。

可以说,我依然是个缺乏耐心的妈妈,依然会因为孩子不断的失控和撒泼而大发雷霆——但幸运的是,我掌握了更好、更多的育儿方法,有了打骂以外的养育选择,孩子更少失控、更能沟通,我也就不至于将自己最坏的一面暴露出来。


目前理性的基于民主理念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五种:

  • 应用于育儿场景的非暴力沟通
  • P.E.T.效能父母训练
  •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 积极教养(Active Parenting)
  • 有效的育儿系统培训(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S.T.E.P.)
  • 怎样说孩子才听,怎样听孩子才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and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相应的课程,或者购买相应的书籍学习一下。

这些介于学术研究和养娃实操之间的育儿(parenting)课程,有理论、有实操,正是为人父母所需要的必修课。


首先,第一个问题在我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养孩子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拉锯战,有耐著性子陪著她过家家做手工的高光时刻,但更多的还是被她气的跳脚一碰就炸的暴躁。

其次,第二个问题让我摸不著头脑,问题中没有提到任何培养孩子的建议,这个「别的」从何说起?另外关于培养孩子的好建议也有点太大而全了。

在调用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后,我大胆猜测,题主的重点可能是在:家有熊孩子,我该忍还是该吼?

曾经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上发过一篇关于「吼娃」的文章,底下5000+的评论都是妈妈的痛诉:

父母具有否定含义的伤害性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

「我再也不管你了!」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我都说多少遍了!用点儿心行不行!」

……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言语、行为得体大方,行事小心稳重。如果有时孩子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或闯了祸时,父母便常常逞一时口舌之快,用讥讽、刻薄的语言,教训、挖苦孩子。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孩子平均每天会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孩子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话语是积极和鼓励性的话语,而大部分却是具有消极和讽刺意味的语言。

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在持续的「语言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以至于孩子的性格出现以下表现。

① 自卑

根据阿德勒心理流派的理论,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而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的原因。

很多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在表示,由于儿时父母太过严厉,而产生了「权威恐惧症」。当他们到了恋爱的年纪时,却不敢接受那些优秀的人的追求,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我配不上这么优秀的人」。

② 缺乏安全感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苛刻都是源于爱,但是当父母将语言变成子弹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承受不住的压力。也许自此孩子就关上了心门,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在他们之后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够坦荡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善意,不能轻易地相信别人,从而形成敏感多疑、孤僻的性格。

③ 情感表达障碍

很多从小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长大后并不能自然地向他人表达爱意、赞美、愤怒等主观情绪。换言之,他们并不懂得怎么去表达爱。

由于长久以来得到的都是外界对自己的否定,有些孩子会变得自闭,严重的甚至会演变成「社交障碍」。而且,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即便他们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却仍在极力压抑自己正当的欲望和需求。「

还有一种与之对立的情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他们潜意识里会模仿自己的父母,牙尖嘴利,伤害自己的爱人。如果对方包容了自己,就会悔恨交加;如果对方生气了,便会觉得「我早料到了你会这样」。

从忍住「不吼」开始,尝试著改变

要知道,妈妈负面情绪的释放并不是只有吼一条路径可以走,仿佛汹涌的大水,可以呼啸著冲堤决口,也可以经由疏道变成涓涓细流。

而且,长期生活在情绪被压制和否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可能时常会有种找不到自己的感觉。

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用温柔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我们都对悦耳的声音有好感,而对于高声、刺耳的批评自然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其实,孩子也和我们一样。

剔除令孩子气馁的负面评论

父母常常给孩子负面的评论,比如「你真懒」「你真笨」等。这些话语带来的效果,往往和父母想要的结果相反。孩子经常接受到负面评论,就会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长此以往可能失去自尊、缺乏自信,更会伤害孩子对你的感情。

拒用「听觉阻塞词

「你怎么回事」「如果你还这么磨蹭就不要出去玩儿了」「为什么你总不听话」,以这3个听觉阻塞词为开头的话语,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

父母善意的提示和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耐心和理解,从而拿出更合作的态度配合父母。

只告诉孩子做什么

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孩子说话,不仅能让孩子更听得进父母说话,也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指导和示范,反倒会让你更加省心,孩子也更开心。

所以,爸爸妈妈们耐心一点,从今天开始尝试著改变,从忍住「不吼」孩子开始,你会惊喜地发现,当你不吼时,孩子似乎也没那么调皮气人了。


父母世界账号精选来自美国顶尖育儿媒体品牌《Parents》国际版权内容,全方位关注0-6岁育儿生活。你的视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们,一起修行!

感兴趣的盆友们欢迎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父母世界微信公众号:父母世界Parents,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奉上更为全面、细致的幼儿养育和美育教育的精彩内容~


多和婴儿期、学步期、学龄期的孩子聊天

培养孩子阅读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聊天,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法和孩子分享文字的乐趣,比如:唱歌、朗诵、猜谜语、讲笑话、编故事、作诗、边煮饭边聊天、玩相关的游戏等等。文字就像维生素,可以帮孩子开发智力。

孩子听过、见过、使用过的辞汇越多,孩子就越聪明,学习阅读也越容易。


文字就像维生素,可以帮孩子开发智力。

智力:要开发,不要荒废

科学家一度以为大脑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器官,孩子出生时的大脑状况会保持一生不变。但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今,科学家认识到,遗传基因是否能够被激活取决于周遭的环境,换言之,经历会改变大脑。


孩子从出生时起便拥有数万亿的神经连接(neural connections)和数十亿的脑细胞。但是大脑发育的原则是要么被使用开发,要么被搁置荒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大量的语言刺激,如聊天、唱歌、朗读等,孩子的语言中枢便会被激活,这种大脑连接会永远成为神经连接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种刺激,大脑就会渐渐删减这些未被使用的连接,神经连接的数量会因此下降,进而影响孩子学习说话、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如神经学家所言,细胞越被刺激就越会连接。


孩子听过、见过、使用过的辞汇越多,孩子就越聪明,学习阅读也越容易。


哈特–莱斯利研究(Hart-Risley Study)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堪萨斯州的两位教授贝蒂·哈特和托德·莱斯利最早提出,日常对话交流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影响。两位教授花了数年时间,记录分析家长们与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孩子说话时使用的辞汇数量和类型,研究样本分为三类家庭——中高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低保家庭。在分析完所有数据以后,两位学者得出结论:到 4 岁时,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过的各种单词的总次数达到 4600 万次,工薪家庭的孩子听过的各种单词的总次数达到 2600 万次,而低保家庭的孩子听过的各种单词的总次数仅为 1300 万次。


两位学者还发现,在中高收入家庭,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使用的句式更复杂,辞汇更丰富,而且会使用很多正面的反馈(如「很棒!」「做得好!」「好孩子!」),而低保家庭的家长经常使用否定的辞汇(如「别动!」「不行!」「不要!」)。样本家庭的孩子在 4 岁和 9 岁时均接受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孩子的智商水平、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与他在家里听到的辞汇数量和质量成正比。

与孩子分享文字的乐趣大有益处

在学校里,孩子最先学习到的阅读技能是发音,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思维过程,包含好几个步骤。首先,要把单词分解成最小的发音单位,例如,sat(坐下)这个单词有三个不同的发音单位,suh、aa 和 tuh。其次,要在脑海里把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默读出来。然后搜索记忆,寻找这个单词的意思。最后,要把单词记住,以备后续使用。


研究表明,孩子从小认识的字母、单词和阅读的书籍越多,在一年级学习发音的时候就越容易。因此,在孩子婴儿期或学步期,家长用各种方式如唱歌、聊天、朗读、讲顺口溜、编故事等,多让孩子浸泡在语言环境中,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会让他在学习阅读的初期更轻松。

孩子在上一年级前,认识的字母、单词和阅读的书籍越多,学习发音就越容易。


不过,拼读单词并不等于阅读。阅读的过程既包含拼读单词,也包含理解词义。举个例子,假设孩子能拼读出 igloo(圆顶雪屋)这个单词,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那么还不算认识这个单词。如果在日常谈话或者听家长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过这个单词,孩子就能明白单词的意思。家长和孩子聊天、为孩子读书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辞汇量就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理解单词的意思。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阅读力:简明五步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南希 等

中信出版社

¥25.20 会员免费


晚上和我妈打电话,因为我爸白天去医院看病,丢了病历卡,听到我妈在电话那头,声嘶力竭地大声斥责我爸:

这东西丢了怎么办?……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能有什么用?……怎么可能还能找回来?……

想起来小时候,只要我做了一点点错事,她也是这么对我的,真想立马把电话挂掉。

我不小心尿湿了裤子,或不小心打了一个碗,内心都非常惶恐,甚至,我不小心摔倒了,摔得胳膊鲜血淋漓,疼痛之余,我更害怕,被她大声斥责!

当了妈之后,对于女儿不小心尿裤子或打坏了碗,这样的事情,我会很宽容,从来不会指责她,因为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

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做得不够好。

女儿大概两岁的时候,经常会撕书,几次下来之后,我终于忍不住了,发飙了,我大声威胁女儿:以后再撕书,妈妈就把书都收起来,不给你看了。

没想到,女儿还是撕书,于是我还真把好多书收了起来,只留了几本书给她。

可是,撕书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撕坏的书,我会用透明胶把它在粘好。

那段时间,我经常粘书到半夜。每次弄到很晚,我就更加生气。

我生气的同时,对女儿态度也开始冷起来。那段时间,我们母女关系,明显疏远了很多。

后来,老公跟我谈了。我就把粘书的工作交给他了。

然后,当女儿再次拿著撕坏的书怯生生地看著我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声斥责她。

相反,我温柔地对她说,没关系,等会儿让爸爸把书粘好。宝贝下次看书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再把书撕坏了哦。

晚上,我搂著女儿哄她睡觉的时候,听见老公在外面撕拉撕胶带的声音,我心中甚至在暗暗偷笑。

然后,非常神奇地,几次以后,撕书问题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

1,当孩子做了些「错事」时,「错事」带来的麻烦才是真正让你耐心耗尽的原因,尿湿了裤子,要换衣服、擦洗身体、洗衣服……书撕坏了要粘好,甚至要重新买本新的……当你控制不住想对孩子发脾气时,请把这些错事带来的麻烦,换个人来做。那所谓的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2,对孩子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当你控制不住自己想对孩子发脾气时,请走开一会儿,换个人来带孩子吧。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或收藏。

这几天五一放假,本来想利用假期做些自己的事情,可是孩子(还没到三岁)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午睡也不睡。我感到有些烦躁,因为本来计划孩子午睡后,我可以把手头的工作给做完。结果,现在什么也做不成。

躺在床上,问孩子:「你还要睡午觉吗?」孩子摇摇头。我说:「你不睡午觉,那就去找外婆玩,或者妈妈在书房工作,你自己玩,可以吗?」过了一会,孩子问我:「妈妈,你刚才为什么要逗我玩啊。」我说:「我没逗你呀」。孩子说:「逗了」。我问孩子:「你是不喜欢妈妈逗你玩是吗」,孩子说:「是的,我喜欢妈妈温柔点对我说话」。我听到后,知道了自己刚才语气太过强硬了,孩子不喜欢。我向孩子道歉,并且温柔地重复刚才的问话,是否需要起床自己玩,妈妈书房做事情。她开心的同意了。

这个事情给我很大启发,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把父母的耐心给磨掉了,其实是自己没有和孩子进行心的连接。

此刻,我在写著文章,孩子自己在讲故事,心情非常愉悦。心连接好了,什么问题都不存在。


那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呢?

1.为什么总是被孩子磨掉耐心?

上面我自己的案例,我在被孩子快要磨掉耐心的时候,其实我是有些生气的。那就不禁要问了,为什么生气?是孩子惹你生气了?到底我生气的根源是什么?

发脾气背后是有深层心理原因的。心理学里面,把发脾气,生气,发火,叫做愤怒。所有的愤怒,在心理学上,是次级情绪。你在生气之前,在发火之前,必定在这之前,感受到了某些别的情绪。你可能感觉到了受伤害,你可能感觉到了害怕所以发脾气,那大多数人呢,是不去想这一点的,大多数人觉得生气了,那我控制一下。如果我们想要不急不吼孩子,对孩子的耐心不被磨灭,首先必须要解决你发脾气底下的根源情绪。你才能真正做到情绪平和。否则你的孩子有的是给你火上浇油的机会。

控制不发火,最没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压抑,忍耐。我忍住怒火跟他好好说,他就是不听啊,说著说著就爆发了。很多人听过忍字头上一把刀,因为你的心里是有感受的,你不能控制忽略你心里的感受,否则就是在你心里放了一把刀。所以,对任何情绪的处理都不是忍耐、压抑。但很可惜,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总是叫人压抑,忍耐,习惯了。如果总是压抑,忍耐,久而久之,你的肚子会挤压很多负面情绪。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耐,忍住怒火沟通,总有一天会爆发。长久以来的压抑爆发出来的时候,会更伤害孩子,所以也就被磨掉了自己的耐心。

还有的父母可能会采用冥想、深呼吸的方式平息自己的怒火。比如我深呼吸,我让自己冷静一个小时再说话。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当时的怒火止住了,我的心里还是焦躁不安。如果你的心里面一直都很乱,没有办法用心和他连接,一直和孩子讲道理。造成的结果是,第一没有效果,第二,对越小的孩子来说,越没有用,而且也不解决根本问题。当重复问题一再出现的时候,你不可能总是保持冷静,如果底下的根源没有解决。你可以深呼吸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呢?总会失去耐心。

2.对孩子失去耐心有什么影响

很多父母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有些父母会直接动手打孩子。一时间只顾宣泄自己的情绪,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也是众终身的。

a.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胆小

陈乔恩曾经在节目上说过,小时候是被妈妈被打大的,让自己压力很大,童年一直活在恐惧中。所以生活中的陈乔恩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与人沟通。(写著写著,感觉在写自己的故事……)

b.导致孩子缺乏耐心

此外,家长缺乏耐心,自然也会影响孩子的耐心,导致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专注力,缺乏耐心的孩子自控能力也较差,做事拖拉,做作业磨蹭,经常走神。所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缺乏耐心的孩子意志较为薄弱,遇到困难也容易放弃,自然很难完成一项目标,更别说突破自己,走向卓越。

3.如何培养父母的好耐心

a.觉察情绪

首先去觉察自己,对旧的,不健康情绪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在火气上来的时候,说一些伤人的话。如果你是在情绪感受的当下做决定,这些都是情绪化决定。

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真的伤害到了你吗?他动作慢迟到了,是他伤害到了你吗?他到底哪伤害到你了?如果他没有真正伤害到你的话,有可能是你自己遗留的情绪没有解决好。特别是有的妈妈说,孩子的行为冷静下来想想也没有什么,就是当时一股无名火就上来,通常这个时候都是妈妈的遗留情绪没有解决好。

b.用积极心理学感染孩子

每一个生活中我们几乎不满意的东西,都可以被分成两块。我们假设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些事情我对它以前有一个悲观的解释,它也给我带来一个悲观的负面情绪,然后我可以去寻找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给我带来的成长点在哪里。比如说,我的孩子很淘气,经常在家扔玩具,做父母的自然会怒火袭来。但是这件事情给到我们的一个成长点是,或许孩子有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更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大冬天的非要穿裙子上学,开始对父母说不!父母自然觉得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么宝的时候了,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说明他的情绪不是压抑的。

用心的沟通,才能化解所有的育儿问题。

育儿路慢慢慢慢慢,共勉。

亲爱的孩子,你慢点长大,再慢一点。


一对一指导,帮助父母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读懂孩子,提升父母情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