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毫米迫擊炮,用李雲龍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他娘的真大」,說是一門迫擊炮,但其個頭卻在美製105毫米榴彈炮之上,絕不亞於蘇制122毫米榴彈炮。

當然,此炮只是在博物館內看到,一般在部隊看到的迫擊炮都是個頭很小的,包括炮彈也是小小的,60毫米迫擊炮彈,也就比手榴彈大不了多少。

我軍歷史上確實裝備過那門160毫米迫擊炮,是蘇聯M-160式160毫米迫擊炮的仿製產品,但這玩意不僅笨重,而且裝彈十分麻煩,且使用包括維護不便,因此研製成功裝備部隊不久,即退出了現役,封存在軍火庫內了。

此炮被軍隊重新啟用,應是84年兩山輪戰中,而不是79年南疆衝突,因為當時國內最暢銷的《兵器知識》軍事科普雜誌刊登過我軍戰士操控過這門炮的圖片,不注意或軍事知識不過硬的讀者,非常容易將其當作是一門榴彈炮。

160毫米迫擊炮炮管長度遠大於我軍當時裝備的54式122毫米榴彈炮,需大仰角狀態射擊,因此160毫米的迫擊炮彈,不可能與別的迫擊炮那般是從炮口滑膛沉底反彈擊發射擊的,一定是從炮管尾部和榴彈炮一般裝填後才擊發的,事實也正是如此。

160毫米迫擊炮裝彈時,40餘公斤重的榴彈,最起碼得2名炮手共同將其塞進炮尾部,鎖死炮鈕以後,再放到底座上,手動拉擊發裝置,炮彈就射出炮管,每分鐘射速不會超過2發。

由於56式160毫米迫擊炮笨重,使用了M式炮架和絞車,由北京212吉普車牽引,實際上就是一門牽引式火炮,如同我軍當時大規模裝備的牽引式54式122毫米榴彈炮。

56式160毫米迫擊炮,儘管服役時間非常短,但卻是我軍歷史上第一門大口徑迫擊炮,榴彈彈重41公斤,殺傷面積高達63X36平方米,因此彈丸爆炸威力極大,最大射程8.3公里。

此炮曾參與過金門炮戰,當時我軍有一個營共12門56式160毫米迫擊炮進駐小嶝島,對小金門、大擔島、二擔島等島上目標進行打擊。

戰後,據時任小金門指揮官的郝伯村事後對56式160毫米迫擊炮的評價是「可與美製M-101型榴彈炮媲美」,感概驚嘆160毫米迫擊炮炮彈的威力極大,落地形成的彈坑有一人多深,國軍很多隱蔽在山背面的陣地都被摧毀。

84年兩山輪戰期間,根據戰場地形地勢地貌,早已退役的56式160毫米迫擊炮被拉到老山、者陰山,用於重點打擊對手堅固工事和屯兵洞,尤其是山背後的隱蔽工事。

迫擊炮是過山炮,彈丸能打到山背面去,是其他火炮即便能具備一定曲射能力的榴彈炮都做不到的,8.3公里的射程,榴彈彈重41公斤,56式160毫米迫擊炮在兩山輪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效果是其他小口徑近射程的迫擊炮所遠遠達不到的。

我軍迫擊炮曾一炮轟死對手40餘人的戰績,就是由56式160毫米迫擊炮所創造的,在八里河東山前線,實施壓制和破壞性射擊時,共耗炮彈一個基數40發,其中一發160毫米迫擊炮彈擊殺了對手40名官兵的紀錄。

但此炮缺陷就是操控不方便,全炮重量高達1.3噸,導致機動性很差,兩山輪戰結束以後,就徹底退出了現役,現在,只能在博物館看到此炮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