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火炮,就不需要死傷如此多軍士,破損的城牆在佔領期間再修就好了啊?


火炮元代就有了,但是笨重得很,精度有限,實心彈破壞力也有限,軍隊圍城幾十萬民夫一天吃的就是個天文數字,慢慢拿炮轟的話光吃糧就養不起。冷兵器時代戰俘數量很大,拿來作苦力的話還要大量的戰兵來監視,所以常常用來做炮灰,沒有戰俘的時候輔兵通常也屬於消耗品,因為都是隨時徵召的,對於將領來說下回還說不定是自己人還是敵軍呢。至於精銳的先登部隊爭奪城頭的時候,其實已經算是接近戰鬥尾聲了,能堅持到巷戰的大多足夠在史書上好好講一講了。

再說即使現代火炮,也無法獨立完成攻堅任務,一樣要和步兵協同。


要考慮攻城炮部隊組建和維持所耗費的成本。攻城炮與殺傷軟目標的輕型火炮,完全是兩套不同的體系。前者需要一支專業的,由各種專家組成的工匠和炮手隊伍,需要強大的冶金能力作為製造的基礎,需要出色的組織能力才能保證巨炮的運輸和火藥等物資的持續補給。因此,能夠製造並使用攻城炮,是國家級軍事體系才能實現的任務。實際上,元帝國建立的炮軍,在前期和中期,最可怕的武器仍然是超大型的平衡配重投石機。這一時期,歐洲已經逐漸進入僱傭兵和商人戰爭時代,攻城炮與舊式平衡配重投石機相比的最大優勢,是用人更少,威力更大,這使得從百年戰爭時期已經在歐洲軍隊中出現的專業炮兵開始迅速換裝攻城炮,大量換裝和頻繁使用,促進了歐洲鑄炮工藝的進步。而在中國,因為城市數量和質量較高,攻城和守城技術比歐洲發展更早,守城一方遠程武器的數量和射程都遠高於歐洲,適合大兵團的投石機反而能夠發揮中國軍隊的數量優勢,也可以對守城方實現更有效的壓制。加上對大一統國家而言,必須牢牢將火藥武器控制在國家手中,這就使得農民起義軍很難掌握攻城炮,只能依靠蟻附和土工作業等攻城方式,這又造成攻城炮使用機會較少,最終導致中國的鑄炮工藝逐漸落後於歐洲。


有火炮也需要人進城啊。。。。。

連北洋時期鎮嵩軍的炮火都打不下西安城牆,還說明朝?

題主還是多看看書吧
實心前裝彈,無論是射程還是破壞力都極其有限。割草尤可,破城難為。
因為古代火炮攻城時只能成為輔助手段對城牆破壞程度有限


自己參考:

一戰時的凡爾登二戰時的斯大林格勒解放戰爭時的錦州天津上海
火炮不足以摧毀城牆,只能起到炸傷人,頂多死人的地步!而且火炮笨重,發射速率慢,僅僅依靠大炮,還沒炸幾炮,敵人騎兵就到你面牆了!所以就算康熙一開始也只有二十四門紅衣大炮啊


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就連原子彈都不能完全毀滅一座城池的有生力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