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毫米迫击炮,用李云龙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他娘的真大」,说是一门迫击炮,但其个头却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之上,绝不亚于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当然,此炮只是在博物馆内看到,一般在部队看到的迫击炮都是个头很小的,包括炮弹也是小小的,60毫米迫击炮弹,也就比手榴弹大不了多少。

我军历史上确实装备过那门160毫米迫击炮,是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但这玩意不仅笨重,而且装弹十分麻烦,且使用包括维护不便,因此研制成功装备部队不久,即退出了现役,封存在军火库内了。

此炮被军队重新启用,应是84年两山轮战中,而不是79年南疆冲突,因为当时国内最畅销的《兵器知识》军事科普杂志刊登过我军战士操控过这门炮的图片,不注意或军事知识不过硬的读者,非常容易将其当作是一门榴弹炮。

160毫米迫击炮炮管长度远大于我军当时装备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需大仰角状态射击,因此160毫米的迫击炮弹,不可能与别的迫击炮那般是从炮口滑膛沉底反弹击发射击的,一定是从炮管尾部和榴弹炮一般装填后才击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160毫米迫击炮装弹时,40余公斤重的榴弹,最起码得2名炮手共同将其塞进炮尾部,锁死炮钮以后,再放到底座上,手动拉击发装置,炮弹就射出炮管,每分钟射速不会超过2发。

由于56式160毫米迫击炮笨重,使用了M式炮架和绞车,由北京212吉普车牵引,实际上就是一门牵引式火炮,如同我军当时大规模装备的牵引式54式122毫米榴弹炮。

56式160毫米迫击炮,尽管服役时间非常短,但却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门大口径迫击炮,榴弹弹重41公斤,杀伤面积高达63X36平方米,因此弹丸爆炸威力极大,最大射程8.3公里。

此炮曾参与过金门炮战,当时我军有一个营共12门56式160毫米迫击炮进驻小嶝岛,对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等岛上目标进行打击。

战后,据时任小金门指挥官的郝伯村事后对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评价是「可与美制M-101型榴弹炮媲美」,感概惊叹160毫米迫击炮炮弹的威力极大,落地形成的弹坑有一人多深,国军很多隐蔽在山背面的阵地都被摧毁。

84年两山轮战期间,根据战场地形地势地貌,早已退役的56式160毫米迫击炮被拉到老山、者阴山,用于重点打击对手坚固工事和屯兵洞,尤其是山背后的隐蔽工事。

迫击炮是过山炮,弹丸能打到山背面去,是其他火炮即便能具备一定曲射能力的榴弹炮都做不到的,8.3公里的射程,榴弹弹重41公斤,56式160毫米迫击炮在两山轮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效果是其他小口径近射程的迫击炮所远远达不到的。

我军迫击炮曾一炮轰死对手40余人的战绩,就是由56式160毫米迫击炮所创造的,在八里河东山前线,实施压制和破坏性射击时,共耗炮弹一个基数40发,其中一发160毫米迫击炮弹击杀了对手40名官兵的纪录。

但此炮缺陷就是操控不方便,全炮重量高达1.3吨,导致机动性很差,两山轮战结束以后,就彻底退出了现役,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此炮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