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题主指的是哪一个年代的名家,我姑且就简单且系统介绍一下研读《礼记》需要参考的著作以及研究《礼记》有成就的名家吧。

一,古人著作。三礼的研读,当然首先要读郑玄的注,东汉郑玄注三礼最为出色,两千年来无出其右。到了唐代,孔颖达做《五经正义》,其中的《礼记正义》相当经典,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记》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和辨证,可以说是解郑注解的最好的一家。唐代以后的宋,亦有《礼记》研究的著作问世,比如卫湜的《礼记集说》160卷。元代有陈澔的《礼记集说》和吴澄的《礼记纂言》。到了清代,经学大盛,学术成果相当丰富,但是与《仪礼》和《周礼》都出现了比较集大成的疏解著作相比,清人《礼记》的专门研究,并未有什么空前的突破,私以为还是孔颖达疏做得太好。清人做《礼记》最好的两种是朱彬的《礼记训纂》和孙希旦的《礼记集解》,两书各有侧重,前者侧重训诂解义,后者偏重义理。

二、今人。

当代研究礼学的,也有很多。最著名的是礼学泰斗沈文倬先生,沈先生师从清末礼学大事曹元弼,学问精深博翰,但是沈先生没有《礼记》研究的专门著作。

南京师范大学的钱玄先生,也是礼学大师,他的代表作的《三礼通论》和《三礼辞典》,是读《礼记》的必备参考书。当然,钱玄先生也做过《礼记》的译注工作。

河南大学的教授杨天宇先生,对三礼也用力甚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礼记译注》,首重郑注、孔疏,兼采众家,可以说是译注类著作的典范之作,可以作为参考书目。

王文锦先生做过《礼记译解》,其译解多用义译,对理解经文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注疏译解类工作,今人还做了许多校勘工作,最为成功的是吕友仁先生整理的《礼记正义》,是继阮校本《礼记正义》后最为精审的本子,吕友仁先生整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系列已经出版。但此版本亦有不足,后在儒藏工程中,吕友仁先生又用了更全的底本,进一步完善了点校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吕友仁先生整理的儒藏本《礼记正义》,是当前可以见到的《礼记正义》最好的本子,读《礼记》就可以用这个本子。

好了,总结一下:读经文和注疏,用吕友仁整理的儒藏本《礼记正义》,同时参考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朱彬的《礼记训纂》、杨天宇的《礼记译注》,同时对研读过程中不懂的名词和仪式,可以查阅钱玄的《三礼辞典》和《三礼通论》。这样坚持读下来,必有收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