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題主指的是哪一個年代的名家,我姑且就簡單且系統介紹一下研讀《禮記》需要參考的著作以及研究《禮記》有成就的名家吧。

一,古人著作。三禮的研讀,當然首先要讀鄭玄的注,東漢鄭玄注三禮最為出色,兩千年來無出其右。到了唐代,孔穎達做《五經正義》,其中的《禮記正義》相當經典,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禮記》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和辨證,可以說是解鄭註解的最好的一家。唐代以後的宋,亦有《禮記》研究的著作問世,比如衛湜的《禮記集說》160卷。元代有陳澔的《禮記集說》和吳澄的《禮記纂言》。到了清代,經學大盛,學術成果相當豐富,但是與《儀禮》和《周禮》都出現了比較集大成的疏解著作相比,清人《禮記》的專門研究,並未有什麼空前的突破,私以為還是孔穎達疏做得太好。清人做《禮記》最好的兩種是朱彬的《禮記訓纂》和孫希旦的《禮記集解》,兩書各有側重,前者側重訓詁解義,後者偏重義理。

二、今人。

當代研究禮學的,也有很多。最著名的是禮學泰斗沈文倬先生,沈先生師從清末禮學大事曹元弼,學問精深博翰,但是沈先生沒有《禮記》研究的專門著作。

南京師範大學的錢玄先生,也是禮學大師,他的代表作的《三禮通論》和《三禮辭典》,是讀《禮記》的必備參考書。當然,錢玄先生也做過《禮記》的譯註工作。

河南大學的教授楊天宇先生,對三禮也用力甚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禮記譯註》,首重鄭注、孔疏,兼採眾家,可以說是譯註類著作的典範之作,可以作為參考書目。

王文錦先生做過《禮記譯解》,其譯解多用義譯,對理解經文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註疏譯解類工作,今人還做了許多校勘工作,最為成功的是呂友仁先生整理的《禮記正義》,是繼阮校本《禮記正義》後最為精審的本子,呂友仁先生整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經註疏系列已經出版。但此版本亦有不足,後在儒藏工程中,呂友仁先生又用了更全的底本,進一步完善了點校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以呂友仁先生整理的儒藏本《禮記正義》,是當前可以見到的《禮記正義》最好的本子,讀《禮記》就可以用這個本子。

好了,總結一下:讀經文和註疏,用呂友仁整理的儒藏本《禮記正義》,同時參考孫希旦的《禮記集解》、朱彬的《禮記訓纂》、楊天宇的《禮記譯註》,同時對研讀過程中不懂的名詞和儀式,可以查閱錢玄的《三禮辭典》和《三禮通論》。這樣堅持讀下來,必有收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