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怀孕了,三个月产检的时候,医院安排了营养师面谈。营养师说得很快,也说了很多。她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炖汤的时候,营养在肉里,不在汤里。不要把肉扔了」。这是真的吗?感觉和常识不太一样呢?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汤好还是肉好?」的问题。

传统观念里认为汤更好,是因为大家感觉,有很多营养物质煮进了汤里

尤其是那种香气扑鼻的肉汤或者乳白色的骨头汤:

所以我们首先就来看看,汤里到底有什么。

肉经过炖煮后,只有一些可溶性物质从肉里面出来,比如肌浆蛋白、氨基酸、肽类等。

而主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很难进入汤里。

一般来说,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 1%~2%。而肉里的蛋白质高达 15%~20%,显然比汤里多得多。

至于矿物质,汤中只有可溶性的钾元素,你期待的那些钙、铁元素,是不溶于汤的,煲的汤里

也就是说无论怎么煲汤,「精华」还在肉里,而不是汤里。同样,鱼汤、鸡汤、鸭汤,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浓稠鲜美长时间烹炖的骨头汤,最补的其实是:

看到这你肯定觉得:那就是肉比汤好呗。

停停停,我可没这么说。前面只是分析了汤和肉的成分。但到底哪个好,要因人而异。

对于题主的媳妇这种孕期妇女,或者是一些产后、术后虚弱的群体 ,如果消化吸收能力低下,可能无法充分消化肉中蛋白质。

这时候强行吃肉,反而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状态,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肠梗阻。

从这个角度说,鸡汤、肉汤让体弱者快速吸收一些含氮物,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短时间内觉得精神好一些。

所以古人认为「喝汤滋补」,也不能说完全错误。

而对绝大多数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人来说,每天只喝点鸡汤、肉汤,而不吃成块的鱼和肉,得到的蛋白质就太少了,也起不到补钙、补铁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消化能力正常,还一直是用只喝汤不吃肉的方式来补充营养:

当然,如果你就是个爱汤人士,也无所谓,做汤和喝汤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好了:

  •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尽量不喝汤或少喝汤;
  • 不放过多的盐:越淡越好,咸汤喝多了血压也升上去;
  • 注意撇去上面浮油:否则养生效果没看出来,肥肉倒是贴了不少;
  • 煮过汤的肉块鱼块不浪费:再做成另一个菜就好了。

好了,写的我饿死了,去吃饭了。祝大家午餐愉快~~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吃肉更营养,还是喝汤更营养? - 丁香医生?

dxy.com图标

作者: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是的,喝汤不如吃肉,这是营养学常识了,我以前回答过相关问题,看来还是很多人不知道

吃肉的时候我们想获取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而不是过量脂肪和盐分,所以我们可以说肉比汤更有营养,应该多吃肉少喝汤,民间流传的以汤养生的说法不可取,尤其是喝汤弃肉更不可取

——————

本来只是刷到这个问题随手打了几个字回答,可是评论里又有人杠我,还是说清楚一点吧,以下直接复制我以往的回答,略有修改

身边有人煲汤只喝汤,煲汤的材料都是倒掉的,这是不是很浪费?营养在汤里还是在材料里??

www.zhihu.com图标

原问题:身边有人煲汤只喝汤,煲汤的材料都是倒掉的,这是不是很浪费?汤里营养多还是材料里营养多?

我建议大家多吃材料少喝汤,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材料里多,而汤,喝多了容易盐分超标,脂肪超标,嘌呤超标。

营养物质分很多种,大分类有蛋白质,脂肪,碳水,维生素,矿物质。从分子角度来看,在汤里,营养物质分成水溶性的,脂溶性的。如果你想要摄取蛋白质,那肯定是固体肉里比汤里多。如果你想要摄取脂肪,不排除有些人就是想长胖,除非你炖汤的材料里有很多固体肥肉,那么汤里的脂肪可能更多。并且,许多汤里的脂肪呈乳化状态,你可能看不到油层,感受不到油腻,但喝汤容易不知不觉摄入很多脂肪,例如乳白色的羊肉汤里就含有大量脂肪。如果你想摄取维生素,维生素有的溶于水有的溶于油,例如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炖汤材料中如果有含维生素C的材料,维生素C会扩散到水里,但维生素C对温度敏感,不耐高温,经高温长时间炖煮可能所剩无几。而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那么你煮的时候部分维生素A会融入到汤里的脂肪里,具体能溶出多少我不知道,但肯定还是直接吃材料能摄取到更多维生素A。如果你想摄取矿物质,比如人体容易缺乏的钙铁锌硒碘等,确实矿物质能溶于水,但还是材料里多。这里不得不提骨头汤补钙的传说,很多人认为骨头汤能补钙,这是错误的,骨头汤里脂肪很多,钙其实很少。骨头里的钙再怎么炖也很难融入汤里,人体难以吸收,骨头汤补钙只是以形补形的美好幻想。

汤里有三大有害物质,是我认为喝汤不养生的主要理由

第一,盐,成年人每天吃盐建议不超过6克,喝汤的话很容易就超了。普通咸度,100ml汤里大约有1克盐,甚至更多,自己估算你一般喝汤多大碗,几碗,你还要吃菜呢,这一天盐随随便便超标好几倍。当然了有的人家里口味清淡,放盐少甚至不放盐的,值得鼓励,杠精就不要拿这种特例来杠了第二,脂肪,肉汤里常常含有较多脂肪,尤其是乳白色那种汤,更可怕的是汤里的脂肪让你喝的时候不知不觉,没有直接吃脂肪那种很油腻的感觉,但你很容易就吃进去很多脂肪。第三,嘌呤,痛风的罪魁祸手,多存在于肉类,肝脏,海鲜中,嘌呤溶于水,汤里煮肉,煮得越久汤里溶出的嘌呤越多。实际上最好最简便的去嘌呤方式就是水煮。所以建议大家炒猪肝啊炒鱿鱼都过一遍水,不仅能去腥,还能去嘌呤。(这一点有很多争议,有些人略有生物知识,知道人体内部也能合成嘌呤,就认为反正人体也能合成,那么吃进去的嘌呤也没事,不是这样的,饮食摄入的外源性嘌呤仍然跟痛风发病有很强的关联性,另外有人觉得,汤里只溶解了部分嘌呤,更多嘌呤还是在肉本体上,这个也没错,我并不知道炖汤的时候到底是汤里的嘌呤多还是肉里残留的嘌呤多,但是汤里会溶解很多嘌呤这是肯定的

综上,喝汤养生是误区,喝汤弃肉更不可取。说汤滋补养生的,还不如建议他多喝热水,谁要是说这汤特别补,多喝几碗,那是在害你,尽管他不是有意的。其实吧,我也常喝汤,尤其是冬天,羊肉汤是我的爱,但不是为了健康,就是为了好吃,我喝汤的时候心情和吃薯条类似,都是在纵容自己吃不健康食品,完全没有觉得汤养生。

——————

谢谢大家的点赞

我的本意是告诉不知道的人,提醒大家注意生活中这个饮食误区,至于某些人信不信,随便吧

每次回答这个问题都跳出来好多让人无语的言论……我也没有说不让大家煲汤喝汤,请评论里一些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想弄明白营养在哪里?首先要搞清楚汤和食材的成分!拿鸡汤举例,想要煲一碗诚意满满的好喝鸡汤,需要将食材经过长时间的小火慢炖,原材料会因水温的慢慢升高而充分释放香味,汤水变得金黄澄亮,香味浓足,喝一口味道鲜美的汤,齿颊留香。

这个时候的汤里除了水,更包含了一些可溶性的物质,比如脂肪、肌浆蛋白、氨基酸、肽类等。鸡汤好喝便是因为有这些营养物质的溶入,以及后续调味料的加入。

但这碗好喝鸡汤里的营养成分怎么样呢?就蛋白质而言,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所说,瓦罐鸡汤里的鸡肉每100克含蛋白质20.9克,而鸡汤里仅1.3克,维生素A、钙、铁、锌等营养物质均是鸡肉高出鸡汤几倍,反观鸡汤因溶入更多食盐,钠含量比鸡肉高出50克,超出人体所需量,明显可以看出鸡肉比鸡汤更营养丰富

说到这里,难道我们以后只能吃肉不能喝汤了吗?其实,一碗美味靓汤,营养汤里有,只是食材里更多,二者「各有所长」,知友们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身体健康肠胃好——少喝汤多吃肉

煲汤万变不离鸡、肉、鱼、骨头这些材料,而无论是哪种材料,汤的蛋白质含量都远不及材料本身。

以骨头汤为例,骨头中的蛋白质与钙铁钾虽然丰富,但溶于汤水的骨头营养成分只有钾元素,蛋白质与钙铁元素都在骨肉里难舍难分。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想通过喝汤进行营养物质补充,身体健康肠胃功能佳的知友来说,只喝汤而不吃鱼块、肉块,得到的蛋白质和钙铁等矿物质是远远不够的。

身体虚弱胃口差——少吃肉适量喝汤

对于病后虚弱的人来说,适量喝汤反而是一个更好选择。虽然食材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但体虚会导致人体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此时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能会给身体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而鸡汤、肉汤中溶出的不少游离氨基酸、谷氨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有利于体弱者消化吸收,并且汤味鲜美,还能增进食欲。当然此时喝汤更多的是辅助作用,并没有很大的营养补充作用。

在喝汤过程中更要谨记少油少盐,越清淡越好,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显示,成年人每天吃盐建议不超过6克哦。喝汤时更需注意量,汤虽鲜美可别贪碗!

俗话所说的「吃肉不如喝汤「并不是从养生角度出发,而是根据味道的好坏来判断的。以汤养生的说法虽不可取,但喝汤弃肉的做法更是不对!

喝汤还是吃肉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但还是建议知友们在喝汤时多吃汤中的食材少喝汤。如果是资深爱汤人士,那么切记少盐少油少量,这才是喝汤的最佳姿势哦!当然煲汤时别忘了用上纯净安全的水,让营养与美味兼得!


1.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的瓦罐鸡里肉和汤部分主要营养的比较图,如下。可以看出明显鸡肉比鸡汤营养丰富。

2.为什么营养师特别和孕妇说不喝汤呢?因为很多人认为汤有营养,比较补,家人会炖很多各种各样的汤给孕妇喝,汤炖的越久,脂肪乳化溶入汤中的就越多,知道如何炖炖出白白的鲫鱼汤呢?那就是用多多的油煎炸鲫鱼,脂肪乳化后就变白啦。除了加牛奶,加骨粉的,越白的汤,脂肪越多,白色的不是氨基酸,是脂肪,是脂肪,是脂肪!!!。喝汤不吃肉,或者喝汤多了吃肉少了容易摄入更多的油脂和更少的蛋白质,很容易长胖,而孕期体重增长多,会导致血糖异常,巨大儿等等,并发症比较多。孕期适宜体重增长值及增长速度如下图。

所以为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医生会特意叮嘱多吃肉,少喝汤。汤鲜味美,想喝,那在烹调上就有要求,选择脂肪含量少的肉类,去皮和油脂多的部位,清炖,不要油炸过再炖,少放盐,去浮油,少量喝。

3.针对痛风患者,为什么说不喝汤呢?

因为肉在炖煮的过程中,很多嘌呤从肉中溶入了汤里,吃煮过的肉,嘌呤含量比没煮过的少。我们炖汤不可能只白水炖,很多时候会加各种提鲜的菌菇等等,这些配料嘌呤含量高,导致汤中的嘌呤高。并且你吃肉有个消化的过程,胃排空慢,而喝汤胃排空快,导致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嘌呤增多,导致血尿酸增高快,在关节形成结晶诱发痛风急性发作。还有汤中的脂肪乳化后很容易消化吸收,大量的脂肪吸收后也会干扰尿酸代谢。痛风患者要控制高尿酸食的摄入,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多喝水,不喝酒。

4.喝汤多会容易摄入更多的盐,摄入更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损害肝肾功能,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胃粘膜,还有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大,增加骨质疏风险。对孕妇来说会增加孕期水肿和妊娠高血压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常人每日摄入盐要小于6克。对于一些疾病更是要按医嘱遵循低盐,甚至暂时无添加盐的饮食。


虽然很刷三观,但医生说的的确属实—绝大部分营养在肉中。

这的确是一个反常识的事情,因为从小到大,喝汤这件事除了好和以外,还特别有「营养」,甚至还能治病。

其实不是

我们先来说说有营养这件事,按我们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多油多盐低蛋白质这类食物肯定算不上有营养的

但老火靓汤中呢,因为长时间的炖煮,肉中的脂肪、嘌呤全溶入汤里,为了鲜味足,还会加入足量的盐。

这能算有营养吗?看上去更像通往肥胖高血压通风的一剂「毒药」

还有鲫鱼汤鱼头汤这类奶白色的浓汤也不会更有营养,其实就是油和蛋白质的乳化作用,会加更多的脂肪,来产生了奶白浓稠,喝了更容易胖才是实话。

但反观肉中的蛋白质,是很难煮进汤里的,而且大多数的矿物质也是不能溶于汤。

所以说,一锅汤中,最有营养的物质还是在肉里。

所以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并不是从营养角度来讲的,而是从好吃的角度。

真正懂吃的人,面对一碗排骨汤,都会选择喝汤而不是吃肉。

当是,肉虽还吃,但太难吃了怎么办?

厨厨在这里提供几个「汤鲜肉美」的方法。

1.熬汤前把肉类原料加盐炒一下,可以「锁」住一部分鲜味在肉里,这样做出来的肉也是有味道的。

2.先用鸡架猪骨汤把汤熬鲜,然后再加入排骨和仔鸡这类「嫩」肉,烫熟后关火调味。这样汤鲜肉也保有原本的鲜味。

3.缩短熬汤的时间,后期利用鲜味调料来补充鲜味。

所以真的不要为了营养而喝汤了,做人单纯一点,我们喝汤只是因为汤好喝。

汤虽好喝,可不要贪杯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