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根据对厄尔尼诺事件的长期研究结果来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容易出现暖冬;南方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容易出现冷夏;台风数量一般会减少。

一些研究指出,厄尔尼诺对于我国南方洪涝的影响,在其爆发后的第二年会更加明显


详细版: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持续了1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升高达到了2.8℃的极高值。这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在全球造成了约2万人死亡、3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由这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引发的全球主要气候灾难如下图:

1997年4月,厄尔尼诺爆发,当年夏季,华北、西北和东北出现几十年未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到1998年前期,南方持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冬春汛」。

厄尔尼诺到第二年4月就基本结束,但其影响依然持续,甚至更为触目惊心,在1998年夏,长江依然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受灾面积3亿多亩,绝收79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500亿人民币……

根据对更多厄尔尼诺事件的长期研究结果来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容易出现暖冬;南方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容易出现冷夏台风数量一般会减少。一些研究指出,厄尔尼诺对于我国南方洪涝的影响,在其爆发后的第二年会更加明显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发生几率大大提高」,而非「必然一定」!

事实上这些影响都存在「例外」,比如说近50年来,有20%的厄尔尼诺年,我国并未出现暖冬;再比如1997年强厄尔尼诺,东北夏季气温反而升高了。

这是因为,厄尔尼诺虽然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强信号,但却不是唯一信号,它的作用是和其它因素一起综合显现的,可能被其它因素累积加强,也可能被其它因素抵消削弱。

尤其在我国,既有长线临海、又深入大陆腹地,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情况就更加复杂难测。能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季风、青藏高原、海洋、冰雪覆 盖、人类活动……不胜枚举,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而已。我国表现出的气候形态,是所有这些错综交杂的因素,互相对抗和交融后的最终定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厄尔尼诺是何方神圣?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El Nino」的音译,意为「圣婴」、「耶稣之子」,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对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产生强烈的影响。

「圣婴」厄尔尼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有一个相伴而生的「妹妹」——拉尼娜,意为「圣女」,但脾气与厄尔尼诺截然相反,科学上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兄妹俩都是「恩索」(ENSO)家族的成员。那么什么是恩索呢?

英国数学家、印度气象局长吉尔伯特?沃克在1924年发现,东太平洋的高压和西太平洋的低压存在一种「跷跷板」的关系,即高压区的气压下降,低压区的气压则会上升,反之亦然。因此,他把这对高压与低压之间的跷跷板的变化关系称作「南方涛动」。后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存在著十分密切的关系,于是就把他们合称为ENSO,就是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英文缩写,中文音译为「恩索」。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赤道中、东太平洋就是不断地在冷暖之间循环往复地变化著。所以ENSO是一种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因此也把厄尔尼诺称为ENSO暖事件,拉尼娜为ENSO冷事件。

也许会有人问,厄尔尼诺发生地离我国那么远,会影响到我们吗?

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热带海洋的海温、洋流发生了异常变化,大气环流就会把这种信息由近及远传播开去,不仅使其周围的地区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到非常遥远的地区。这就是「遥相关」。厄尔尼诺就是如此,它虽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但它的影响却不局限在热带太平洋,而是会波及全球。所以对我国造成影响也在所难免。

厄尔尼诺出现时,首先是我国夏季易发生南涝北旱。在厄尔尼诺年,由于我国的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导致主雨带位置偏南,一般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这就会造成黄河及华北一带高温少雨并形成干旱,而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其次是我国易出现暖冬。据统计,近50年来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都出现了暖冬。第三就是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减少。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域。厄尔尼诺年热带西北太平洋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大,不利于积云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西太平洋上的台风生成数量减少,同时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是指秘鲁以西的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大范围、长时间异常变暖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这地方的海水变暖越严重,全球气候越异常。既然是全球性气候异常,中国自然也难脱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014年,一次强厄尔尼诺开始前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水温变化。

1、西北太平洋台风偏东、偏少、偏强。厄尔尼诺既然首先是海水异常,那么对暖海水最为敏感的台风,自然首当其冲。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东太平洋海水暖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水一般就没那么暖,甚至有可能偏凉,因此暖水偏东,台风源地也跟著偏东;台风偏东,就有更多时间在海洋上发展,因此台风就可能偏强。1998、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总数不足20个,都是厄尔尼诺影响。

1997-1998年世纪厄尔尼诺时赤道太平洋附近海水温度情况

2、我国南方容易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因为厄尔尼诺导致西北太平洋偏凉,易受高压控制,那么在沃克环流异常的跷跷板作用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容易偏南、偏大,印度季风偏强,南海季风偏南,大量水汽会和冷空气在南方交汇,形成持续暴雨,从而造成洪涝。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就是极强的厄尔尼诺的直接结果。

3、 我国夏季容易出现阶段性高温,冬季容易出现暖冬。这一点和第二条是紧密呼应的。因为厄尔尼诺次年副热带高压偏南,就给了大陆高压机会,让北方雨带难以形成。大陆高压和副高合并时,容易出现大范围的阶段性高温。厄尔尼诺次年,因为我国东部容易被高压脊控制,冷空气总体南下困难,因此容易出现暖冬。

2015年冬季厄尔尼诺顶峰期东太平洋的海温偏高情况

当然,厄尔尼诺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如让天气更加极端、激烈,打破纪录的天气会频繁发生,但限于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总结不出规律来。厄尔尼诺,特别是强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目前已知的可能性就上述三条:第一,让台风偏东、偏少、偏强;第二,夏季我国南方易持续暴雨和洪涝;第三,容易偏暖。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些厄尔尼诺是咋回事儿?

在热带太平洋上,分布著东北信风带(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带(南半球),总的来说,热带太平洋的低层是盛行东风的,在东风的风应力作用下,表层暖水会逐渐向西汇聚,从而在热带太平洋的西部形成一个暖池;而失去表层暖水的热带太平洋东部,下层冷水以及来自高纬度的冷水会在此汇聚补充缺失的暖水,从而形成冷池。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分布是西高东低的。

在太平洋西部暖池的作用下,低层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太平洋东部冷池的作用下,低层大气收缩下沉,形成下沉气流。海温分布的差异,在热带太平洋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大气环流,称之为「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由于上升气流旺盛,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太平洋西部雨水丰沛;而太平洋东部则相反,气候较为干旱。

当热带太平洋东风减弱甚至发生逆转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暖池会变得没有那么暖,而东部的冷池则会比平常偏暖不少。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厄尔尼诺」现象,又称为「圣婴」现象。

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太平洋西部的上升气流会减弱甚至转为下沉气流,相应的热带云团的活动也会减少,对于我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台风活动的减少,而夏季降雨量主要以台风降雨为主的华南地区,可能就会因此出现干旱的状况。

「厄尔尼诺」现象对于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影响是最直接的,至于其他对于我国的影响诸如长江中下游多雨、东北凉夏、华北干旱、次年暖冬等等,实际上是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的,「厄尔尼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不准确之处,望不吝赐教!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个赞吧!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带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表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本身是一种海洋现象。作为气候系统的两个部分,海洋和大气环流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般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西太平洋空气受热上升,东太平洋因冷下沉,再有高低层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相互补充,形成所谓的垂直环流。在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信风变弱,太平洋垂直环流减弱,范围缩小,甚至形成反向环流。气象学界一般以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平均海标温度正距平0.5摄氏度作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判据。

据历史记载,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以1997年发生的那次对地球气候影响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北求,从非洲到拉丁美洲,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变成了火炉,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白雪皑皑,雨季时节变得异常干旱……

而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沙尘天气变多。近些年春季我国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气温显著升高,为近40年罕见,同时降水稀少,植被尚未形成,且每次季风到来之前均没有可以抑制扬沙的明显降水过程,致使解冻后大面积表层土壤干燥输送,成为强沙尘天气的导火索。

尤其是前几年经历了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以后的反厄尔尼诺现象的高峰期,这一大范围的海洋大气过程,变化速度和强度都超过了以往,造成了中国北方近几年强寒潮大风的频繁出现,使得沙尘暴天气愈发频繁和严重。

不过全球气候的恶化当中虽然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两者相互叠加才会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对绿色植物的过渡消耗,尤其要停止对热带雨林和天然林的砍伐,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保持地球各个地区的水分平衡,尽一切可能恢复生态平衡是消减自然灾害的唯一出路。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一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我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所以不少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出现与否是影响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 不过,我国的天气气候变化还要受其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对中国气候产生某种特定的影响。 以下是近年来有关厄尔尼诺对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研究成果的简要汇集。关键词一、暖冬冬季,亚洲大陆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而海洋上相对暖和得多,气压相对较低,空气从高压部分流到低压部分,从大陆流向海洋,因而我国大部盛行来自高纬度的西北气流,常有寒潮和冷空气天气过境,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

原因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偏北、偏弱,而

南方暖气

团势力相对较强。据统计,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1990年代厄尔尼诺频繁发生,中国连续出现暖冬。因此,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出现暖冬的机率较大。关键词二、干旱和洪涝长江中下游暴雨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季风盛行的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产生丰沛的降水。我国东部的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向北推移的特点。一般情况下,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跳到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多雨天气,这就是著名的江淮梅雨;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带移到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处于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达到最北的位置,东北、华北、河套进入雨季。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开始向南撤退,东部地区的雨季相继结束。由此可见,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比常年偏强或者偏弱,都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异常。厄尔尼诺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哈得来环流加强,导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但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却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对厄尔尼诺的响应要落后几个月,因而往往厄尔尼诺发生第二年这种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一些。另外,受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活动比较偏南,加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也随之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据历史

数据统计

,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比如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持续时间较长,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出现大雨或暴雨,发生严重洪涝。1983年夏季,长江流域梅雨强度与1969年相当,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到一倍半。强厄尔尼诺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出现了长江以南地区,而北方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长期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减少,黄河下游发生了累计220多天的断流事件。1998年受到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此外,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的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

关键词三、东北冷夏水稻秧苗受低温冷害影响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出现夏季低温冷害,特别是1954、1957、1969、1972、1976等均为范围较大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除了1954年为拉尼娜事件外,其余都是厄尔尼诺年。不过,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关键词四、热带风暴偏少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热带水域上生成热带气旋最多、发展最强的地区,我国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热带风暴伴随著狂风暴雨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我国南方伏旱季节,它又是南方降水的重要来源。西北太平洋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是热带辐合带的低云或者云团发展起来的,而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时,热带西北太平洋则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积云对流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也就相应的会减少,登陆我国的数量也会比常年偏少。从近50多年的统计情况来看,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有29个热带气旋发展成热带风暴或者台风,其中平均有7个左右在我国沿海登陆。而在大多数厄尔尼诺年,热带风暴和台风有20~26个,登陆数仅为3-5个,比多年平均明显偏少。看来,厄尔尼诺与热带风暴的活动可能确有一定关系。


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厄尔尼诺现象,科学家的解释,本身正常年份,北美太平洋暖湿气流,向印尼方向流动,带给太平洋表面带来的湿暖,2一7年就有一次逆流,太平洋暖温气流向北美方向逆流,同时也带走大量湿热气流。这叫厄尔尼诺现象。这样当然会给东亚及中国带来气象不稳定,局部因少雨而干早。这就和北方农村出现的倒春寒一样,都是一种气候现象。有些现象,人类无法改变,只能适应。关于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那是国家专职部门的事。我们老百姓更学会,通过自然现象。认识身边社会现象,任何极端的自然现象,都是对自然以及人类活动的叠加因素形成。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探究人类社会身边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如红包现象,补课现象,社会公权力滥用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彰显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不要说所谓的厄尔尼诺什么什么又什么的,说白了,温室效应,工厂。汽车,煤炭,石油,灰机~等等等等,哪个不排二氧化碳?今年夏天这么热。我估摸著,俄罗斯那一亩三分地上的永久冻土带也该化了。下面的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强二十倍的制暖气体,这一放出来。未来气温更高。厄尔尼诺会更加持久强大,比十颗伟哥还给力!君不见,南极洲上海辣么大一块冰山都分裂开来了,我们老百姓的明天会怎样?至少肯定不再让你烧秸秆了!你烧一点,砖家就会说。你们制造了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变暖,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冤不冤!去年说厄尔尼诺已经过去了。开始拉尼娜了。可拉尼娜不是变冷的么。今年咋又这么热?扯犊子!反正过一天是一天吧,地球人类真的毁灭了,反倒是最大的公平了!


厄尔尼诺现象从今春开始以来,对我国造成二个极端:南方暴雨连连多月阴雨,洪涝灾害接连发生损失无法无天。北方干旱荒,寸草不长,小麦收成一半不到,天天盼雨就走不过长江黄河!近日海平升高,引起我国多地高温天气连续,发生冰雹灾害持续发生。威海昨日近海地震,说不清道不完的厄尔尼诺现象,象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