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气功存在吗?我也一直怀疑这个。虽然练了一些年。也有气感。不过真的有神奇的功效吗?

真正的气功,应该不是表演的。气功没有办法表演,表演的东西都不是气功。硬气功那个叫抗打击。

至于气功按摩更是骗子。气功不可能替别人按摩。

技击讲究气。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气功。

传统意义的气功是通过呼吸,以及自己的意识控制,让自己身体内在的一些细小部位产生运动,进而产生健身效果。练习中会产生酸麻涨凉,偶尔也会痛一点。麻也是小小的麻。这些感觉通常都很轻微。如果感觉很重那应该是生病了。

气功应该是自己的,只有练的人才能享受一些好处。气功比较难学,因为很难描述人的意识活动。所以有人假借「气」,还有「流」这样的比喻。气功不能外放,因为,它是人体自己的感觉。

正常人都多少会一些气功。只是不自觉而亦。 这就是我的一些理解。

气功最好的好处应该就是辅助睡觉。辅助静心。其它的效果都不明显。

对于不能走动的人来说,气功与按摩是最好的健身方法。对于能活动的人来说,还是少练气功,多走动。

另外,所有气功大师都是骗子。没有例外。


我们国人也是奇怪,整天把个瑜珈都捧上天了,怎么好怎么好。说到气功就嗤之以鼻,假的!骗子!你没试过你怎么知道是假的?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那时候书报亭里很多武术气功类杂志书籍,现在都不见了,以前我就买过也练过。后来搬了几次家,书都卖了,但是我还留了一本,八宝门硬气功,是南少林的莫文丹所著。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在任何事情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否定,何况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东西,你们认为自己比古人聪明?我看真的未必。

???

一个学生问一个农民「你知道多肽么?」农民说「好像是化学的东西吧,不知道,看电视上卖忘不了的说的挺神的。」学生去看了忘不了的广告,发现广告说的很离谱,因为多肽链是蛋白质的结构组成部分,被吃掉消化了就变成氨基酸了,只会作为原料组成其它种类的蛋白,却绝不会在体内再次合成所谓的「记忆多肽」,于是学生和农民说了。农民说「你说的能有电视上说的准么?」,

气功大概也是如此吧,不懂的人觉得或是神器或是骗局,中间出现一群骗人的「大师」,而少数懂的人又解释不清楚。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中国的哲学术语。通常是指微细物质(气体),在没有显微镜出现前,在没有现代文明科学出现前,只能用这种理论去解释。「气」后来泛指物质,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如古代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中国传统哲学气,但实际上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气不尽相同。 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

相信大家都听过盘古开天的故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浑沌之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用气来解释宇宙的开始,所以气在中国哲学的开始,之后,气被引用到中医学术产生了重要的经络系统,经络学是在世界医学中,唯一由中国发明的独特学说,它在防病治病方式上,不是依靠药物,而是以调理经络之气来起到作用。

经络学认为人体脏腑之气由经络输注,可在体表寻找到相应的部位,这些部位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内部的脏腑器官之气相通,外部多当肢节、筋肉或骨骼之间的凹陷处,因其功能上内外之气互相输通,位置上又以孔隙为主,所以称为「腧穴」。腧穴与腧穴之间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与内部的脏腑器官之气相通的,有规律地连贯形成的网路结构。我们学校的眼保眼操就是使用了经络学说。

气功与瑜伽都属于东方文化,都认为人体有一种能量,通过姿势、意念、呼吸把这种能量打通,使之健康长寿。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很神奇的物体,如果和地球相比,人生是没什么意义的,都是生到死的过程,但是人类有思想,同样的暗示,如果有三个人以上对你说,你的脸色很差,情况不妙,呵呵,相信一般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真出问题了。

关于气功有很多理论,方法,但我相信中医是最有发言权,中医毕竟是咱老祖宗留下最值得依赖的传统医学,也是所有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宝库。复制一段《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分享;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著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和社会)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是指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著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学说相混淆。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永恒的,既不会陈旧也不会改变,只会随著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但是,对具体科学的物质的概念、属性、结构和形态的认识,则是随著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深化著的。

气作为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世界物质本质及其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生成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它不是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限于古代中国的科学发展水平,中国古代哲学对气的认识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直观的特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气体为模型,构想了气的聚散、𬘡缊、升降、振荡等运动形式,把气又规定为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又成为一种具体的特质形态,从而把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并用。因此,气范畴具有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双重意义,此为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气范畴是一种整体的本原性的概念而不是结构性的物质概念,这又是其另一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学说是随著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的。及至近代,鸦片战争之后,随著西学东进,中国哲学气范畴的发展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色,气范畴被赋予了近现代科学的说明与规定,视气为光、电、质点、原子、量子、场等,现代理论物理学界更趋向以「场」释气。因此气由抽象的物质概念,越来越趋向于某种特定的具体存在,其抽象性、普遍性的程度越来越低。其所包含著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内在矛盾更加明显。这种变化反映在中医学中,气范畴的哲学功能不断地淡化,并倾向于被阴阳五行学说取而代之。

(二)气的医学含义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必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特点。中医学在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时,往往是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并用,注重整体生理功能的研究而忽视人体内部结构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模糊性。

中医学的气具有抽象的哲学范畴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双重意义。在中医学气一元论中,气作为哲学范畴的含义已如上述。作为医学科学中具体的科学的物质概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气一元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体系,其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就其中与中医学关系密切者简介如下。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学称之为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又称天地、天下、太虚、寰宇、乾坤、宇空等等。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气是物质性的实体,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人类是整个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有著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周、秦以前称「天」或「天地」为自然,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性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要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故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二)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𬘡缊;清浊,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不论是动植物的生育繁衍,还是无生命物体的生化聚散,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更、凋亡,无不根源于气的运动。气有胜复作用,即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气这种胜与复、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气分阴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阴阳相错,又称阴阳交错、阴阳交感,即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相错是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气充塞于太虚之中,一切有形之物的生成和变化乃至消亡,无不由于气的气化作用。所谓「气始而生化,……气终而象变」(《素问·五常政大论》)。

总之,气是阴阳矛盾统一体。阴阳为固有的两种对立要素,而不是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张子正蒙注·卷一》)。阴阳矛盾对立形成了气的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动静统一是气的运动性质。气化运动是动与静的统一,聚散统一则是气的存在形式。散而归于太虚,是气的无形本体;聚而为庶物之生,是气的有形作用。聚暂而散久,聚散在质和量上均统一于气,聚散统一揭示了宇宙万物气的统一性。阴阳统一揭示了气的内在性质,动静统一描述了气的存在状况,而聚散统一则规定著气的存在形式。

(三)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人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差异就有统一,有异同就有感应。阴阳二气的相互感应产生了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使物质世界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把人与自然、社会视为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医学基于气的相互感应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人体的五脏六腑与生理功能,以及生命物质与精神活动之间,虽然千差万别,但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在差异中具有统一性,遵循共同的规律,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将气一元论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著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著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精辟地论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回答了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并不为过。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脏六腑皆赖气为之用。气贵于和,又喜宣通。故曰:「气血以流,腠理以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灵枢·脉度》),「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金匮钩玄·卷一·六郁》)。凡疾病之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所致,所谓「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故「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景岳全书·诸气》)。因此,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

(三)指导诊断和治疗

1.诊断方面:中医诊断学中,四诊无一不与气密切相关。「有诸内者形诸外」(《丹溪心法》),审察五脏之病形,可知真气之虚实。因此,正气的盛衰可以从面色、形态、声音、神志、脉象等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神志和脉象尤为重要。神气的存亡是生命活动的标志,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故曰:「神者,正气也」(《四诊抉微》)。「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神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大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矣」(《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故望气色又可知内脏之盛衰、气血之虚实、邪气之浅深。

「寸口者,脉之大会」(《难经·一难》),「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素问·经脉别论》)。故气之盛衰可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人之元气为脉之根本,故曰:「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难经·十四难》)。中医在诊断中,审查「胃气」如何,是决定疾病顺逆、生死的关键。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治疗方面: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气和正气双方的矛盾斗争,正气在发病上居主导地位。故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治疗的基则不外乎扶正和祛邪。祛邪为了扶正,扶正即所以祛邪。「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治疗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气,令其和平。气得其和为正气,失其和为邪气。治气贵在于「调」,这里的「调」,是调和之意,不仅仅是用理气药来调畅气机,而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调整脏腑的阴阳失调,使机体重新建立阴阳气血升降出人的动态平衡,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气一元论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判断疾病的预后

应用气一元论,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和预后,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形以寓气,气以充形,「形气相得,谓之可治」,中医学根据「形神合一」的观点,强调望神色以决死生。「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冲明论》),「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以合于神明也」,「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素问·移精变气论》)。「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气分三类:外气,即吸氧气,呼二气化碳;精卫气,即纳入口中化为营养,补充能量;元炁,生命本元,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气功是修身养性的修炼。是道学!它只与元炁有关系。五代谭峭道化说:一、道化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 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窃,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 这才是中国先贤古圣所谓的气功!  


凌晨0点,静躺,宜干燥。双手从胸口往天,垂直伸展,五指合拢,两手缓慢按顺时针旋转,感受游离天地之间的气,亦凉亦重,亦热亦轻,此乃二极端。不可分而体会,只能择一亦坚持数载。经脉通透者,悟性高者,三日便可入门。此乃识气法门!识气>聚气>容气>吐气,为入门四气!学而成者,命载破百,百病皆无!聚气法门乃入门弟子可学,无大智慧者不得知知。本门入教如是说,特将识气教于大众,学成者可找本门联系。(我已识气数载,今乃聚气)


气功是确实存在的,也不像有的网友说不能外放只能自己感觉得到,是自身锻炼还没达到一定的气候,没有真正的去控制与运行自身的气,只是在自身体内流动,真正的老师傅是配合心法和控制运用气,可以达到帮人按摩去病,疏通筋脉,像早年身体留下的老毛病到后期身体会感觉疼痛,老师傅都有可能慢慢解决这种身体感觉到的不适。甚者可以发气授教,普通人也可以达到体内有气,自身锻炼,强身健体,不过真正的气功大师很少很少,因为小有所成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的时代年轻人都没有耐心去学习这个了,老师傅有的去世了,没有传人,有传人,现在的也没几个真正达到大师的概念,加上科学发展,我也很担心这样的传统文化慢慢会让人遗忘,回复的我相信一定有人学过气功的,说那么多我也是学过,家族大部分的人都学过,不过到我们这代真的只是强身健体而已,都是老师傅厉害??我并不是危言耸听,真的希望气功文化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受益!!!


气功被有些人妖魔化了,这些人是美帝派来捣乱的,因为他们发现气功是有用的并且越修炼到最后就越厉害的,他们也派人学过但是他们不理解也理解不了,而且我们只是教了他们皮毛,更深入的不会交给他们,在中国要说哪个行业的人最有从业者良知的就属气功的传承者们了,他们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

个人认为气功应该配合皇帝内经,和中医来修习,还有易经也要参考,这样会提高修行速度和悟性。气功最厉害之处在于能调节人体自身的平衡,让自身成为混元一体,自成一界。并以意识为引导,所以修行之人即便几天不睡觉也不会伤身,因为能自行调节阴阳五行三焦。也就是说自己的身体自己说了算,只要精神没有问题什么病都不会有,癌症也不会有,艾滋病没人试过。但是修真之类的本人就不懂了,因为那跟意识和魂魄有关系这个太深奥想不明白,看了很多资料和书籍都觉得那些说的都不太可能,还在继续学习


我觉得气功中的「气」就是驱动调节自身机能、血液、激素的一种能量。人人体内都有气功中的「气」,只不过没经锻炼自己不会控制,靠身体默认模式运行,只有在特殊情况才会明显感觉到「气」的作用!比如应激反应时力气比平时大许多,恐惧时皮肤发紧汗毛都会竖起,著急时会气血上涌头皮冒汗,害羞时脸蛋瞬间变红。另外爱爱时兴奋了会射精,平时让你射你咋射不了呢?这一切都是「气」根据情绪、意念驱动著血液、机能运行的结果!估计加以练习的话,应该可以随意控制气血运行!将气血瞬间集中到拳头上就是硬气功。将气血集中流过病灶处就可以治病……


真正的修道之人每天都有几个时辰是用来练气的,纯心出家修道之人几乎生病的很少,有部纪录片拍的就是武当道士修炼的场景,里面真的个个体貌祥和、身轻如燕,但练这个要有悟性和坚持,庸庸碌碌的人练不了。气功和中医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可以说是相互衍生,其原理与应用是根本不能用现代科学的反证方法予以解释的,盖因其根源出处就是《易经》、《道德经》等道家典籍之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单这两点又岂是所谓科学论证方法所能简单阐述的?科学是逆势思维,需要分解论证,道法是顺势思维,讲究浑然合一,从根本上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如果以所谓的现代科学观想要去理解气功、中医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做了也只是盲人摸象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