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3到民间去」

11206490_1586891364861609_6619679256256803711_o  

2014年的凤梨急行军留下了一个课题,我们虽然生活在这里,但却发现生活空间被割裂,对这里一点也不了解、也鲜少去过问这里的人事物。这个课题延伸到了2015年第二次的凤梨急行军,我们转换了形式扎根于此,用参与观察的方式去说一段新的故事、写一个新的剧本。过程中去了社区活动中心帮忙包春卷、帮忙卖凤梨的王哥装箱、去与自己的房东聊聊天、了解当地新住民移居的历程……逐渐的,我们不再是纯粹演出「他们」的故事,在这段关系中也能看见一些自己的踪影。在参与的过程里,伯侨说:「去年还是有些迷茫的感觉,执行后的检讨,让自己有机会更主动的了解。」

11021204_926740914024883_1127821528314790837_n        

在实践民众剧场的过程中,观众被视为是为共同生产者,是一个鼓励「共同生产」的模式,讨论艺术已经不仅止于艺术品本身,而是他外延出的东西,每个艺术品都是埋藏在一个新的关系中,而这个艺术背后所的隐喻是什么?这就是对话的空间。而这样的题材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多元的身分里,就像有些艺术家,他可能同时是环境生态导览员或者是一位农夫,而戏剧或艺术的媒介让他的日常成为一种更具遐想的思考场域。

今年的凤梨急行军就像撒网一样,抛出了三个田野小组,分别有了新的对象去发展故事,从他人口中的历史陈述,描绘出不同于以往既定印象的农村样貌,在这其中蕴含了一些知识关系、社会关系与政治关系等等,而从不解到了解的过程中,被解放的大多是我们,创作者的身分改变了,田野作为一种学习及了解,突显其过程中与戏剧接合的重要性,否则就找顶尖的剧作家来编一出戏就好了,而那也丧失了扎根学习的意义!

到民间去或者到社会去,降低了社会结构的局限,视野上你离开了既定的位置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就像校外的一棵棵芒果树,看起来只是行道树,但到村子里你会听到村民说,今年芒果树都不结果,因为今年缺水缺的厉害,同时缺水也使得凤梨难以灌溉,必须有一些其他的技巧等等,在这些连带里,就不只是学生眼中一排排的行道树,或者是地上一颗颗的凤梨,而是维系著农民的生活及整体生态、社会的问题。

 11073247_898474360212295_3846829171982044257_n-1  

这也打破了知识上的阶级关系,学院知识与农民的知识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有的知识价值是用于出版、教学;有的知识是用于务农。也许前者的经济价值相对较高,但知识价值的衡量的标准并不一定要以经济作为指标。

在过程中慢慢耕耘,这样的实践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彼此,最后以戏剧、艺术的方式再创造另一个思考、对话的空间,持续的卷动。

DSC_026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