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说明你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你上升空间还很大。

最怕的就是无知者,认为自己无人能及,产生达克效应,也就是古话说的「无知者无畏」。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决定,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知道的越多,才明白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还有更多,因为你越学才会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苏格拉底

《两小儿辩日》曰: 孰为汝多知乎


时代在进步,专业知识不断深入,知识不断的细分,现如今大部分人能够将自己工作相关的技能掌握就需要耗费不小的精力了。

技能的深入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而所有的知识又基本上都不会只是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例如简单的销拿售来举例子,若想深挖这个职业的话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要深挖的话又需要学习神经科学相关的知识。

看似一片不起眼的小树叶,其背后的根基都是庞大的。你若是不满足于一个表象,就需要去探究背后本质性的东西,而因果环环相扣,本质的背后还有其本质,你的野心越大,你所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

但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先将野心放下一点,从最基本的技能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深入吧。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起码说明自己在进步,有觉悟和意识是重要的一步,然后就是接著行动了。


周周更新的速度你感受到了


总体概括就是两大原因,客观原因是现在这个时代就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互联网加持,得到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知识唾手可得,以前要去上某某知名大学的老师课程,或者某个领域的专家课程,这个线下成本好高呀,而且还要有这个机遇。现在不同啦,各种付费知识APP,让我们跟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大咖,零距离接触,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主观原因,因为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得,我们就变得更加焦虑。那我自己举例,我是一名爱学习的宝妈,为了做更好的妈妈,每每看到各种知识付费APP的大咖分享,我都会忍不住买单。手机里有千聊,荔枝微课,得到,樊登读书会,爱贝睿,金宝贝启蒙,年糕妈妈,大V店等,而且除了关注育儿,也要提升自我呀,养生健康的课程,如何运动,如何跳绳,如何瘦身,我都付费了,我手机里的课程多到估计每天听8个小时也要一年才能消耗掉,然而我肯定没那么多时间去听和学习,但另一方面一看到喜欢的课程还是会买单。为啥?知道越多就越焦虑,更加感觉知识储备不足,更想学习。

有同样观点的伙伴们帮我点赞,我们一起同行!


圆圈越大,周边越长。


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方式


这种感觉蛮好的,对知识渴望并且进而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好比饿了就吃饭。


中学只用听老师安排就能取得好分数,好分数是目的,达成目的就够了,剩下的精力可以想著怎么去玩儿了。

慢慢长大,目标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目标变得多元化,没有人能根据你的所有目标来安排你的每日作业,并告诉你,做完家庭作业你就可以实现一切。所以,你根据系统的或碎片的信息发现自己要学什么,辨别各种不同的建议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逼迫你思考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逼迫你权衡,找到最优解。

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想的事情更多,没有办法提前学习所有的知识,于是,大脑中一个问题被激活了:「怎么要学这些,怎么要学这么多!」

想到这些要恭喜你,你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说明我们不是猴子了,我们抬头看天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