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了幾例類似的案例,均主訴背部筋吊緊的感覺,每天感覺背部兩條大筋緊的不行,牽拉的非常厲害,經常感覺背部非常累的感覺,非常痛苦,因為我以前也碰到過類似的案例,覺得在臨床上是非常容易碰到類似的患者的,所以,今天我就將我以前的治療思路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咱們先將病人的基本情況所一下:

病人A,女,40歲,工作為某大學的教師,3年前雙側腰部出現疼痛,沒有在意,後來發現疼痛開始上移,不僅僅是腰部的疼痛,背部的疼痛等等,還開始出現了背後整條大筋的牽扯感,尤其是在一天的忙碌後,很難好轉,常常會影響睡眠。病人覺得很痛苦,感覺背部很累,去一些醫院尋診後,做過類似針灸推拿等一些治療,效果均不甚理想,不能很好的消除自己的問題。後微信上搜索到我們,經過一系列問診和評估,覺得病人的不適跟自己平時的工作習慣有關,病人長時間保持在一個彎腰駝背姿勢下進行工作,不工作還算可以,如果工作過久後,背部就感覺異常牽拉感。針對這些習慣所影響的部位進行處理後,病人很快得到了好轉,目前已經沒有太多不適,得到了很大方面的改善。

病人B,女,35歲,某金融公司高管,壓力比較大,有健身史,經常感到背部疼痛,也有類似吊緊感,覺得背部從上到下很不舒服,經常一天勞累工作後感到非常不適。我在問診過程中問她是在什麼情況下這些問題開始加重的?她說:在換了工作環境以後。她覺得以前的工作環境還算不錯,每天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彎腰駝背的動作,後來工作環境改變了以後,電腦放在了非常靠里的位置,如果不彎腰彎的厲害,就很難碰到電腦,所以現在整個後背都不舒服,每天忙碌一天後就感覺特別累,所以希望我們能幫到她一些。而比較幸運的是,在我們的治療下,她的癥狀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療。

講上述兩個案例原因是希望各位能從這些案例中找到一些共通點,比如說,這種問題的人大多數都是長期伏案工作的一種人,而且女性偏多,更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是腰部先出現不適,後來背部,頸部,甚至頭部出現了不適。而且只要工作久了,病人就會感覺更不舒服,上述線索無不說明著他們的很多癥狀跟他們的工作有關。即伏案工作,那麼伏案工作對整個人有什麼影響呢?下面我就跟大家來分析一下。

正如上述圖顯示的一樣,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經常表現出的是這樣的一種工作狀態,總會有些駝背,頭往前探,這些人呢?其實存在著更嚴重的一個體態問題,就是長期保持著骨盆後傾的狀態,骨盆後傾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影響.

布魯格有個經典的圖來描述人在坐位時的骨盆和周圍脊柱位置變化,比如坐姿為骨盆後傾時,人就要腰椎彎曲向前,繼而引起腰椎變平而人體前傾導致胸椎後凸增加,這就是在伏案工作中整個脊柱變化的情況,時間久後,很多人的骨盆後傾的肌肉就變得僵硬,在這裡面短外旋肌表現的尤為顯著。

我們有個非常重要的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關係圖,這個理論認為呢,人生下來時,每個關節都有著不同的性質,比如說,踝關節,本身被賦予靈活性,膝關節是穩定性,髖關節是靈活性,而骶髂關節和腰椎則是穩定性。胸椎靈活,下頸段穩定,上頸段靈活,所以這些關節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拿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就是當髖關節靈活性降低後,腰椎和胸椎都要增加其靈活性來代償髖關節喪失的靈活性,所以腰椎就容易損傷了,腰椎損傷後,胸椎和頸椎也會慢慢出現問題。所以,如果我們由於長期的骨盆後傾的姿勢導致臀部的肌肉短縮而影響髖關節的靈活性時,其它的腰椎和胸椎節段就會不斷的代償,進而出現腰部疼痛、胸椎疼痛和頸椎疼痛,其實這在整個肌肉失衡的過程中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千萬也不能忽略。

而在肌肉失衡的評估與治療體系中,Janda(揚達)告訴我們當人體出現疼痛時,人體已經開始了一個適應,我們最開始經歷的是水平適應,這個是怎麼回事呢?就是當人體出現疼痛時,人體一些肌肉就會出現保護性痙攣,然後骨骼的位置就出現了變化,姿勢開始歪七扭八,甚至旋轉,這只是在肌肉骨骼水平上的改變,也就是我們說的水平適應,它只發生在肌肉骨骼系統中。但是當肌肉過度的收縮或拉長後,其實是經歷了很多神經學的內容的,交互抑制等等,然後呢,控制我們肌肉張力,協調能力的小腦可能就出現了問題,當然小腦出現了問題,其餘中樞結構也會出現問題,比如說大腦,傳導通路等等,這也從肌肉骨骼水平上升到了神經中樞水平,也就是垂直適應。所以其實當疼痛出現時,它告訴著你身體肌肉骨骼出現了問題,如果是長時間的出現疼痛,那麼它可能提示你出現了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甚至當致痛因素解除後,仍然不會完全好轉,這就形成了中樞敏化了。

聽我講完了上述那麼多內容,相信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我是怎麼解決上述兩個案例的了。因為上述患者皆有髖關節過度僵硬,活動度降低,而腰椎和胸椎代償,所以我採用了處理使髖關節活動降低的因素:短外旋肌和臀大肌等附著在臀部的肌肉,增大髖關節的靈活性,並且處理了豎脊肌區域(單純處理該區域不會有很好的長期效果),還有屈髖肌等等,很快病人的大筋牽拉感就有改善。

所以在治療很多病人時,我們不能只考慮損傷的區域,因為它可能只是個結果,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