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警方在公安部的直接组织指挥下,破获了淳化「7·20」系列盗掘西汉古墓葬案,打掉盗墓团伙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1人。此案在学界引起很大震动,汉武帝的钩弋夫人埋葬的云陵则是此次案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云陵因钩弋夫人赵婕妤葬云阳而得名,是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4年8月展开钻探调查的,历时一个月,基本摸清云陵的布局与形制。关于云陵主人的确定,有不少文献资料可供参考。《括地志》曾载云陵「在云阳县西北五十里」;《三辅黄图》称「昭帝母赵婕妤云陵,在云阳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关中胜迹图志》则云「钩弋夫人墓在淳化县北三十里」。距现在相对较近的清乾隆《淳化县志》综合旧志,统述:「旧志昭帝发卒二万人筑陵,号云陵,自汉始元,迄今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遗冢巍然,俗呼大圪垯」。可见,截止清中期,云陵的位置与主人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说法,并且位置较为准确,无甚争议。

考古发掘的结果也基本与之相印证,云陵所在村落,因之以为名,就叫大圪垯村。云陵设四门,门外置双阙。陵园东南角、西北角,有角楼的遗迹。南阙外有南北走向的道路遗址,疑为司马道。云陵西偏南,有宽三米,长约三百多米的卵石道,可能是连接寝园与陵庙的月游衣冠之道。这都暗示墓主人的身份。此外,汉昭帝建云陵之后,又「募民徙云陵,赐钱田宅」,建了云陵邑以奉陵寝

。考古发现的云陵邑遗址也可以证实史书的记载

不是被找到了,一直都知道在哪。全国文物地图上早就有,因为唐初《括地志》就记载了:云阳陵,钩弋夫人陵也,在云阳西北五十八里。汉代的云阳县也就是甘泉宫的旧址所在,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而钩弋夫人的墓大位于铁王镇大圪塔村,北距淳化县城约10公里。《史记·外戚世家》记钩弋「夫人死于云阳宫(甘泉宫)」《汉书·昭帝记》文颖注曰:「婕妤先葬云阳,是以就云阳为起云陵。」云陵封土为覆斗形,高35米,夯土筑。陵冢四面尚存门阙遗迹,距冢38米至113米,东阙距冢最近,北阙最远。乾隆时期《淳化县志》也记载; 「旧时昭帝发卒二万人筑陵,号为云陵。 自汉始元迄今已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遗冢巍然,俗呼大圪挞。」目前史书上的记载都是支持汉云陵为钩弋夫人陵墓的。

2016年7月公安部门接到线索,有犯罪分子计划盗取汉云陵。经过对汉云陵外层封土堆的摸排,发现了一个盗洞但是盗洞还并未打通墓室。民警根据线索抓获该盗墓分子时在其藏身处发现多件汉代青铜器。又顺藤摸瓜捣毁犯罪集团十个,抓获91人。追回被盗文物1100多件,倒卖文物案件96起,涉及白鹿原薄太后墓、杜陵邑遗址,甘肃武山、镇原,山西曲沃等地的古墓葬被盗掘案。其中西汉鎏金编钟、琉璃发簪世所罕见……但是这些文物并不包括汉云陵文物,因为汉云陵压根没盗成功。


2016年7月公安部门接到线索,有犯罪分子计划盗取汉云陵。经过对汉云陵外层封土堆的摸排,发现了一个盗洞但是盗洞还并未打通墓室。民警根据线索抓获该盗墓分子时在其藏身处发现多件汉代青铜器。又顺藤摸瓜捣毁犯罪集团十个,抓获91人。追回被盗文物1100多件,倒卖文物案件96起,涉及白鹿原薄太后墓、杜陵邑遗址,甘肃武山、镇原,山西曲沃等地的古墓葬被盗掘案。其中西汉鎏金编钟、琉璃发簪世所罕见……但是这些文物并不包括汉云陵文物,因为汉云陵压根没盗成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