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B面的持續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是上文論述的,妄念確實不合理,需要去除。另一方面,更關鍵的是患者的超我非常強大。

什麼是超我?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

如果不好理解的話,我們可以想像下,超我相當於一個警察,在監督著自己的言行。

超我是不是越強越好?

不是的,超我越強說明這個警察執法越嚴厲,那麼人民就會很痛苦。比如在明朝的時候,當官的都是誠惶誠恐,稍有不慎就有殺頭的風險。超我強大的人也是如此,只要自己有一點點過錯,只要生活中有一點點不理想,就會自責,就會不舒服,就會開始要審判自己了。

超我強大的具體表現有很多,但是總結以下。可以用一句話來簡單的描述。超我強大的人總是有這麼一句暗示:「我要好的,我不要壞的:」

就是這麼一句話,看似很簡單,很平凡,但是這句話的殺傷力確實是非常大。我們舉例說明。

比如,有一個同學,每次考試都是100分,一次期中考試考了98分。因為這件事非常難受,在一個選擇題上因為粗心大意給選擇錯了。這下不得了了,我應該是好的,是仔細的,是滿分的,而我卻是失誤了。其實,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在排斥他真實的自己了。理想中的我是好的,是每次考試都是0失誤,都是100分。但是,現實中的這個同學,確實是粗心大意,確實是有失誤的。但是,他不接納自己的真實自己,他要的是理想的自己。

這就是我要好的,這個好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真實的現在的自己,而是理想的自己。把這一個論述擴大都生活中去,就成了生活中所以的事情都要按照我理想的樣子去發生。

我不要壞的就更可怕了,這是很多強迫者問題的直接來源。用一句蔣介石的話:『攘外必先安內:「因為不能接那有一點壞,有一點不如意,或者說是內心不想要的東西。那麼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了這些不想要的東西或者產生一些想法,那患者都會去拚命的去消除,先把問題搞沒了,再去學習再去生活。

比如有一個患者,在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看到電視上有人在上廁所。他突然想到了,上廁所的大便真是噁心,我吃飯的時候,如果有大便,那麼是多麼的可怕。接著就吃不下了飯了,以後每次吃飯的時候,頭腦里都出現一坨大便。

這就是典型的我不要壞的,因為接觸了大便的刺激,患者的內心是極度的反感。反感一下也就算了,如果試圖幻想這一輩子都不要在想起大便了,這就麻煩了。因為,你越是抵抗這個大便的想法,這個想法越是明顯。你每抵抗一次,就在複習一次。所以我一直強調,忘記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而不是刻意。

超我的強大就是典型的我要好的,我不要壞的思想。這樣的思想直接作用下,患者對妄念的產生就會產生非常大的抵觸情緒。這樣的態度反而就加重了強迫症。

一方面因為人格的基礎,患者的妄念還會不停的冒出來。另一方面患者還不停去作鬥爭,間接的強化了妄念和行為。那麼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強迫也由此形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