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对于痛苦的理解,是立意高远的。你不能把痛苦看成痛苦,而是看成快乐的反面,因为从哲学角度他们是并存,更多时候,要理解成痛苦才是人生存的本质和基本的精神状态。

所以无论是希望,快乐,他只是短暂地让你忘记或者模糊了痛苦,这样看来痛苦反而是加长了。


谢谢您的邀请!!可能是因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跟喜欢我们老祖先的哲理:尽人事,听天命!能尽人事说明我们心中有期许,对某事某人有所期待,就是希望!对于希望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然后听天命!!之后能够从容的听天命是一种豁达!一个豁达的人是不会有痛苦之说!痛苦的产生,无非就是期望的东西等不到、内心的无法平静各种琐事压力的扰乱、本身的「眼睛」不够明亮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所引起的痛苦!去若去努力争取了,而后不管有没有达到自己心中设置的希望!都能以平静之心对待!哪来的「希望仅仅是延长痛苦」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外的哲学家也好中国的大智者也罢,他们的话是我们思想的一面镜子!


希望不是切合实际目标,就成了好高骛远的奢求


我觉得是胡说八道,太片面化了。


每个人都带了一副眼镜看世界,有的人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有的人看到的是阴险狡诈的世界,有的人看到酸甜苦辣,有的人只能看到痛苦。


哲学家的话应该是说到事物的内在必然。希望和痛苦是必然的内在联系吗?难道缩短痛苦,就不去希望?而什么是希望?什么是痛苦?定义准确了吗?各人希望不同,痛苦各异,你怎么能够将这些各色人等的感觉本质到一个点来?还有,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有尊严的活著,有尊严的死去?标准在那里?——人间世,定义著太多的标签,叫人永远在公婆各说理中徘徊。谢谢邀请!


可能是因为尼采曾经对好些事情抱有希望,但是事情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毕竟尼采生活的那段历史是比较难受的,个人感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