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后天安门时代」,中共政权依然将六四事件视为「打倒共产党」及「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新新闻资料照)

在这个「后天安门时代」,中共政权依然将六四事件视为「打倒共产党」及「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新新闻资料照)

一九八九年北京之春,首波悼念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北京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星火燎原,情势一发不可遏止。最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下令,六月四日出动军队镇压,终结这场「反革命动乱」。

习近平之父因同情胡、赵失势

六四事件改写中共党内权力版图。改革派的胡耀邦,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和经济改革,但一九八七年初,被保守势力批评为「处理学运不力」而遭到罢黜。接任总书记的赵紫阳同情学生,被以「支持动乱分子」为由排挤下台,软禁十六年后过世。

习近平之父、中共元老习仲勋,坚定支持经济开放和政治改革而维护胡、赵两人,最后虽未能改变六四悲剧的结局,但在当时肃杀的政治氛围中,这个充满勇气的政治行动不见容于中共高层,故于六四之后淡出政坛。

而江泽民则是六四事件受益者,在一九八九年赵紫阳遭到整肃、六四镇压行动之际,被拔擢为中共总书记;其初期倚靠保守势力,与总理李鹏执行「治理整顿」政策,中共经济因而发展迟滞。

直至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提出「改革开放一百年动摇不得」、「谁不搞改革开放,谁就下台」,江泽民才心生警觉,幡然易帜,改行经济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中国经济因此重返快速发展的道路,六四事件以降中共路线之争遂亦告终。

三十年来,中共权力高层对六四态度的变与不变,这个事件对中共权力结构的影响,对往后中共政权的正当性有何影响?

六四事件之后,邓小平采取的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说,既要构建下层结构,也稳固上层结构。

邓小平定调「稳定压倒一切」

邓小平在六四镇压五天后接见「首都戒严部队」领导们时说:「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认为广场学生们的根本口号,一是「打倒共产党」,一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要建立「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出的「反腐败」口号,仅仅是陪衬而已。

邓小平谴责美国帮助那些试图推翻中国政府的人,并说美国媒体夸大了暴力程度,干涉中国内政。邓以「稳定压倒一切」做为政治前提,开启了第二波经济改革。

另一方面,邓小平用「爱国主义」取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像抗战时期,共产党人诉诸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一样,六四之后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民族主义和共产党联系在一起,强调「批评共产党就是不爱国」。

邓小平在六四事件之前罢黜胡耀邦,六四期间又罢黜赵紫阳,指定来自上海的江泽民接班。江泽民在六四事件后,接任中共总书记,不久后邓小平卸下军委主席,江泽民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

曾被外媒追问「坦克人」时,江泽民略带怒意回答:「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想强调,我们『完全尊重』每一位公民表达自己愿望和诉求言论自由的权利。」还说:「况且坦克停了下来,并没有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压过去。」

江泽民带著亲信曾庆红北上,加上总理李鹏,他们是出生于一九二○到三○年代的「革命之子」,父母或家族长辈是中共高干或烈士,自幼在混乱大城或红色根据地延安度过童年,有些在三○年代被送到莫斯科读书,在北京形成第一代的太子党。

胡、温带来六四将平反的错觉

进入胡锦涛时代,胡锦涛与胡耀邦有特殊渊源。胡耀邦曾长期主掌共青团,胡锦涛自八二年起在共青团任职,八四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隔年被胡耀邦提拔为贵州党委书记,此后胡锦涛在政坛平步青云,胡耀邦可说是他的从政导师。

邓小平以「和平」为统战基调,但仍不松口放弃武力使用。(新新闻资料)
邓小平南巡,坚定了中国走改革开放路线。(新新闻资料)

而总理温家宝是赵紫阳在总书记任内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并于中共镇压行动展开前,曾陪同赵紫阳前往天安门广场探视绝食学生。温家宝曾在美国受访时,主播秀出赵紫阳当年赴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而温家宝站在身后的旧照片,当场让温家宝神情凝重,沉默许久。

温家宝说,在中国发展民主,要「逐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使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而「政府应受人民、媒体及其他党派的监督」。但在中国发展民主,「需要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要循序渐进。」

当时北京奥运刚结束,温家宝这番回答,一度让外界燃起中共可能为六四平反、甚至期待政治改革。但直到四年后胡、温任满下台退休,这两大期待仍告落空。

习压制六四纪念活动,浦志强入狱

二○一二年进入习近平时代。习近平本是江泽民、曾庆红与胡锦涛、温家宝斗争下妥协的产物;但随著习近平集权于一身,加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等,形成第二代的太子党。这个世代出生于一九五○年代,他们求学被文革中断,后来重新入学,推迟个人事业的时间。

这些承继前代权势的太子党,挟著优于一般老百姓的教育环境、经济条件与政治资源,二○一二年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的新贵族阶层。他们担任各机关要员、血脉遍布政商界;而他们也曾经是煽动文革的重要推力,是长期残酷政争角斗场上的熟面孔。

习近平抹去六四记忆,扼杀反动势力于萌芽。一四年四月下旬,多名中国自由派人士在举办六四纪念研讨会后先后被捕;其中,曾参与一九八九年学运的浦志强更被判刑入狱。习时代高唱「四个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的铁腕策略和反腐整肃,比江、胡时代更加严厉管控六四议题。

有人期待习近平为六四平反,在政治上得分,挥别邓小平时代。但旅美中国评论者邓聿文认为,只有在中国社会发生大的变化,社会明显形成要求平反六四的呼声乃至行动后,才会影响到最高领导人。中共政权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可能承认过去。

六四事件至今三十年来,很多坐牢的人都被释放,官方对这一事件的说法也变得温和,先是称为「反革命动乱」,然后改为「暴乱」,后来又成为「政治动乱」,最终变成「八九风波」。

不论对于六四的措词如何改变,中共的基本战略是一手发展经济,一手政治维稳。中共政权面对六四,始终采取「封杀、回避、淡化、遗忘」八字诀,庞大的审查机器竭尽所能,全面删除书籍、电视和网路上的六四字眼,甚至不让年轻一代知晓这件事。

后天安门时代的意识形态控制

中共封锁六四的策略,诚如法国哲学家阿图塞(Louis Althusser)指出,国家有两种系统来维持资本主义,一个是如武力等「压制的国家机器」,另一种是如宣传教化等「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后者为国家控制无从反抗的工人和学生。

在这个「后天安门时代」,中共政权依然将六四事件视为「打倒共产党」及「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习近平强力要求「党领导一切」,只是中共政权使用金钱和意识形态取代了军队、坦克,借由经济利益换取人民群众的政治忠诚。

➤更多内容请看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