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都喜欢江南美景,而且自古江南出才子也是有目共睹,我以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自然环境。

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气候温润、景色秀美、河网交错、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墨江南」如诗如画,对文人墨客有著极强的吸引。他们挥毫泼墨、描山绘水,或抒发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或慨叹身世浮沉、怀才不遇,或表达思乡怀归之情,这里清秀、唯美的山水成了他们情感的寄托,自然很喜欢这里。

二、客观环境。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自古以来就很富饶,特别是江浙一带很早就有发达的丝织业、制造业及航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随之出现了很多大规模的书院,这也为文人墨客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加之北方战乱不断,颠沛流离中他们纷纷南下,以求安宁,所以文人墨客多会于此。

三、历史及人文原因。

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就有大批中原地区的平民,因为各种原因举家南迁,而客居他乡,所以称「客家人」。他们非常注重教育,小孩特别是男孩从小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学习各种知识,这也许是自古江南多才子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同根同祖的关系,客家人团结友好、邻里和睦、民风淳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开发建设了富饶美丽的江南,形成了独到的客家文化。

由此可见,文人墨客喜欢江南而且大都出自江南,有著复杂的客观历史原因及人文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图片源自网路)


江南乃鱼米之乡,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文化古迹历史悠久,佳人美女众多。宛如一副优美的画卷。诗情画意存在于山水之间。所以文人墨客多被这优美的风景所吸引。纷纷挥笔动墨,舒发豪情。文人墨客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才有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杜牧的(江南春)这两首诗词的诞生。


「江南」一般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代表繁荣的经济和美丽的水乡。江南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胜地,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些都是直接以「江南」为题,抒写江南美景,令人神往。更有王勃、崔颢、范仲淹等留下过江南三大名楼的不朽诗文。那为什么文人墨客都喜欢江南,江南又多出文人墨客?

首先,江南是水的故乡,历来就有「水乡泽国」的美誉。水孕育了江南人的灵气,溪流江水,古楼院落,久居江南的人被水同化而富有敏感的心思和细腻的情怀。美景妙人,情由景生,文以抒情,成了必然。

其次,江南多水道,古代商品运输大都走水道,这也带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之地必然成为人群聚集之所,各地名流各色才子汇集一起,以文会友,文风盛行。

最后,相对而言,由于塞北的荒凉凄苦,除了一些随军作战的文官或者被贬的文人,江南还是比较适合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生活,所以江南也成了诗文之乡。

烟雨江南,江南如画,江南是个让人流连的好地方,难怪当初乾隆皇帝也经不住诱惑,偷偷几次下江南呢。


江南主要指赣江流域及苏杭一带、太湖西湖流域地区。

江南文化、四大名楼、地理位置的原因,雨水充足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且雨热同季,丰收年岁较多。江南不仅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有吃有穿有住,佳人才子向往之地,集四海文人墨客。

四大书院有三个位于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

再加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像中的「江南」。白居易的《江南好》,苏东坡的《望江南》等。


江南钟灵秀 诗赋自留芳

中国诗文流派很多,婉约、豪放、边塞等等百花齐放,历代文人墨客的浅唱低吟共同构成中国文化中一朵绚烂的奇葩。

但毋庸置疑的是,江南为中国文坛的扛鼎之地,文人墨客的诗赋风流大都书成于江南之地,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江南少受战乱,文化沉淀较深

于北方不同,江南历来是国家赋税主要来源地,经济发达,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重兵护守的地方。且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劫掠因路途遥远,加之长江等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所以难以兵指江南。所以江南的相对安全就给了文人墨客一个可以安心纵情山水,吟诗作画的地方。文化沉淀也极为深厚。

二、江南经济发达,百姓受教育程度较深

北方不时会受到游牧民族的劫掠,百姓生命安全都难以保全。加上北方气候干旱寒冷,农作物产量低,北方百姓比南方百姓生活条件相对凄苦。生存都成问题,教育的普遍程度就强差人意了。而江南是中国农产品主要供给地、商业聚居地、手工业密集区,人民生活较为富足,教育程度高,自然可以诞生大批文人墨客。

三、江南山水秀美,自可入诗入画

虽然有边塞诗的大旗独树,但在中国文坛所占比重较小,毕竟谁写诗都期望有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江南山水秀美,景色图画,徜徉期间,总会有些离愁别绪需要抒发,所以文人墨客爱江南,江南多文人墨客这就不奇怪了。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富庶且北方战乱不断,社会极不稳定,人口也开始大量向南迁移。

古时,因为生产力不发达,河流阻碍了人们的出行,所以最先北方国家强盛,但随著交通工具的革新,水运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且南方气候温和降雨多,农作物宜生长,渐渐南方活跃起来。

江南山清水秀,云碧烟寒,气候宜人,既没有北方的寒冷,也没有偏南的酷暑,气候、植被兼有南北的优点,所以中国的山水名胜与古典园林,除去皇家园林,多位于江南,自古以来多集于扬州、苏州、杭州。江南的风物人情,火红江花、池塘水满、花木葱茏、如蓝江水、山寺桂子、郡亭潮头、春竹吴酒、芙蓉娇娃,都是催人的风景,也是醉人的新梦。是文人的企盼,更是文人的眷恋。江南的四时风光、梅雨风絮截然不同,风土人情,殿堂馆阁,别样韵味。

中国北方的战乱,也一度让北方名士、大户望族纷纷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新的血液。

由于北方环境恶劣,人们往往更加重视教育,特别是在北方圣人孔子的殷殷教诲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两种文化的交融,一下子让江南的文化、教育发展迅速。

由于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又远离蛮夷,像北魏孝文帝,都把都城迁往南方,为了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经济是基础,经济发达自然人口多,生活好了,诗情画意,自然兴盛起来。

他们迷恋江南,不仅是景色好,更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裕。

古代文人眷顾江南,也是因为江南蕴涵了深刻的传统文化背景,特别是古典文人无不都是徘徊于儒与道、出世与入世、此岸与彼岸之间的矛盾情结。古典文人的这种矛盾心理情结大致可归为三点:闻达经世,放浪形骸,归隐园田。三者并非互不关联,而是有其因果联系。中国古代的文人,特别是那些出身低微的寒士,无不在三者之间辗转,非此即彼。绝大多数文人都不曾摆脱这种所谓的古典文人情结的束缚。

传统的文人也常常从江南的山水园林、田园牧歌中寻求一种自我慰藉的精神力量,于是,文人们也就有了另一种情结,那就是归隐园田。这些古代的文人们笔傲山林,归隐园田,这种逃避社会的行为在文人世界中很流行。于是,文人们还发明了各种隐逸的方法: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在内心极度的矛盾中自我排遣的一种人生策略。不管这些古代的文人们是哪种情结,但都没脱出江南的气质,只能是更加体现出他们骨子里的江南文化内涵和文人们皈依江南风情的山水情结。

古代文人普遍而根深蒂固的江南情结,千百年来已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行为意识深深植根于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内心深处。其实,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得意与失意文人都可以在江南寻得一种心灵的解脱,他们几乎都在江南这片美丽而人杰地灵的天地里将他们的人生艺术化、审美化,并将他们的日常生活诗意化。如果从纯文学的观点出发,人生的艺术化需要以内在的诗意拥抱生活,发现生活中瞬间的诗情词意,并逐渐培养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情致。而那种感性的自然陶冶,灵魂与智慧的自在升华,意志与坚忍的融会贯通,当然需要江南天然美景的溶汇,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文人们的文思与情思,才能创作出流芳千古的不朽诗歌词赋。

江南正是古代文人们人生艺术化、思想审美化、日常生活诗意化的最好自然载体,江南的人文地理、风物气候都洋溢著自由浪漫的诗情画意,是涵养古代文人身心平衡的天然方剂良药。任何一个古代文人,只要身处江南,就会情系江南,就会梦忆江南。从白居易到朱自清,他们不约而同地殊途同归,都在江南意象中获得寄身养命的家园,真可谓「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为什么文人墨客都喜欢江南?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因为江南地区的经济普遍发达,所以文人墨客多会聚于此。

2、 因为江南的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美景众多,既有烟雨迷离的江水湖畔,又有粉墙黛瓦的古城民居,更有身怀绝技的秦淮佳人,这些都让喜欢吟诗作画的文人墨客们非常的向往。

3、 因为政治文化的原因。文人们常有满腔热血的理想,但多数无处施展抱负,所以他们就把情怀寄托到山水之间,江南就是个极佳的好去处。

 

为什么江南多出文人墨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原因。

随著历史上的几次人口迁移,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到南方,各类官办和私办学校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思想和文化也逐渐交流融合,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提高。随著江南一带经济的逐渐繁荣,富裕起来的人们多在乎子孙们的教育,所以读书人就越来越多,出名的文豪诗人也就随之增多。

2、 经济原因。

随著物质水平的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得到升华。读书推动科技与经济,经济与科技也促使著人们更加推崇读书进取。

3、 文化原因。

因为江南一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形成浓厚的习文重儒的文化氛围,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和大量的名人著作。很多文人家学渊源,大多都出身书香门第,而且家族历史上出过很多文化名人,所以家族读书的习惯得以发扬光大。除此之外,江南地区的人们极其重视同乡情谊,他们会经常互相提携,这给同乡之间的人才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江南是一个很广泛的地理上的概念,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都可以看做江南,而且历朝历代,江南的范围也有所改变。

江南是相对于江北而言的,在艺术上,一条长江把中国的艺术风格大致分成两个流派,如果细致精美,我们便称之为江南风格,然后粗犷豪放,我们便称为江北风格。

要了解为什么江南多出文人,要从古代的地理经济政治上来讲文化。

地理上江北多以畜牧为生,江南多以种植为生,江北气候苦寒,冷的时候只能号两嗓子给自己鼓鼓劲,江南气候温暖,更适合缩在家里听小曲。北方人还在愁食物的时候,南方人在读书。北方人居住比较分散,南方人居住比较密集,因为南方更容易养活更多的人口。

经济上,北方以畜力驮运作为运输方式,而南方有密密麻麻的水网,可以用船运载,北方物产不多,所以经济不发达,南方物产丰富,民众经济交流频繁,交流频繁带动文化的传播。

政治上,北面一直是比较动荡的地区,远不如南方安定。宋朝南迁就是如此,南方有比北方更稳定的生活。

所以在北方文士被战争,被饥饿,被寒冷愁白了头的时候,南方的水稻一年两熟,南方物产丰富,交通便捷,交流频繁,南方生活安定,民众有固定的住所,可以将书籍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在文征明那个时代,进士几乎都是南方人,而以精致秀美闻名的书法家,也大多是江南人,比如吴兴某某某。


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还是一个政治区域,由于江南气侯环境的原因江南这个地方成为水乡,也让这个地方变得非常美丽,这里四季如春的气侯是人感到非常舒适。江南不仅有美景,江南美女也值得观赏,自古江南出美女,美景加美女,普通人都喜欢的地方,文人墨客更不例外,在那样的环境下,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苏东坡的《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等。

咱就说一说,白居易的《忆江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边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代表文化有,吴越文化,金陵文化,徽州文化,丰富的文化,优美的环境,造就了许多文人墨客。如唐伯虎,苏轼等。


因为江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导致江南的气候宜人,再加以江南的美丽的山水,肥沃的土地能提供丰富的物产,所以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宜居的理想的地方。

在古代由于江南的战乱少于北方,使得原来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多次南迁,无疑为江南带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从丰富和加厚了江南的文化底蕴,这样,在一代一代人传承和发展下使得江南多文人墨客。

江南自古及今都是宣饶之地,就是在今天仍一如既往地吸纳外地的高智商,其中不乏墨客文人成为新江南人。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和文化多元性是拴住文人墨客灵魂的绳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